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实践
王顺平
(中国船级社涪陵办事处,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在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参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际体会,分析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原州区的实践与取得的实效,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习近平 扶贫开发 战略思想 六盘山 原州区 实践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2]。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好防患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3],把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再次表明了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节点地不断迫近,扶贫开发进入了决胜的冲刺阶段,正如习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期间讲的那样“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虽然我国在扶贫事业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但贫困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仍不可小视,扶贫之路任重道远。
1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想的丰富内涵
2012年12月29日,担任总书记仅40余天的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向全党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向全党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5年多时间,习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论断,形成了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体系,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重要理论,为全世界人类减贫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1.1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
1.1.1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中国从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形成示范效应,但由于国情、政策、市场、地区环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地区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出现了东部发达,西部贫困的局面,且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都超过了10%。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减贫,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西部的贫困依然严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贫困仍旧突出。2014年全国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共14个片区,689个县,均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集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惦记着贫困百姓,始终把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县到市,到省,再到国家总书记的习近平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扶贫开发的探索和实践。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4],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一份诺言的兑现,是向共同富裕的宣誓,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的初心的体现,是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要求。
1.1.2 扶贫开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过长期努力,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九大,党和国家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西部的贫困正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最突出的矛盾。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经过30多年几轮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截止2017年底全区还剩23.9万贫困人口,全区贫困发生率6%,高于全国平均2.9个百分点,集中连片特困的西海固地区县级贫困发生率仍超过了10%,最高的县贫困发生率达到了19.78%,深度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到22.43%,最高的村贫困发生率超过50%,贫困程度、深度均不容乐观。同时,对于西部脱贫而言,也存在返贫风险,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弱,得一场病、遭一次灾、受一回伤、市场行情不好等都很可能返贫,脱贫攻坚犹如拉锯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社会矛盾的正确判断,及时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冲锋令,指导贫困地区消除贫困,以宁夏自治区为例,各级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2012年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减贫71.9万人,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25.6%下降至2017年的6%,全区近80%的贫困家庭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既定脱贫目标,且有了增收的渠道,可持续的产业,逐步过上幸福的生活,正逐步缩小不平衡不充分的差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扶贫开发作为当代中国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已不仅是一种情感认同或价值判断,而是一种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
1.2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
1.2.1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核心在于精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作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6月在贵州贵阳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六个精准”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在总结各地扶贫实践和探索的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同时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体系中最核心,最丰富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给各地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明确了思路,“六个精准”还解决了“扶持谁”“怎么扶”“何时退”等系列难题。
1.2.2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成功在于坚持
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贫困,原因纷繁复杂,要想一时半刻改变目前的贫穷境况绝非易事。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做到两个坚持。
首先,坚持久久为功。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重大判断,正如习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扶贫开发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奋斗才能实现和巩固。
其次,坚持中央标准。各地各部门在脱贫攻坚中必须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因地施策,精准发力,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这也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方面,要确保扶贫开发资源用得好、用到位,用出实效,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1.2.3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优势在于党的领导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深推进,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贫困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往后脱贫攻坚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但越是决战期的临近,各级扶贫攻坚战线的同志越要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在思想、行动上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在各省已经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良好格局,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不仅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且能打好漂亮的小康仗。
2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原州区的实践
2.1 原州区基本情况
