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与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与发展

谢常荣

新疆奎屯市第三中学  

摘要: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丰富、有效、全面的资料信息;提供直观、实用的实验教学;创造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使课后复习轻松高效.但应注意的问题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能代替实验和实践;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助达目标;不能够真实级教学规律;还要注重课件的制作和质量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学教学,尤其是高中生物课的教学非常注重直观与操作,强调情境与协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片、图像于一体,具有媒体多样化和综合性的特点,既能看,又能听,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多得多。另外,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可以创设一种虚拟的现实世界。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进行各种学习和操作,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并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不仅可以加强所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而且可以轻松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重难点,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⑴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1、 传递速度的优化-----提高信息密度和知识密度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直观教学,多媒体系统可以把大量的图片、动画、声音、挂图、模型,这些直观的教具有机地融合在一个课件内,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⑵。

例如,在讲到《鸟类多样性》时,课本只有少量的挂图,而我们应用多媒体系统,首先运用投影仪展示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鸟类的图片,同时,用许多影视资料展示 在树林、河流、沙漠中的啄木鸟、大山雀、野鸭、驼鸟等鸟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12、传递方式的优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为了使所学知识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验证所学学知识。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而实验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可使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似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时,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软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教师的指导,终于“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就这样,在游戏中,层次不同的学生也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掌握知识的本质。又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一节时,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花的各个部位(如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等的相对位置,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完成这样一个练习:提供一些散乱摆放的花的各部分,学生用鼠标点击拖动各个部分到屏幕上一确定的位置,位置正确则连接,同时给予表扬,错误则返回原处,并给予提示,经过多次尝试,学生能够完全地掌握花的结构的知识。

13、 学生能力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独立的发展空间,也就限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且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⑶。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形成问题空间,促进学生为问题而想,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鼓励学生质疑,把抽象的思维过程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探索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为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地把结果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观察、思考。

例如,在讲到《体内的气体交换》时,气体的交换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用大屏幕展示出肺泡内的氧气怎样从肺泡扩散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时,毛细血管的血液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计算机模拟氧气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血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学生仔细观察后,分析整个过程,使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具体,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所学知识的含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4、课堂活动的优化-----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实验证明,课堂讲授与适当组织讨论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辨识,而且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学生通过查资料或网上寻找讨论对象,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然后老师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转换到大屏幕上进行交流,这样的讨论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在网上启发性的点拔、引导,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而这正是讨论的教育价值所在。

15、学习环节的优化------使课后复习轻松高效

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如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促进其开拓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多媒体只是一种数学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老师,不能代替课堂教学,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不用课件,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很难讲清楚,而使用挂图又不能调动其运动的前后顺序或控制其变化速度甚至更改显示画面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交互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学重点、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2、不能代替实验和实践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不是能够被信息技术替代的。我们不能够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室就应该找不到青蛙的影子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像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反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

23、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助达目标

在引导学生达标的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特定的教具,还要善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利用身边的教具。例如,学习人体生理卫生知识时,可利用学生自身这一特殊教具,指导他们观看(如看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情况)、抚摸(摸心跳、脉搏)、做动作(如做膝跳反射)等来增加感性经验,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高理性认识。

24、不能够违背教学规律

整堂课不顾教学实际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不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

25、课件制作和课件质量问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要求的课件。就目前情况而言,市场上基本上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使用,一切只能靠老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课件有的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即使制作出来的课件有合适的效果,但这一切都不能盲从,只有在教学中活动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们,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功效。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开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传统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更有利学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确定恰当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顺利达标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王峥嵘、李克东.关于开展多媒体体创作工具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9.14718-20.

[2] 李新.生物教学中的资源教育.生物学教学.199.922.

[3] 朱正威.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建议 . 19971.53-54

 [4] 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2-33

[5] 张代芬. 生物教学法 .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58

[6] 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1-2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