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导向行动—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贾玲俐 ,袁举馨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专业化趋升,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素养提升起着重大作用的大学语文的教育,为改善这一现状、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技能,须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实践证明,项目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作用显著。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本文从语文实践教学中进行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项目教学法
一、高职语文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为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与习惯,新生迫切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与激发,培养并提升实践能力,能更有效地上好语文课程。但由于目前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中普遍存以下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入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比较滞后。走进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会发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在沿用,无法调动学生的活力与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以致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语文的奥妙与魅力。
2.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味同嚼腊的语文课堂可能会让他们对语文更加排斥,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意识不强,更多地是被动接受,久之不仅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自主创新。
3.教学资源的缺乏。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性技能为主的职业学校,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文化素养能否得到提高,很多高职院校减少甚至不会开设与专业技能无关地文化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的语文教育。
4.学生沉迷网络。新媒体与信息化时代,给学生带来了便捷有效地获取知识的多方途径,但也为此付出了语言被逐渐忽视的代价,更多的青少年沉迷网络,不利逻辑思维提高。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语文教育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也没有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而“实践表明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培养对象在智力类型上的差异,决定了两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差异——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这正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也正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1]基于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方法,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二)高职语文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基金项目]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级课题,编号PZXJ201708
[作者简介] 1.贾玲俐(1985—)女,甘肃静宁人,硕士,甘肃省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袁举馨(1990—),女,甘肃天水人,甘肃省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
项目教学的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与实用主义,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模式。主要通过设定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有着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更突出的优势。
1.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和知识的重新建构都由学生具体负责,其完成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其教学模式属于自我成长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讲解者,而是对话和服务型角色,这种更多地是平等和尊重为前提的交流。
2.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
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多方面参与式的知识学习过程,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达到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表达、团队协作、概括分析及表现能力等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项目教学法能更好地实现能力转化与知识获得的统一
在语文课程项目实践中要坚持面向学生的当下与未来,并以此指导教学,体现其应用型特点。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者有机结合的状态下掌握各种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项目教学与高职语文课堂很好地实现应用衔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兴趣的引导者,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热爱学习,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自觉地提高自身素养。
二、项目教学活动分类引入高职语文课堂
项目教学法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分配给学生,从收集整理项目信息到设计和实施方案,再到评价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能更明确地掌握项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整个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而只对学生进行辅助和点拨,指导和解答学生在项目执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项目教学法在文学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文学鉴赏是高职语文课程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这个的教学过程完全可以打破文体与教材的限制,以主题为单元,选择古今中外的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进行专题式的教学。在这里主题单元就是“项目”,教师将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让学生以实际操作为中心。教师除去介绍各种文学样式的鉴赏知识,尽量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研讨各种观点,使学生群体思维与智慧得以提升。
(二)项目教学法在口语表达教学中的应用
口评作为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决定了一个的沟通能力,也关乎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平时教学可以围绕朗诵、演讲、辩论活动开展,一个活动就是一个“项目”。重点需要教师在课前做技术上的指导,介绍项目技艺知识,然后组织小型竞赛。
朗诵的活动项目既可以在平时课堂学习上多加采用,也可专门进行朗诵比赛;演讲可分为课前简单演讲小单元,主要将活跃的学习气氛带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也可以专门组织校内社团进行口才与演讲比赛,每周对学生进行专门地指导与训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辨力;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组织开展班级辩论赛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能力综合考量,还能为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打开基础提供经验。
口才和思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才能,项目教学开展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别样地提升他们的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语言艺术、仪表仪态等综合素质。
(三)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写作课程越来越为高职院校所重视,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更应该设置一些“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训练。针对不同的写作要求来设置,可以组织一个会议活动,把通知、会议纪录、纪要、开幕词和闭幕词等相关的写作融入活动中;可以模拟应聘,练习求职信、口语演讲竞聘等实践性写作;可举行班级活动,涉及学习计划、规章制度、演讲词等文种练习;对于调查报告这样的实践性项目活动更应该指导学生准备调研,发放问卷,归纳总结,书写报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实际操作能力。这项活动项目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基础写作的规律,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模式,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写作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在课外阅读延伸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高职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教学中应适时诱导疏通,并搭建起阅读平台,用阅读影响生活。在学期之初可以分配阅读周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书籍、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等,此外,要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一起进行阅读交流与对话,并由教师与学生同时展开积极的阅读评价,尝试构建积极的语文阅读教学生态体系。从自我阅读交流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积极人格与潜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信心与兴趣,进而培养既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以上项目教学活动实现了师生互动与交流,既符合学生心理,激发其积极性,又使学生收获知识,是一项有效地走出高职语文教育困境的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把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了解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如有学者所说:“项目化教学的产生,肯定是要解决传统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弥补理论授达不到的效果””[2],这才是真正的项目化教学。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分配任务和时间,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与交流互动中自我反思与批判,最终实现个人语文知识的完善与补充,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加强对项目实用与可行性的重视,适时补足与评价。教学中避免“零度情感”的泛泛介绍,而应择取如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人格品位或审美角度的项目活动,关注与适时评价,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地探索。
最后,更加需要拓展大学语文教与学的模式,采用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能打破教室的束缚,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整合,使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运用语言,以此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修养。可根据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举行兴趣爱好讲座培训,激发主动学习动机,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创设课外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与熏陶。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改革中的使用,既能使学生拓展视野、挖掘认知潜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获益良多。同时也提升了人文情怀,培育审美情趣。可以说项目教学模式的引入,充分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开发设计更多有益学生学习的项目,以全面提升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注释】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6.
[2]于娟.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148-149.
[3]孙建.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