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浅谈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陈水文

摘要:班干部队伍的素质不仅影响班集体的质量和凝聚力,而且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保证了班集体的稳定,同时能够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为学生工作稳定发展建立良好基础。

关键词:班级,班干部,建设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十分重要。而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而对于班集体来说,能否选拔一个胜任的班干部队伍,则尤其重要。故要选拔合适的班干部和建立一支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班干部力量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经验,总结以往管理班级的得失,认为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保证。下面,如何挑选和建设好班干部队伍,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发现选拔班干部

接新生时,通过查阅学生学籍资料,初步了解学生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留意学生高考成绩和以往班级干部经验,同时重点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组建班级干部队伍,具体作法如下:

1、班干部的初定。在学生入学军训之初,只暂定2~3位学生作为临时班干部,协助处理一些班级管理日常工作。接下来则根据学生入学后平时的表现,逐步选拔班级的班干部。利用自习课的时间,适当引导学生有意识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人才特点和高职高专类学生如何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让学生知道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地方,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让学生树立担任班干部的目标,主要为后来的民主选举打下伏笔。

2、班干部民主选举。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如果教师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必然导致日后学生的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单纯的民主评议,容易产生晕轮效应,难以选拔优秀干部队伍。因此,采取两则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班主任挑选的班干部作为自然候选人存在,其次通过自荐或同学推荐的产生学生班干部。该办法既可以保证班干部不会成为纪律的破坏者,同时具备一定群众基础。

3、班干部职位确定。班干部选拔过程中,有些学生有想法但能力不足,有些学生能力足但缺乏自信。在班干部民主评议结果中挑选获得票数最高前十位同学确定为班干部。班主任根据这段时间对学生的考察和了解,最终确定班干部的具体职位。该班干部选拔方法既能够在不失去民主的同时更好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确定班干部职位。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体现班主任这只无形的手在班级管理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二、教育培养班干部

为了让班干部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顺利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根据班干部的具体职责,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其开展工作。同时,教育班干部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班干部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我采用了下列三种方式:

1、动之以情,激发工作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理与情是推动个体实现自我目标的两种最重要的因素。有情无理,则往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理而无情,则又容易归于一般,流于平淡。因此,只有调动真情,激发热情,才能永葆工作的热情。在班干部队伍建立之初,让班干部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使学生在班干这个职位上锻炼和提升自我。

2、授之以法,提高工作水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方法,正确的方法则事半功倍,培养班干部具备良好的工作方法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班级管理工作中,指导他们怎样维持班级纪律、怎样处理偶发事件、怎样进行表扬与批评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不断帮助班干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从扶着他们干,最后使他们能独立开展工作。这样由具体指导与放手工作相结合,能有效地建立班集体的核心力量。班干部敢管了、善管了、敢干了、善干了,班级管理工作也日渐成效。

3、束之以纪,树立良好形象。学生干部一般都较为优秀,平时与老师接触较多,班干部身上会产生光环效应,该效应会使老师对班干部的行为作出不切实际的判断,甚至会产生偏爱心理,使班干部产生个人优越感,导致班干部的行为与身份不符。因此,需加强班干部道德素质培养,严格要求自己。例如,班中有部分同学对少数班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满时,则采用无记名方式请同学客观公正地给班干部提意见。班主任整理同学所提的意见,分别于班干部谈话交流。谈话交流期间,肯定其为班级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引导了解自身在管理过程中不足。通过上述批评和教育,既使班干部重新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又使班干部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三、增强班干部间的凝聚力

注重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主要由班级活动开展逐渐培养形成。不定期地组织班干部为班级做好人好事。通过该活动使班干部在同学们中的产生积极影响,也加强班干部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干部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班干部之间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生活。

总之,加强对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班干部工作能力,才能更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逐步引导学生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增强班集体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