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62-2017《塞尺》检定规程解读
一、 修订背景
JJG62-2007《塞尺》检定规程(以下简称“旧规程”) 于2007年实施。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旧规程的部分测量范围、检定项目已不适应现行的检定工作。因此,由5家省级计量院组成的规程起草小组依据国质检量函〔2015〕146号文件、国几工参委发(2015)10号文件,受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委托,经过调研、试验、征求意见、会议审定、报批等工作,JJG62-2017《塞尺》检定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于2017年11月20日发布,并自2018年5月20日起实施。
二、 修订的主要内容说明
1、范围
新规程在范围中删除了对塞尺长度的要求。GB/T 22523-2008 《塞尺》国家标准中规定为“适用于厚度为0.02mm~1.00mm,长度为100mm~300mm的塞尺”,考虑到厚度为1.00mm~3.00mm、长度为100mm以下和300mm以上的塞尺普遍存在,因此保留旧规程的厚度适用范围,取消对长度适用范围的控制。
2、概述
新规程在概述中修改了塞尺的定义;将型式分类更改为I型和II型;规定了塞尺片的正、反面;增加了常见塞尺规格的表述。
3、计量性能要求
新规程取消了“硬度”的检定项目。用硬度计在被测件表面试压测得硬度,对被测件来说是一种破坏性试验。在试压点的周围也会形成挤压变形,易导致与塞尺使用单位或销售单位的争议。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塞尺硬度”的检定项目。
4、通用技术要求
新规程规定了首次检定的塞尺工作面应无折痕缺陷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保护板上应标出出厂编号”的要求。
5、计量器具控制
(1)测量点
新规程按“I型”、“II型”确定了“厚度偏差”测量点的分布。I型塞尺的测量点为在塞尺工作区中心线上分布的3点;II型塞尺的测量点为在塞尺工作区中心线上分布的3点以及在边缘位置增加的2个测量点。如图1所示。
图1 塞尺测量点示意图
(2)厚度偏差
新规程中厚度偏差的测量明确了测量顺序,取消了“以厚度最大值处的偏差作为塞尺厚度偏差”的规定,增加了厚度偏差ei的计算方法;明确了所有测得点(包括正面和反面)的厚度偏差均应满足允差要求。
三、 结束语
新规程的修订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和试验分析,更加贴近实际检测工作情况,更具有可操作性。为全国范围内此项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刘娜 石作德 姚兴宇 王玥 王凤伟 张欢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