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探索

  李景辉,任刚,詹杰,李晶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各种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指出为了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高专优秀技能型人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方法亟需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  营养与食品卫生  教学改革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营养学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是联系营养基础理论与临床营养、应用营养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同时亦是公共营养师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的工作。本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涵盖面广、专业术语多,传统讲授方式以教师主讲,课堂灌输为主,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学生普遍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1],由教师起主导作用,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优势是讲授的知识比较系统全面,如果学生求知欲望很强,能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受课堂时间和课时数的限制,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主要手段。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其缺点在于:使绝大多数学生形成一种死读书本、依赖老师、不爱思考的习惯,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主动性,甚至形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这就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违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积极性无从发挥。

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目前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依照课本备课,在课堂上写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把学生当“容器”。通过实践发现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2. “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课件、光盘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其知识来源渠道更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更大,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学习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如果应用不当或过分依赖也会给高职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如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上出现过多追求画面抢眼的元素,使用一些不恰当的动画、声音等,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了教师的电子讲稿单一地使用,甚至没有板书、没有图片,这样,势必造成新的“填鸭式”教学现象的出现,违背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是教育领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涉及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模式创新。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纲要精神,要想培养出有质量有能力的高职人才,就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融合贯通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逐渐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中心”[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式。

首先,体验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大量信息简便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时,教师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丰富内容,拓展知识。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清晰的概念或理论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的体征,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本、动画等各种手段生动形象的演示。

在制作《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进行制作,同时让学生分成小组,参与版面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链接、插放图片以及动画制作等,提高学生积极性。学生主动查阅大量资料,进行PPT的制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PPT制作的备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最终对所学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讨论式教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部分章节中,设定专题讨论课,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给每组学生分工,每人分担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准备资料,每组派出一人上台演讲,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有了这样的锻炼,大多数学生面试时能够应对自如,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第三,情景模拟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和总结。例如,讲授维生素D缺乏症时,学生分别担任高级营养师和咨询者,模仿营养咨询门诊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很容易就掌握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和防治措施及饮食调养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判别、分析、处理能力。解决了课堂与社会分隔,学与用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教师提前一周给出案例,比如讲到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时,给出“大头娃娃”的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用业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教科书等查找资料,根据案例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再到课堂上分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老师最后给出评价和总结。通过此方法,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求知的欲望被点燃,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更牢固,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4.小结

教学方法应符合教学规律,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资源,不能片面追求某一种形式。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初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生来说,单纯靠黑板、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单一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也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法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模式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作为营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适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职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

本文探索的“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高专优秀技能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刘燕群.“以学为中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34-135.

[2]王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155-156.

[3]陶秀娟,杨建军,赵伟明等.“PB L 与 L B L 整合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63-965.

[4]张松才.高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实践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3(18):48-4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