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产品源头监管,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水产品源头监管,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王丽

威海市环翠区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威海环翠区水产品质量源头监管的经验和做法,从创新机制,加大监管投入;强化自律,推进健康养殖;严格执法,严把监督抽检;创建品牌,建立追溯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措施,进一步确保了辖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关键字:水产品源头;监管;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健康,也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产品从苗种到餐桌上要经过育苗、养殖、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而育苗与养殖环节作为水产品消费的源头,成为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水产品作为环翠区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宗产品,不仅在地方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作为水产品初级环节监管部门,环翠区业务主管部门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部署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对全区水产养殖的重要区域、重点养殖品种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长期的质量安全普查和监管,从生产源头抓起,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1.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注重编制长效监管“一张网”。

1.1 创新监管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的监管联动机制,形成以县级为总揽,镇级为基础,企业为主体三级质量监管体系,实行以政府统一组织协调、渔业部门主导执法、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监管工作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同时,探索全员参与监管网络。在重点渔业镇街每个村(社区)及企业内部配置一名水产质量监管员,完善互助监管联动机制,对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方位、无缝隙监管。

1.2 强化监管体系支撑。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10万余元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宣传、培训工作;投资120万元,建立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拥有液相色谱室、气相色谱室、水质分析等10个功能实验室;累计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环翠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依托威海博宇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检测实验室,为重点监管企业配备了快速检测、远程监控等设备,监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与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签订委托合同,对全区水产品进行检测,实现了监管、管控、检测全覆盖、无盲区的监管体制。

    2、强化自律,源头监管,构建水产品安全“生命线”

2.1 强化企业自律。引导企业注重企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视质量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与所有水产企业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企业进行信誉分级,对信誉好的企业进行表彰,对失信企业进行相应处罚、曝光,并实行“黑名单”制度。在申报项目时,实行产品不合格一票否决制。

2.2 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制定了《山东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全区完整统一的苗种场数据库,严格苗种证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强化苗种质量监督抽查,全面规范苗种生产的各项行为,依法对应领取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10家苗种场发放了苗种生产许可证,领证率达到100%。认真贯彻落实《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苗种管理办法》,对向天然水域增殖的苗种进行全面检测,从源头上把好水产增养殖和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关。

2.3 推进健康养殖。严格“五项制度、三项记录”,对20多家涉渔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养殖生产单位进行全方位监管;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 2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处10家省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完善渔业病害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病害监测,及时掌控疫情;加快渔业技术推广建设,连续三年投入60万元,实施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累计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新型渔民500余人,把过去“逼着渔民干”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带着渔民干,做给渔民看”通过科技服务助推水产养殖趋向规范化。

3、突出重点、严格执法,打好全程监控“组合拳”

3.1 严把养殖环境控制关。为助力全区创城工作建设,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涉渔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水产养殖场、育苗场、渔港码头环境进行分级评价,获得环境评价一类企业资格的单位,将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项目申报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同时,对今后考评中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予以降级。截止目前,全区共有25处涉渔生产场所被评为一类环境卫生单位。

3.2 严把投入品使用关。对投入品生产企业实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制,每年在全区开展2次以上全区性投入品生产销售拉网式大检查。在主要养殖基地实行投入品使用处方制,对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等,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

3.3 严把监督抽查关。对无公害生产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备案基地和原良种场,在自行送检的基础上,每年开展2—3次统一抽样检测,实行养殖生产基地准出制度,把好水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关。

4、加强品牌建设,建立追溯体系,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防火墙”

4.1 大力实施水产品品牌创建行动。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行水产品龙头企业创建,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推进水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和档次。目前,已建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现代渔业园区7处、市级质量安全区域化基地4处,无公害企业认证10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覆盖率达到92%;注册“威海刺参”、“宇王鱼鳞胶原蛋白”、“浦源鱼酿酱油”等品牌,形成宣传推介有效载体,将质量安全管理的成效转化成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成果。

4.2 加快推进水产品追溯系统建设。2013年以来,全区为企业购置配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对企业从苗种放养、饲料投喂到起捕销售等各生产环节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水产品企业的追溯管理。截止目前,全区已有海参、大菱鲆等3家养殖企业纳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下一阶段,环翠区将持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进一步完善追溯平台建设,以标准化养殖场、无公害养殖场等为重点,扩大追溯企业的规模,增加追溯产品种类,让更多人吃到安全放心的水产品,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5、今后工作思路

5.1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部署,继续在水产品源头上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控工作,并进一步扩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普查范围,为政府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2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一是通过政府支撑,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增加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及其他运行经费的投入。二是加快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三是强化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过硬,技术优良搞得质控队伍,全力打造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平台,为社会和政府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还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有党委政府的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有大家的共同维护、共同守卫,就一定会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