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监测分析
吴燕,柳锡永,徐兰飞
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浙江义乌22000)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ATB Expression ID-3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2007~2012年共分离细菌1570株,阳性率26.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居前5位;鲍氏不动杆菌有增加趋势(χ2=19.4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于婴儿(χ2=75.38、89.93和73.44,P<0.01),1~3岁是肺炎链球菌的好发年龄(χ2=34.16,P<0.01)。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鲍氏不动杆菌有增加趋势,年龄是细菌病原诊断的最好提示。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儿童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2007 to 2012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U Yan, LIU Xi-yong, XU Lan-fe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iwu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Yiwu, Zhejiang 32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Methods The strain ident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ATB Expression ID-32. Results A total of 1570 strains were detected from 2007 to 2012,with appositive rate of 26.7%. 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ere ranked in the top 5.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increased(χ2=19.43,P<0.01).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 were more common in infants(χ2=75.38,89.93 and 73.44,P<0.01).Streptococcus pneumonia was found in the 1~3 years group(χ2=34.16,P<0.01).Conclusion 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creased trend.Age is the best tip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diagnosis.
【Key words】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Pathogenic bacteria;Child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是我国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细菌多见,而不同区域、不同年代病原菌的种类分布不同。现将本区域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年龄1月~14岁、无营养不良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所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
1.2 研究方法
1.2.1 痰液标本采集 患儿于入院后应用抗生素前,使用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吸痰管配痰液收集器,在无菌操作下经气管负压抽取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所采集的痰液标本经痰液细胞学涂片判断:中性粒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为合格标本[1]。
1.2.2 菌株鉴定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 ID-3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同一患儿同一痰液标本分离到2种或以上细菌时只采用优势菌,流感嗜血杆菌未做菌株鉴定,不收集厌氧菌、真菌。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5889例,男性3994例,女性1895例;<1岁3971例,1~3岁1451例,>3岁467例。157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6.7%。
2.2 病原菌种类、构成 1570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726株,占46.2%;革兰氏阴性菌844株,占53.8%。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见表1。
表1 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细菌 株数 构成比(%) |
革兰阳性菌 726 46.2 金黄色葡萄球菌 389 24.8 肺炎链球菌 318 20.3 其他 19 1.2 革兰阴性菌 844 53.8 大肠埃希菌 270 17.2 肺炎克雷伯菌 222 14.1 鲍氏不动杆菌 99 6.3 阴沟肠杆菌 75 4.8 铜绿假单胞菌 66 4.2 产气肠杆菌 31 2.0 沙雷菌属 18 1.1 卡他莫拉菌 14 0.9 其他 49 3.1 |
合计 1570 100 |
2.3 主要病原菌年份分布 各年份比较,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1和10.01,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2008年和2009年较低(χ2=17.67,P<0.01),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2007年、2008年和2012年较低(χ2=14.13,P<0.05),鲍氏不动杆菌有增加趋势(χ2=19.43,P<0.01)。见表2。
表2 各年份主要病原菌分布[株数(分离率%)]
细菌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n=707) (n=834) (n=890) (n=1049) (n=1182) (n=1227) |
金黄色葡萄球菌 57(8.1) 40(4.8) 40(4.5) 67(6.4) 86(7.3) 99(8.1) 肺炎链球菌 35(5.0) 45(5.4) 44(4.9) 47(4.5) 70(5.9) 77(6.3) 大肠埃希菌 35(5.0) 34(4.1) 28(3.1) 62(5.9) 55(4.7) 56(4.6) 肺炎克雷伯菌 14(2.0) 28(3.4) 37(4.2) 49(4.7) 56(4.7) 38(3.1) 鲍氏不动杆菌 3(0.4) 9(1.1) 9(1.0) 20(1.9) 26(2.2) 32(2.6) |
