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PICC持续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护理成功的体会
申邢 , 王今(通讯作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三病区,安徽合肥,230022)
关键词:PICC 血糖 护理
Key word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blood sugar/nursing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反复输入血制品或需要静脉脉高营养治疗等患者[1]。但该技术有一些并发症,其中穿刺点出血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多发生在置管时及置管后1—3天内,部分患者可于置管后1周左右发生。通常由于穿刺针较粗而血管较细,穿刺困难,反复穿刺,穿刺点距关节较近,穿刺后活动过度,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研究表明穿刺点出血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而静脉炎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2014年4 月我科收治了1例肺癌的女性患者,排查基本无异常后给予PICC置管化疗,该患者在置管后穿刺点持续出血15天,并伴有感染及静脉炎,积极处理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8岁,于2013.3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液泡沫状,期间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14.4出现胸闷症状胸部CT示:左肺占位伴左侧胸腔积液。经抗炎治疗后胸闷及咳嗽症状有所缓解,后就诊于我科。2013.5.6行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胸水细胞学查见癌细胞,(倾向于腺癌)于2013.5.13行培美曲塞加顺铂方案化疗2程。未见明显化疗毒副反应。后予吉非替尼口服。患者年老体弱,体态肥胖,血管较细,为保障输液的顺利进行,于2014年4月27日进行PICC置管术。筛查其他异常指标,如上肢损伤、D2聚体、凝血状态、血常规等,置管顺利,并于置管后第二天出院。带管回家后持续15天穿刺点均有新鲜血液渗出,渗湿敷料,且伴有局部感染,穿刺点红肿,疼痛等静脉炎表现,经当地医院积极处理后未见明显好转,就诊于PICC门诊。
2 方法
每日换药时用生理盐水侵湿无菌棉球,擦拭PICC导管上以及皮肤上附着的血渍,然后按照常规换药方法进行换药,最后穿刺点予藻酸盐覆盖,贴透明贴膜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嘱患者减少患肢活动。持续换药三天后患者穿刺点依然出血不止,参照出血判断标准,0级:24小时内敷料有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Ⅰ级:患者活动时穿刺点出血,渗湿敷料;Ⅱ级:患者平卧时穿刺点渗血,渗湿敷料;Ⅲ级:患者穿刺点出血不止,沿PICC管壁流出[3]。该患者属于Ⅱ级出血。在与病人的交谈中得知患者既往有高血糖病史一年,不曾重视,未正规治疗,自行控制饮食,从未服药,血糖控制尚可。现在因患肿瘤,自觉身体虚弱,此次在家休养期间未曾控制饮食,即于次日复查空腹血糖提示10.9mmol/L,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口服,并继续予藻酸盐加压覆盖穿刺点,两天后打开敷料观察,发现出血量减少并且血液凝固,未见活动性出血,第三天,患者局部穿刺点已无渗出,出血停止。
3结果
患者经过六天的积极治疗,穿刺点已无出血及异常,患侧肢体活动自如。
4 讨论
PICC术后出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的切口可以一期愈合。其中1期愈合是最有效的伤口闭合方式,以上皮形成方式发生,通常发生于外科切口及新鲜干净切口。2期愈合则是被污染或感染的伤口炎症阶段延长。3期愈合是1、2期愈合的结合[4]。该患者的伤口始终迁延不愈,持续出血与其自身的高血糖状态也有很大关系,糖类是白细胞的能量来源,在伤口愈合迟滞期,白细胞足够强的抗炎和吞噬活性是伤口纤维组织形成的前提条件。出血和创伤大多伴有血糖的急剧上升,进入高代谢期[5],造成切口迁延不愈。所以在PICC置管之前需要仔细询问既往病史,有高血糖史的患者必要时复测血糖,以选择适合的置管时机。对于一些慢性病较多的老年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出血,且处理无效时,需警惕血糖的变化,及时监测血糖,以保障置管之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毛燕君,董惠娟,张玲娟等.DSA引导下调整中心静脉置管头端异位的尝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8月第18卷第8期:624—625.
[2] 肖金花.PICC穿刺点出血处理方法选择与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09-110.
[3] 曹娟妹,周群英,黄丽艳. 明胶海绵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9.
[4] 梁文飞.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 年第10卷第10期:256.
[5] 马乃荣,陈璇. 伤口愈合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2年3月第41卷第3期上半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