原州区,位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州区现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总面积2739平方公里,总人口46.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85万人,占总人口的62.7%。原州区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平均海拔1700,年累计降水量300~500毫米,境内山多川少。受水资源短缺和年降雨量的制约,原州区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尤其是大面积的山区,因此该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14年,按照国家2300元(2010年不变价)扶贫标准,原州区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万户10.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6%(2014年农业人口为31.6万人)。
2.2 原州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自中央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以来,原州区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原州区贫困成因的认识,不断创新原州区扶贫开发思路和方式,努力在减贫上下功夫,实现了贫困人数由2014年的10.5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9万人,4年累计减贫90个村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6%下降到2017年的10.2%。经过各届区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原州区正在努力撕掉“苦瘠甲天下”的“贫困标签”,减贫成效如下表1和图1所示,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12月31日。
表1 2014年-2017年原州区减贫成效表
|
年初贫困总人口(万人) |
年底剩余贫困总人口(万人) |
当年贫困发生率(%) |
全年累计减贫总人口(万人) |
当年脱贫村数(个) |
2014年 |
10.5 |
8.2 |
33.6 |
1.1 |
14 |
2015年 |
9.4 |
6.8 |
21.7 |
1.5 |
28 |
2016年 |
10.1 |
5.4 |
18.6 |
2.2 |
28 |
2017年 |
10.2 |
2.9 |
10.2 |
2.6 |
20 |
图1 原州区2014年-2017年减贫成效图
需要说明的是,表1和图1中“年底剩余贫困总人口”是年初统计的贫困总人口减掉全年累计减贫人口后,加上经过当年动态管理之后的贫困人口数,动态调整纳入了返贫人口,如因灾、因病、因学造成的返贫,同时也纳入了新识别的贫困人口。
2.3 原州区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
原州区在脱贫攻坚中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脱贫攻坚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扶贫政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率逐年递减。
2.3.1 扶贫政策设计
原州区根据中央、自治区和固原市的脱贫攻坚政策规划,因地制宜出台了《原州区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交通、生态、产业等21个专项扶贫规划。根据153个行政村不同特点和贫困程度不同,逐村制定村级脱贫攻坚规划,在全区形成了“1+21+153”脱贫规划体系和“大扶贫”工作格局,为原州区扶贫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指引。
2.3.2 住房安全保障
原州区通过补助分级的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3万元,对四类重点对象中的极度贫困户每户补助3.9万元,其他危房危窑改造每户补助2.2万的标准实施政府补助。同时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严格按照规定的面积新建房屋,有效防止了贫困户举债修建、超规模修建的问题,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资金压力。目前1.93万户贫困户搬出了危房危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如下图所示。
图2 危窑危房改造前后对比图
2.3.3 义务教育保障
习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原州区虽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政府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因为政府始终坚信一种理念,贫困家庭的孩子对贫困家庭而言,受了教育之后能给改变贫困家庭的现状带来希望,但是不受教育是没有任何希望可言。因此原州区因地制宜出台了本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如对在园的建档立卡家庭的幼儿实行免保教费,补伙食费,即“一免一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实施免学费、免课本费、免住宿费和补伙食费,即“三免一补”。同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2.8万名。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每年给予资金资助,在以上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对于特困家庭还可以申请额外的政府救助,确保了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上述教育扶贫举措,原州区学龄儿童的辍学率逐年下降,孩子受教育的程度逐年递增,攻克了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难题,目前原州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率先在宁南山区通过国家验收。
2.3.4 基本医疗保障
首先,原州区创新推行“先住院、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域内就医住院时,免交住院预付金,贫困患者出院时仅需结清实际自付费用即可,与实施健康扶贫政策以前相比,患者就医住院期间不需要垫付任何资金,大大的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就医资金压力。据2018年1月至4月数据统计,全区享受“先住院、后付费”患者0.68万人次,累计免收患者住院押金3546万元,全区12.9万门诊患者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免交预付诊疗费945万元。
其次,原州区对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全覆盖,将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为3000元,全年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即全年自付费用不超过总额的10%)或者全年个人住院医疗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超出部分的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买单,确保区内大病贫困患者看得起病且少花钱,切断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道路。
第三,积极推行医疗联合体建设,在区内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中心开展大病治疗、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健康培训、远程会诊服务,实现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远程诊疗全覆盖,建立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县医院治疗的良好机制,实现了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医,县医院的转诊率从2001年的50%下降到了2017年的5%,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方便了群众就医,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同时减轻了上级医院(省医院、市医院)的就医压力,提高了县、乡、村等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下图为2013年至2017年县医院及三营分院接诊人次的变化趋势图。
图3 原州区县医院和三营分院接诊人次变化趋势图
2.3.5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原州区积极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定“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截止2017年底累计新修扶贫公路1166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全区行政村通客车达到86%,实现了“骨干道路外通内联、农村公路通村畅乡”的目标,原州区农村公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生命防护工程逐步完善,安全能力显著提升, 2017年原州区成功位列国家“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区之列。目前全区百姓走得出、行得畅,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图4 原州区新修农村公路里程变化图
2.4 强化政策落实
为把国家、自治区、市、县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在“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基础上,原州区成立了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确定11个区委常委每人包抓1个乡镇,所有县级领导每人包抓3-5个贫困村,153个行政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区5677名干部职工每人帮扶联系4~5户贫困户,形成“四级联动,责任双到”的包抓帮扶责任链条,有效推动了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地见效,为原州区减贫成效奠定基础。
3 总结
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我们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推动脱贫攻坚战进入至关重要的决胜阶段,我们深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
[3]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0日
[4] 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
[5] “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
[6]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08
[7]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