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金岩,邓健男,赵孝鹏,吕奇,孙少伯

甘肃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作者简介: 岩(1988—),男,回族,籍贯:甘肃,甘肃中医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方证客观化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孙少伯,男,讲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应用研究。笔者收集半夏泻心汤的近期的研究进展,将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实验研究小结如下: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肿瘤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胃痛”等范畴,特征以胃脘部痞满不舒, 泛酸、嗳气、胃中嘈杂等症状为主。《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此外,肝主疏泄,脾胃的运化、气机的升降,都有赖于肝。情志不畅,肝郁则乘土,使脾胃有慢性胃炎的症状。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或气滞血瘀;均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上多以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为辩证要点。杨宪煌[1]选择临床上的56例慢性胃炎病例,中医诊断分为气滞主证15例、瘀血主证18例、火郁主证10例、脾虚主证13例四型,所有患者都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测确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g、黄芩10g、黄连5g、西洋参10g、甘草6g、干姜3g,根据主方加减化裁治疗,5周后评估,临床痊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 %。李红[2]等收集12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占一半,前者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减服用,后者服用39胃泰颗粒,通过对比胃窦小弯、胃窦大弯和胃体小弯处的病理样本,治疗1个月后,发现治疗组病理组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吴丽芹[3]等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认为,半夏泻心汤能增强大鼠胃黏液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既能减弱攻击因子,又能增强保护因子,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

   癌前病变作为慢性胃炎的终末阶段,是从胃粘膜向胃癌转变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由于与胃癌关系密切,故也作为胃癌的重点防治研究的重点。王建斌[4]结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确诊45例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7组治疗组,对照组18例,两组分别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中成药胃复春,两组都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18%,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

胃食管反流病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LES压力下降、食管防御机制削弱、抗反流屏障功能不全、胃排空延迟、反流内容物清除障碍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西医治疗该病原则是减少胃食管返流,降低返流液的酸度,增强食管清除力和保护食管粘膜[5]。中医常将之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心痛等病的范畴。久病劳累、饮食失调、情志不畅,致使脾胃受损,痰瘀气结于食道,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胃部灼热、反酸。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胃内容物返流到咽部。高望望[6]将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67例的治疗组和30例的对照组,前者服用半夏泻心汤,后者给服雷贝拉唑片及吗丁啉片,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前者治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刘兴勤[7]等通过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病患者,8周治疗期结束后,胃动素和胃泌素均高于服用奥美拉唑胶囊的对照组,从而能更好地促进食管下括约肌的恢复。潘霜[8]等研究发现服用半夏泻心汤可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道黏膜损伤、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 L -选择素的表达,认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病机理可能与半夏泻心汤能通过提高实验性大鼠血浆胃动素水平和胃底肌条的收缩幅度,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反流物对食道黏膜的刺激有关。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形成的基本机制为酸性的胃液及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幽门梗阻、胃出血及穿孔常为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解平芬[9]通过将确诊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合对照组,前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后者给予半夏泻心汤,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 4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有效率达到了95.24%优于对照组的78.57%P<0.05)。

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胃脘痛范畴,属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常伴有痞闷、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嘈杂、乏力、便秘或便溏、舌苔白腻或黄,舌质红或淡红,或边有瘀点,脉弱、沉迟或弦滑、弦数为主要表现。阴虚、阳虚,寒热夹杂,瘀食互结是本病的关键病机[10]。半夏泻心汤能够直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11,12],并下调CAGAVacA等毒力因子mRNA的表达,削弱其毒力作用而达到对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13]

 

 

肿瘤

肿瘤是个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瘀、毒、痰、虚多见,临床上多见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因虚致实,患者多为中后期,正气大伤,邪气较剧,再加上药毒所侵,又可见呕吐,脘腹痞满,舌苔厚腻等证[14],病机与半夏泻心汤相似,故可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花宝金[15,16]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特征,结合临床上可见口渴、唾脓痰、恶心呕吐等上热,腹痛、食讷差等下寒症,半夏泻心汤加减予以治疗,有效改善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消化系统反应[17,18],能有效控制胃肠道反应、缓解骨髓抑制以、保证治疗效果,还可预防CPT-11迟发性腹泻临床[19]

讨论

《伤寒杂病论》记载: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散结消痞的功效。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胃脘部疾病,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全方辛开苦降以除痞满,寒热并用以为寒热错杂的症候而设,消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健固脾胃使生化之有源,气机升降之有序;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健胃、止吐、消炎、镇静的功效[20]

半夏泻心汤治疗的心下痞主要包括①胃或粘膜病变,如炎性反应,充血、溃疡、充血、糜烂等使病灶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的心下痞感觉;②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壁张力异常,胃动力不足,排空减慢,由此导致的心下痞感觉;③幽门部位由于出血、水肿等导致的狭窄,导致排除困难产生的痞满感觉[21]

半夏泻心汤方一含芩连姜,振阳气以化痰浊,二含参草枣,补益脾气。方中苦寒与温热药并用,以振奋功能以清热燥湿,辛开苦降,补泻一体,驱邪的同时,又兼培补正气,泻不伤正,补补滞中,充分体现了仲景用方圆妙。总之,半夏泻心汤适用于痰热内蕴肠道,正气不足之症,或寒热互结心下之证。

 

参考文献

[1]杨宪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6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579-581.

[2]李红,杨桦,钟志国.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71-72.

[3]吴丽芹,姜惟,姚欣,.半夏泻心汤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慢性胃炎模型胃粘液层磷脂、氨基己糖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8(5):29-30.

[4]王建斌.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癌前病变27[J].西部中医药,2011,24(12):45-48.

[5]刘德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30[J];中外医疗;2009627):44-45

[6]高望望.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7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2-213.

[7]刘兴勤,江超先, ,等.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l9(8):1300-1315.

[8]潘霜,蓝青强,林寿宁,等.半夏泻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道黏膜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J].山西中医 ,2012,28(4):49-51.

[9]解平芬.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7例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108-109.

[10]徐景藩.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6

[11]厉兰椰,孔繁智,沈金美,.半夏谔心汤证与Hp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8,39(4):220.

[12]厉兰挪,孔繁智,胡秀爱,.脾虚证太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摸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睥胃杂志,1994,2(3):21.

[13]赵梁,谭达全,尹抗抗,.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2014,30(3):114-116.

[14]张晓春,彭海燕,邓旭坤.半夏泻心汤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5):298-300.

[15]花宝金,鲍艳举.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体悟[J],中医杂志,2007,48(1):19-21.

[16]花宝金,王芳,侯炜.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54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 2) :74- 76.

[17]赵国华,张 新,戴卫东.半夏泻心汤在食管癌化疗中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医研究, 1996,9(2) :40-41.

[18]李仁廷.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128[J].陕西中医,2006,27(4):425.

[19]张蕾,李平.加味半夏泻心汤预防CPT-11迟发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1):5-6.

[20]邓中甲,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2

[21]倪敏.中药方剂半夏泻心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5):34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