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1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王建南 , 穆敏 ,孙淑香

(山东省商河县人民医院儿科  251600)

【中图分类号】 R72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在常规治疗采取降温、止吐、补液、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进行抗病毒、胃粘膜保护剂、抗感染、中药透皮给药等治疗,并且因人而异,对不同患儿出现的肠外并发症兼顾营养心肌及脑细胞、保肝护肾等综合治疗。结果 156例患儿经予以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高发,好发于婴幼儿,一经确诊,积极采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均能达到良好疗效。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外并发症;诊治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好发于每年的10-12月份,因此俗称秋季腹泻,并且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4岁以后很少见,潜伏期为1-3日,起病急、常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并且常伴发心血管、神经、 呼吸等肠道外各系统并发症,重者会危及小儿生命。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均符合1998年5月北京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的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其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年龄<6月18例;6月~2岁例126例;>2岁14例,在所有腹泻患儿中,体温37℃以下45例,体温在37~39℃102例;38℃以上患儿76例;39℃以上14例。所有患儿大便性状为稀水样、蛋花汤洋或稀黄水样泡沫,部分病例可含有少许黏液,腹泻每天10余次不等,持续1-7天;呕吐147例,其中喷射性呕吐3例,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脱水表现者(皮肤弹性差、口唇黏膜干燥及前囟门、双眼窝凹陷)132例;其中轻度脱水46例,中度脱水110例,无重度脱水病例;精神萎靡98例;酸中毒58例;心肌损伤42例;惊厥7例;肝脏损伤13例;肺炎6例,多脏器损伤1例(同时伴有心肌、肝及肾功能损伤)。

1.2  实验室检查  156例患儿均在住院第一天做大便轮状病毒抗原(RV)检测以及大便常规检查、肠道细菌培养;同时行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查;所有精神萎靡患儿均行肝功能、肾功、心肌酶、 心肌肌钙蛋白、血糖检查;有惊厥发作者行脑脊液常规检查4例;有肺部症状行胸部X线检查及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所有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均阳性; 其他致病性大肠杆菌属培养均为阴性;大便常规检查正常34例,其余均为大便脂肪球(++~++++),其中87例可见白细胞(+~++),有3例红细胞(+);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支持支气管肺炎表现,咽拭子细菌培养支持患儿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余生化结果异常见1.1所述。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常规予以降温、止吐、补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及患儿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再行因人而异、辩证施治的综合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3.1  抗病毒治疗   目前本院仍首选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来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收到较好疗效,近年来由于其耐药性出现及临床毒副作用使其使用受到限制,更昔洛韦2〕、干扰素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均获得业界公认的显著疗效。

1.3.2  微生态制剂及胃肠粘膜保护剂  微生态制剂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比例失衡,将肠道生物的保护重建;胃肠粘膜保护剂主要是维持肠细胞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增强其屏障作用。本院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双歧杆菌、枯草杆菌、肠球菌如培菲康及妈咪爱,胃肠粘膜保护剂为蒙脱石散剂思密达。二者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患儿的止泻及住院时间,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1.3.3  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在首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缩短治疗时间。传统的中药汤剂因熬制费时,口味不佳很难被患儿接受,而中成药注射液(喜炎平、热毒宁、炎琥宁等)用于静脉滴注患儿容易接受,毒副作用少,并且疗效显著。 有研究证明,炎琥宁对流感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等多种病毒有杀灭作用3〕, 对于76例体温38℃以上患儿均予以静滴炎琥宁注射液3-5天,经临床观察,与未用炎琥宁药物的80例患儿进行对照,经由统计学分析,炎琥宁注射液能够加快临床症状的消失,促进病毒杀灭方面有确切疗效。

1.3.4  透皮给药治疗  对于本组病例中68例(1-3岁)稀水样便一日10余次且有阵发性哭闹不安的患儿予以透皮给药治疗,本院应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河南省中和信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原理是中药贴片(主要成分含党参、炒白术、白芍、当归、苦参、泽泻、双花、关茱萸、丁香、肉桂等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饼状贴片)固定于腹部的神阙穴、关元穴,经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将药物通过皮肤导入而发挥作用,适宜温度36℃~37℃,一次15分钟,一日1次,经治疗观察,患儿水样便及哭闹症状缓解较快,能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脉冲磁疗有以下主要疗效:① 能减缓肠蠕动 ② 在磁疗作用下,肠粘膜对水分、电解质、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作用加强,同时也引起肠粘膜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③ 激活胆碱酯酶作用,减少肠道分泌; ④ 抑制渗出、消炎、收敛止泻、散寒止痛。

1.3.5  并发症治疗  42例心肌损伤患儿给予vitc、二磷酸果糖、肌苷、辅酶Q10营养心肌治疗;合并惊厥7例患儿按高热惊厥处理应用苯巴比妥或安定止惊治疗,并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13例合并肝脏损伤患儿予以还原谷胱甘肽、vitc、 能量合剂保肝治疗;6例合并肺炎患儿予以头孢三代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1例合并多脏器损伤患儿予以营养心肌及护肝基础上,给予多巴胺静滴改善肾血流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156例轮状病毒肠炎肠炎患儿予以常规治疗5-7天后消化道症状消失,其中无肠外并发症88例患儿腹泻止,复查大便常规正常后痊愈出院;余68例合并肠外并发症的患儿中,42例心肌损伤患儿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复查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有38例恢复正常,余4例患儿带保护心肌药物院外治疗2周后回院复查正常;合并惊厥7例患儿予以止惊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无反复惊厥发作者,预后良好,经随访暂无后遗症发生;13例合并肝脏损伤患儿保肝治疗10-14天,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6例合并肺炎患儿抗感染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8-10天痊愈出院;1例合并多脏器损伤患儿给予综合治疗措施14天,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后痊愈出院。

3.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性及多发性对小儿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肠炎肠炎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病因。在我国, 每年大约有1000万的婴幼儿患轮状病毒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致病原。轮状病毒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传播,不仅引起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的感染,侵犯多个脏器,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肝、肾及其他系统的脏器损害。轮状病毒感染后累及的病变部位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少数累及胃、回肠和盲肠。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的柱状上皮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导致肠微绒毛变短和消失,细胞坏死脱落,数量减少,为立方上皮细胞替代,小肠吸收面积减小, 水分和电解质吸收障碍而形成腹泻。另一方面,替代的立方上皮细胞不成熟,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的活性低,使肠道内二糖分解吸收障碍,二糖被细菌分解成有机酸,增加了肠道内的渗透压,导致水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引起严重的水样腹泻3〕 目前,轮状病毒肠炎造成肠道外其他器官和系统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感染早期发生的病毒血症是造成肠道外其他器官和系统感染的前提4〕。轮状病毒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为3-7天。在目前,我国尚未有抗轮状病毒的特效药。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婴幼儿患病及时就诊率相应提高,病死率显著下降。通过对本组病例的临床诊治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腹泻虽然患病率高,但确诊不难, 在合并肠道外其他器官和系统损害时,针对不同的肠外并发症及时予以兼顾保肝、营养心肌及脑细胞等综合治疗,均预后良好。总之,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为儿科常见及多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特点,在临床诊治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作为儿科医师, 我们要采取因人而异、 合理治疗的措施, 以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参 献】

   1〕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2.

   2〕 苏建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25(2):459.

   3〕 朱渝,万朝敏.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62.

   4〕 尹红,段思纯,李发武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38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