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  陈明先

           

要:

由于学生思维不缜密,导致中考失败,原因是:1.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忽视结论成立所蕴含的条件3.由思维定势造成的负迁移。4.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状态下,结果是多样化的。

针对上面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要想使学生思维缜密,笔认为

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学生、缜密、思维定势、多样化、培养、思维品质。

 

     中考刚刚结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还是历历在目。回顾这几年学生们的学习,总感到有些学生平日学习还行,可一到考试就所答非所问,顾此失彼,丢东落西,以偏概全。思维不缜密,结果导致失败。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有些学生在平日学习中,只注重解题,而忽视了数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对某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区分不开,混淆不清,引起解题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从而造成答案的错误。[1]

例如:的平方根为_______.正确答案: .

错解: 。出现这一错误是,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相近概念分不清,当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时,思维混乱,极易出差。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忽视结论成立所蕴含的条件。绝大多数的公式和定理都是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而一旦条件发生改变,相应的公式、定理一般不能成立。而我们在探究和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些条件,或对这些条件重视不够。[1]

    例如:已知 求的值。正确答案是=2或1

错解:由等比定理可得 。出现这一错解是:运用等比性质定理的前提是 

这一条件,但本题中虽然 均不为0,但三者之和完全可能为零。忽视这一隐含条件,就会漏解。

    再如:反比例函数增减性,隐含的条件是在每一象限内。在探究这一性质是,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隐条件,或是强调不够,学生就没能准确、全面地掌握性质,用它思考问题就会出错。

   3.由思维定势造成的负迁移。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极面是干扰、抑制思维效果,造成思维出错。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为3,4则其面积为______。正确

答案是6或 ,但受了3,4,5是一组勾股数(思维定势)的影响,

认为其面积只有6。再如解不等式-3x>-6,错解:x>2,这是受解方程-3x=-6,则x=2的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4.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状态下,结果是多样化的。有些知识在不同的环镜下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能随机应变,详尽的思考,还是一味的生搬硬套,那势必会出错。

    例如: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我们都知道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就是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若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当要求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你仍然套用公式,不结合实际考虑问题,那是必然要出错的。再比如在动点问题中,很多问题随着点的运动而改变,如果我们不能将问题全面讨论,合理分类,做到不漏不重,那就难以得到完整的答案。

    针对上面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要想使学生思维缜密,我认为

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规范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

    ①在平日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训练学生仔细看题、审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思维习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培养。

    ②要求学生平日学习中,运用精准的数学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缜密性,更有助于深刻透彻的理解概念。

    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做则,起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要示范分析过程,告诉学生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培养科学分析习惯;另一方面要示范说、写过程,培养规范写、说的习惯。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只有良好素质的老师,才有良好素质的学生。

     2.挖掘思维材料,提高思维能力。[2]

    从思维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教材中的思维方法(我们称它为思维材料),一般从下面两方面去找:

    ①挖掘定义、定理、性质中的思维材料。几乎每个定义、性质都会有思维材料,但我们更多地是找它们的隐性材料,一经找出,重点提醒,反复巩固训练,这样强化学生的识记强度,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②挖掘例题、练习中的思维材料。这里所指的材料是能引起学生错误的材料,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减少错误。

     3.优化教学结构,锻炼思维方法

   学生思维不够缜密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教法有关,因此,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是教师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具体要求:

    ①要设置一定针对性的练习。从定义、性质的内容中,对易漏、易混淆的条件,设置不同题型;从定义、性质的结构中,用不同的思维对题设和结论,设置不同题型;将相同、相近、互逆的概念与方法的题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

    ②充分运用教学手段。心理学认为:刺激的强度和时间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对非缜密思维的“常发点”要作上标记,加重语气,提醒注意。对重要又易错的思维方法,要通过设疑、提问、反复形成思维技能。

    ③加强双边互动。培养学生讨论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使思考问题逐步达到全面和缜密。同时还要在学生之间开展解题反思,互相监督,增强监控意识。

    4.设置专题训练,纠治非缜密思维 。 一旦学生在某个问题或知识点形成了非缜密思维,那么就应象治病一样——宜早不宜迟。此时,设置专题重点训练,很有必要。教学经验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愈能使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以学习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则愈能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因此,搞好专题训练,要做到①目的要明确;②选题要切中要害,要有明显的指向性;③针对纠治效果确定是否继续纠治④要小结归纳,让思维升华。

 

 

 

 

参考文献:

[1] 黄金水.应注重数学思维的缜密性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2(14)57-57

[2] 沈倩文 .在特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J].江苏教育1989(06)26-2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