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创新教育
吴淼 , 毕卫红 ,张光宇
(装甲兵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
摘 要: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视角出发,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置于网络坏境中进行思考,力图说明创新教育的实践重心应核放在教学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层面上。并结合我院校园网建设,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初浅见解。
关键词:创新教育 信息化
一、创新教育的信息时代特征
刨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信息时代挑战的一种应对。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化、全球信息网路系统的建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化将成为整个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己成为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学改革课程。信息化对院校教学的影晌和挑战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
(一) 计算机教育或信息教育问题
院校的教员、学员、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操作技术,进而形成现代信息观念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新的教学要求称为“信息素质”的培养。
(二) 教学目标的变化和教学价值观的变革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在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服务。在教学目标上,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由于技术创新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时代。从微观层面看,信息化对院校教育教学的价值观还不十分清晰,例如信息文化观念、信息伦理、虚拟环境下的情感生活等,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1.3 信息化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对院校教学活动方式的影响作用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己经受到严重的冲击。要准确估计这种影响作用的强度和广度,需要深入到教学活动的具体方面,探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途径。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和人—机教学机理、机制和方法问题;信息枝术条件下教员的作用和新型师生关系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如何适应信息化要求及其改革与创新问题等。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挑战面前,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教育应运而生。
从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来分析,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气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应围绕创新三层次核心内容展开,即培养学员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这样认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精神和能力潜质。而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信息时代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人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将现有知识组合为新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创新教育培养的创新人才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创新教育和信息时代的这种本质上的贯通和相适,又一次验证了时代挑战与科学革命对教育改革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将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坏境密不可分。
二、 创新教育对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憧憬
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的、结构性的更新与调整,但它毕竟与教育现代化、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等宏观课题研究的着力点有一定区别。创新教育更注重的是教学实践的细节。因此有学者建议把创新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学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层面上。创新教育实践的载体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网络环境中,称之为教学模式。构建新兴的教学模式是校园网建设的第一要义,也是创新教育本质所要求的。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的作用都很重要,但在网络环境中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特别的凸现出来,所谓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一般也称为教学活动的程式。实践已经证明,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指导下,装备了校园网的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将有一次突破。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员、学员、媒体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员将改变过去的教材、教具图表、黑板粉笔为手段的传统形象,教员也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播者。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校园网为学员探索式学习提供情景和资源。教员的角色则主要成为学员学习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指导者,教学过程将依赖网络环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完成。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员的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成为教员和学员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一)步讲授模式
与传统的讲授模式相比,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教学材料通常由校园网提供,丰富、增强了教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它仍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
(二)异步讲授模式
由教员将教学要求、内容、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校园网的内部教学资料库里,学生通常浏览这些网页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学生有疑难问题,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询问教师,老师则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答。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学活动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
(三)创新学习模式
这是比探索学习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员应根据学科内容的前沿知识和信息,设计特定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思路。创新学习模式不仅要求学员探求新的知识领域,还特别强调对已知领域和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也就是说不仅要求学习新知识,还要接受创新的思维活动锻炼,体验创新人才特有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在网络环境下,这种锻炼和体验可以获取创新教育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个别辅导模式
在校园网环境下的个别辅导是指学员自行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教员的一种引导。这种辅导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而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之外的辅助教学模式。校园网给学员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师生交互环境等,这些学习环境使学员完全有可能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
(五)协作学习模式
这是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和掌握,非常有利于学员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教员指导下,确定学员在协作学习模式中的角色,建立学生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或竞争关系。通过协作和竞争,激励进取,鼓励沟通,在强调学习个性化的同时,实现教员与学员思维与智慧的群体共享。
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憧憬,一方面激发我们对创新教育和网络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利用。因为新老模式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传承。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应当刻意追求“创新效果”,创新教育如果停留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阶段而不注意引导学员思想和精神“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就无法提高创新的品质,创新过程则没有完成。这也许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1999年第十二期
2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一期
3王本陆:《时代挑战与教学问题》《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7日
4张相轮:《科学革命与教育创新模式》《科技日报》2000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