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探讨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探讨

                   许燕红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外科   510660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方法。 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30例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并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由于观察治疗及时得当,避免了肢体坏死,坏疽及截肢的严重后果,肢体后期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创伤后对患者的患肢情况给予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可以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对已出现本病的患者尽早进行手术切开减压,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伤口引流情况,这样可有效降低伤残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1]。我科自 2013 1 20141月共收治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 30 例,确诊后即行切开减压术,术后给予良好的监护和护理,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而

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30 例,其中男20 例,女 10例,年龄19-50 岁,均为外伤病人,其中下肢伤 14 例,上肢伤16 例;术前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30例。

1.2治疗方法:30例患者早期即进行解除夹板、石膏外固定、脱水减压等综合治疗,并及时观察患者患肢情况。再急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将骨膜室彻底切开减压,同时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2 护理方法

2.1术前动态监护:(1)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多以局部明显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为主要表现[2]。在护理监护过程中要会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肉缺血引起的疼痛。前者可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而后者则表现为受累肌肉被动牵拉痛或肢体远端痛,多表现为静止时仍存在疼痛。当本征晚期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无疼痛感时,提示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更应加强监护。护士准确及时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并及时报告医生。(2)观察和监测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根据本征患者的不同表现,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而肌肉已发生缺血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立即行切开清创、减压术。护士此时的临床经验尤为重要,因为病情的细微变化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延误病情[3]。由于我科护士对骨筋膜室综合征长期保持敏感,尚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入院后常规记录各项血、尿标本的检验时间和结果,随时与病情发展情况对比。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确保病室内的空气清新,每日通风 2 次,室温保持 22—25℃,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一次,30 分钟。保持患者个人卫生。

2.2.2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营养,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及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忌酒。宜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铁、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进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2.2.3 伤口护理术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严密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和颜色。必要时做伤口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4 病情观察术后仍应严密观察患者感觉、运动、末梢血运、动脉搏动、皮温等情况,如发现手术减压不彻底、血容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还要注意骨折两端固定装置的情况,看有无压迫和松动,减张伤口待消肿后再延期缝合或移植游离皮片闭合伤口。

2.2.5功能锻炼的方法①患肢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每次50下,每日3次;②牵引锻炼:从5 kg开始逐渐加至25 kg ,每周练习3次;③负重锻炼:开始从5 kg开始,以后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至20 kg;④前臂旋转练习:旋转是前臂的主要功能,也是评价尺桡骨骨折是否痊愈的主要指标。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患肢得到有效治疗及固定后方可进行功能锻炼。旋前动作主要由前臂旋前方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旋后动作主要由旋后方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每天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恢复前臂良好的功能。  

3讨论

   通过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骨筋膜室综合征除及时地切开减压治疗外,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4]。所以在护理肢体损伤的病人时,除通过以上临床动态护理监护外,了解本病的病理过程对于护士也极为重要。随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和患者自身对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护士个人的护理风格也应不断改变。运用现代的整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诊断及个体心理、社会、精神差异等,使护士能带有预见性的对症实施指导及功能锻炼,是减少本病发生和促进康复的新手段[5]。动态护理的监护过程是体现护士个人素质和疗效的标准。我科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和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参与的护士发挥出个体的,与他人沟通的潜在能力。判断和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特点,针对性的实施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如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防治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6:1-2

[ 2 ] 黎彩虹,蓝静,黎新红.4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2008,5(30): 98-99

[3]杨谢,王晶.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J].临床与护理,2011.2:681

[4] 费荣,侯俊,侯宝玲.83 例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J].护理学杂志,2004,19(4):44-45

[5] 吕婉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f6):753—75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