2.4 主要病原菌季节分布 各月份比较,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9和10.60,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7~10月份较低(χ2=23.56,P<0.05),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7~10月份较高(χ2=20.02,P<0.05),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6~10月份较高(χ2=63.25,P<0.01)。见表3。
表3 各月份主要病原菌分布[株数(分离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氏不动杆菌 |
1月(n=580) 43(7.4) 31(5.3) 25(4.3) 15(2.6) 2(0.3) 2月(n=494) 46(9.3) 27(5.5) 28(5.7) 15(3.0) 3(0.6) 3月(n=593) 45(7.6) 28(4.7) 38(6.4) 17(2.9) 2(0.3) 4月(n=493) 31(6.3) 19(3.9) 18(3.7) 17(3.4) 8(1.6) 5月(n=495) 27(5.5) 20(4.0) 29(5.9) 16(3.2) 9(1.8) 6月(n=449) 25(5.6) 30(6.7) 18(4.0) 14(3.1) 10(2.2) 7月(n=441) 21(4.8) 20(4.5) 17(3.9) 24(5.4) 19(4.3) 8月(n=435) 23(5.3) 29(6.7) 22(5.1) 18(4.1) 15(3.4) 9月(n=359) 18(5.0) 24(6.7) 16(4.5) 19(5.3) 14(3.9) 10月(n=431) 22(5.1) 19(4.4) 15(3.5) 28(6.5) 10(2.3) 11月(n=528) 33(6.3) 31(5.9) 21(4.0) 19(3.6) 5(0.9) 12月(n=591) 55(9.3) 40(6.8) 23(3.9) 20(3.4) 2(0.3) |
2.5 主要病原菌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比较,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1岁年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较高(χ2=75.38、89.93和73.44,P<0.01),1~3岁年龄组肺炎链球菌分离率较高(χ2=34.16,P<0.01)。见表4。
表4 各年龄主要病原菌分布[株数(分离率%)]
细菌 <1岁 1~3岁 >3岁 (n=3971) (n=1451) (n=467) |
金黄色葡萄球菌 340(8.6) 37(2.5) 12(2.6) 肺炎链球菌 170(4.3) 120(8.3) 28(6.0) 大肠埃希菌 253(6.4) 16(1.1) 1(0.2) 肺炎克雷伯菌 208(5.2) 14(1.0) 0(0.0) 鲍氏不动杆菌 77(1.9) 15(1.0) 7(1.5) |
3 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可能与本地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他们的居住、经济等条件较差有关。这种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与华春珍等[2]报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张秀红等[3]报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所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不同年份分离率有所不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有增加趋势。说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生活条件而存在差异,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本区域主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
季节分布显示,主要病原菌散在分布于各月份,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11月~4月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7~10月份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6~10月份较高,说明儿童在寒冷季节较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在炎热环境中较易受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细菌感染。文献报道[4]肺炎链球菌在托幼儿童中携带状况呈现12月~3月为高的季节性分布,但本次监测肺炎链球菌与其季节性分布并不一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尚不明确。
年龄分布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1岁以内多见;肺炎链球菌感染以1~3岁年龄段最高,为1~3岁和3岁以上年龄段的首位病原菌。1岁以内婴儿由于正常菌群尚未很好建立,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低下,同时产生特异性IgM的能力又不足,导致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而1~3岁的幼儿,由于来自母体的特异性IgG逐渐消耗,而自身的抗体尤其是IgG的某些亚类如IgG2在2岁以内增长极慢[5],同时2岁以后幼儿又面临入托问题,而托幼儿童肺炎链球菌带菌率较高[4],导致易受肺炎链球菌感染。
综上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鲍氏不动杆菌有增加趋势。在经验性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充分考虑本区域主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同时注意儿童年龄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下).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223-230.
[2] 华春珍,俞惠民,陈志敏,等.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5):365-368.
[3] 张秀红,钱俊,耿先龙.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286-3288.
[4] 华春珍,赵丽娅,宋培红,等.657例托幼儿童肺炎链球菌带菌率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915-916.
[5]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