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立德立教正能量 助推实现“中国梦”
内容摘要: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立德树人为教育工作者圆中国教育梦指明了方向。树木易,树人难,作为“传道”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毕生追求,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爱教乐教,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积聚正能量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主题词:
立教 关爱 榜样 立德 学习 正能量 圆梦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锻造“中国教育基石”的光荣任务。如何实现“中国梦”是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命题,新挑战。如果把中国发展比作一座正在建造的大厦,那么中国教育就是这座大厦上的基石,这个基石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德育为先,立德做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要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实现“中国梦”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我们如何更好地积聚正能量,从而助推“中国梦”实现呢?下面略谈几点体会:
一、善于散发关爱的正能量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师者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要启发他,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激励他。爱是阳光,可让坚冰融化;爱是春雨,可让枯草发芽;爱是神话,可让顽石变成美玉。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更多来自于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认同,孩子都盼望得到赞美,教师要适时抓住闪光点进行赞扬,抓住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赞美,让他们爱上学习,要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多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参与到和老师的教学互动中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实现“快乐教育”。比如组织社会调查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个整体,要不断的引导和帮助,相信学生能行。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增强学习的正能量。
二、勤于辐射榜样的正能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立教,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决定了教师要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要“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勤于辐射榜样的正能量。
三、巧于提升立教的正能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山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要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中国最美教师廖乐年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只有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教学的高质量。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精于积淀学习的正能量
陶行知说: “教师要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教师仅仅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还不够,还必须具备研究精神,要勤于学习。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更新观念,变经验型为研究型教师。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不断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充电。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提高师德修养。通过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孜孜不倦,精于积淀学习的正能量,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领学生学会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在圆梦的征途中,我们要善于积聚多种正能量,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立德树人,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勇于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要用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良好的师风塑造人,积聚立德立教的正能量,为国家培养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家论教书育人》姚冰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 《师德建设:多视角分析与构建》陈宁著,首读师范大学,2008年版.
[3]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金林祥、张雪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