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马世婵   (隆安县那桐镇初级中学  广西  南宁   532703 )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引导学生自主的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科学高效的有效性课堂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用好数学知识的关键。我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实际,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与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情感,同时又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微笑与鼓励的眼神,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波澜,从而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平等、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地各抒自见、畅所欲言,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没思路时要利用引导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或者挖苦,对于不配合课堂学习的学生,更不要大加批评,而是耐心给予教诲,用行动和积极的情感去感化、改变他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接受了知识。

二、鼓励引导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实现有效性课堂的关键。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教条古板,学生必不乐学,内容再好,也难取得预期效果;若是讲得情趣盎然,妙语连珠,学生必然听得如痴如醉,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 善用微笑魅力,语言风趣幽默

微笑能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欲望。在教学中,不管是何种情况下,发挥微笑的魅力,不仅可以给学生传达一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信任,给学生以亲切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数学学习心态。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同学,审题急躁、粗心大意,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学生练习:△ABC的两个角是△DEF的两个角是,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看到两个三角形给出的两个角没有对应相等,不少同学很快就给出了“不相似”的结论。教师笑称他们是“马失前蹄”,学生不以为忤,反而兴趣倍增,求知欲望浓烈。

(二) 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学问,有学必有疑,有疑必有问。学与问,相辅相成。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应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并且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这说明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保持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问的问题尽可能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更能通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学以致用。应用题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例如这样的问题:中国上海2001年的人均收入是8000元,2004年的人均收入是16000元,求上海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宜一步到位,而是细分为几个小问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1、从2001年到2004年经过了多少年?2、若设上海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2002年的人均收入是多少?2003年、2004年呢?3、这个量跟16000是什么关系,怎样通过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通过这样一系列小问题的层层设问,学生不仅通过思考解决了原问题,还加深了记忆,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深入浅出,化繁为简

     教学中,怎样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理论较强的问题简单化,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我认为如果能根据学生熟悉的知识或者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引导,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圆的定义”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生活中自行车随处可见,它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大多会回答:“圆的,这还用问?”

师:“为什么要造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矩形……”

生(学生探索的欲望浓烈起来):“当然不能!这样就无法滚动了。”

师(追问):“那造成鸡蛋的形状也可以滚动的吧?这方案可行不?”

(学生略一思索,便大笑起来):“这样忽高忽低的,费力骑不稳。”

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课堂氛围再次进入浓烈的探索氛围中,兴趣盎然,各抒自见,最终找到了其中的奥秘“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处处相等!从车轮上的轴条就充分说明了这点。”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引出圆的定义,而且记忆深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探索生活奥秘,回味无穷,效果显著。

三、把握课堂动态,及时进行课堂反馈

能否把握课堂动态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启迪智慧、点拨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记忆知识点,把握解题技巧,还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要留心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例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活动,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与此同时,要重视及时进行课堂反馈,作业、周测试卷的讲评就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作业、试卷讲评,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认真批改,还要“细心”,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一些典型的错误题目,要做好标注或者记到“批改笔记”中。作业批改完成后,要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作业讲评时,要耐心及时,讲评是帮助学生纠错的关键,趁热打铁还可以使学生及时纠错,及时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力求做到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讲评作业时还可以顺带复习与之相联系,关系密切的系统知识,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作业上的评语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评语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更有信心,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讲评完后,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督促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能让每个同学备个“错题集”效果更佳,避免一错再错,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必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国]加里• 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丁培芳,《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0(5)

3. 马先珍,《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2012(27)

4. 何光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微探》[J],教师,2013(0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