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师制在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全程导师制在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邹涛, 吴一帆 ,李文艳 ,张艳

广东省中医院  510120

 目的 对本科护生实行“全程导师制”的临床带教模式,旨在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方法 自2013年 6月起, 我院对68名本科护生实施了“全程导师制”临床带教, 并在实习前、中、后期对其进行和临床护理基础理论、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全程导师制”带教的护生在护理基础理论、技能、一般自我效能、职业认同感、患者和带教老师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以传统带教模式的护生。结论 “全程导师制”临床带教模式对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一般自我效能和职业认同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全程导师制  本科 护生  临床带教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和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带教质量的高低必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实习带教方式,以经验教学为主,只能给予护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实习指导;带教老师不固定,甚至是多个,致使每个实习生要去适应每一个带教老师,这在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护理人才是有局限性和缺陷性的。另外,传统实习带教方式不能适应本科护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本科护生属于高智商和思维型群体。她们拥有多向思维,上进心强,追求完美,自我要求和评价较高,若临床带教只注重分配给护生简单的护理工作,让她们机械地被动完成护理操作任务,会降低其职业认同感。为了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我院在2013年护理本科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全程导师制,并与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临床实习的大学四年级护理本科生68名,其中男12名,女 56名。学制均为 4年,其中临床实习 1年。

1.2  方法 将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37名,对照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 即在各专科科室内临床实践带教;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组相同的专科内轮转学习的基础上,安排1名全程导师与1名护生构成“一 对一”的全程导师培养教学模式,从实习上岗第一天开始对护生在思想、学业、科研、生活、就业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和个体化指导。观察期限为一年。

1.3  观察指标 护理部对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期、结束前进行护理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考核,护理理论、临床技能考核按照实习教育大纲实行百分制考核;实习结束前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本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本科护生职业认同量表》、《本科护生临床护理导师评价表》。经过并进行患者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 ,有效回收率100%。

其中《本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采用的是Schwarzer等1】编制的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1O个项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各项目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分别赋l~4分,记分方法:完全不正确1分;尚算正确2分;多数正确3分;完全正确4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一般自我效能感分三级:为低(1O~20分)、中(21~3O分)、高(31~40分)3个水平;《本科护生职业认同量表》采用的是刘玲等2】编制的量表,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共30个题目,分为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交技能、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共5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其中“非常不符合”计1分,“不符合”计2分,“有时符合”计3分,“符合”计4分,“非常符合”计5分。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题,总分由3O~150分,各维度得分=各维度所得总分/各维度条目数,分数越高,提示护生的职业认同及相应的维度水平越高。《本科护生临床护理导师评价表》采用的是我院自制的量表,共17个项目,包含个人素质、工作态度、指导方法、指导效果及学生评价5个维度,以百分为总分,按各维度的重要性分别占分比为15分、20分、25分、35分、10分,各维度得分=各维度所得总分/各维度条目数,分数越高,提示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及相应的维度水平越高。《患者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调查表》借鉴与参考台湾医师协会制定的《住院病人满意度评价量表》,采用李克特测量尺度10点测量法,由所在科室的患者、护士对学生进行满意度的评价,根据护生表现给予1~10分评分,得分越高则患者或护士对护生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基线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方向、选择护理原因、前期成绩等经统计学处理,均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两组护生理论、技能考核的自身前后及组间结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身临床理论三次重复测量的结果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F分别为32.748和10.534,P值均为P<0.001;而理论考核成绩变化值两组间的比较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F=3.027,P=0.055。

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身临床技能考核三次重复测量的结果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F值分别为33.514和35.452,P值均<0.001,两组之间变化值的比较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F=5.394,P=0.007<0.05。

2.3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比较  见表3,观察组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人口学变量比较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1)

P

年龄

 

22.21±0.16

22.94±0.18

0.26

性别

8(22%)

4(13%)

0.35

 

29(78%)

27(87%)

独生子女

3(8%)

3(9%)

0.64

 

34(92%)

28(91%)

专业

中医护理

16(43%)

18(58%)

0.064

 

西医护理

12(32%)

4(13%)

 

社区护理

2(6%)

6(19%)

 

国际交流

7(19%)

3(10%)

家庭经济

6(16%)

9(29%)

0.433

 

30(81%)

21(68%)

 

1(3%)

1(3%)

选择护理原因

自身兴趣

10(27%)

9(29%)

0.25

 

服从父母

1(3%)

4(13%)

 

调剂结果

26(70%)

18(58%)

(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护理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自身前后及组间比较

 

组别

实习岗前

实习中期

实习结束

F

P

理论

观察组

83.42±8.44

90.61±5.23

91.59±3.03

32.748

﹤0.001

对照组

85.03±7.92

89.19±5.43

89.90±3.13

10.534

﹤0.001

 

 

 

 

 

 

 

技能

观察组

91.27±3.02

93.74±2.53

94.73±1.44

33.514

﹤0.001

对照组

91.03±3.25

93±2.68

92.74±1.99

35.452

﹤0.001

(注:△为两组间理论考核成绩比较F=3.027,P=0.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技能考核成绩比较F=5.394,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1)

t

P

个人素质

14.59±0.64

13.41±1.088

5.52

0.00

工作态度

18.73±1.57

14.13±2.69

8.76

0.00

指导方法

23.76±1.42

19.55±2.06

9.92

   0.00

指导效果

33.65±1.83

29.55±2.33

8.12 

0.00 

(注:﹡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见表4,观察组在职业认同感的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比较  见表5,观察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6,观察组在对患者环境介绍、对患者疑问解释、对患者需要处理、巡视病房、尊重隐私打针抽血技术及给药指导方面的得分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工作态度方面两组得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 护士对护生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7,观察组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1)

t

P

职业认知评价

3.81±0.62

3.41±0.55

2.77

0.01

职业社会支持

4.18±0.47

3.89±0.38

2.74

0.01

职业社交技能

3.81±0.57

3.42±0.50

2.94

0.00

职业挫折应对

4.26±0.46

3.77±0.46

4.39

0.00

职业自我反思

4.38±0.54

3.81±0.48

4.55

0.00

(注:﹡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比较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1)

t

P

自我效能

30.35±0.75

27.13±0.99

2.64

0.01 

(注:﹡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1)

t

P

工作态度

8.46±0.65

8.06±1.03

1.92

0.06

环境介绍

8.29±0.74

7.45±0.89

4.28

0.00﹡

对患者疑问的解释

7.86±0.82

6.39±0.8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