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技能培养核心全面开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整合改革与探索 ——以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钟彩霞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围绕技能培养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课程的整合设置。
关键词:课程设置 技能 工作任务
根据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已经是高职教育的目标[1],结合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存在着厌学现象,导致无法安心在传统的课堂里学习,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龙头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因此打破原有传统高职课程设置模式,消除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严格界限,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是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难题[2]。
一、围绕核心技能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传统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教育模式的缩影,课程设置基本采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方式设置,这种模式对培养精英型人才无疑是成功的,但与当今高职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应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设置。
例如,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是以发酵为主,培养目标是为一些发酵企业培养高技能的一线工人 。首先我们选取了当地一家非常典型的谷氨酸生产企业做了调研,了解企业对学生的技能
需求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来改革课程的教学计划。具体做法是:第一,按照企业生产线的工种要求将课程模块化。调整后教学计划由六大教学模块组成,包括淀粉糖制备教学模块,菌种扩大培养教学模块,发酵生产教学模块,产品精制教学模块,产品提取教学模块,生产实习模块。每一个模块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力争把实践育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融入感恩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第二,教学内容的精选。每一个教学模块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围绕职业技能的工种标准所需理论和技能重新组合内容。第三,采用新的考试模式。传统的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学校统一组织,由任课教师命题,给出标准答案,期末考试一次定本们课程的成绩。而新的考试模式是理论技能都考试,不合格随时可以申请补考,理论和实操都要参照国家劳动部中级资格考试范围命题和进行现场操作考试。
二、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科学的设置课程教学
1、课程体系的优化
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追求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主张“必需、够用”的原则,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标准相结合,降低其的学习难度,按照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的目标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3]
第二,课程结构要优化,保证必要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适当的融入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等成人教育。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入理论知识
首先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的需要进行的教学项目,再把教学项目细化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技能工种标准,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每一个任务中,实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实现技能和理论同时提高。
其次,生产实习模块的地位不可动摇,虽然我们尽可能的模拟企业的生产线,但毕竟是模拟,应该让学生在真正的工程环境中进一步学习加深技术规范。
三、按照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来设置课程
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考试恐慌症、自信心和自律意识差、厌倦理论学习等问题。如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成了很大的一个难题,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实施时要考虑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4],培养创新意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一讲不变的思路,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实习等方式来独立的获得知识技能。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既要尊重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又要理性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特征和学情现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践行因材施教。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一步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逐步将国际通用的高端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最终的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
[2]张连生,丁德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3(21)
[3]王勇.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全面开展高职教育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25-26
[4]李慧芸.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