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红笋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50户农户的调查

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红笋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50户农户的调查

蔡玲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红笋作为近年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的新兴蔬菜品种,在天祝县当地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部分农户种植红笋的成本和收益情况的调查,以及与当地荷兰豆、娃娃菜和高山豆苗的种植成本和收益状况的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红笋种植收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成本投入对红笋种植收益起重要作用;最后,红笋销售渠道单一。建议当地农户利用农业科技,严格控制投入要素的成本;建议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农业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建设来打破销售渠道单一的现状,从而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红笋种植;成本;收益;

一、前言

作为甘肃省高原夏菜的主产区之一,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积极引进新的蔬菜品种,这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红笋、娃娃菜、荷兰豆和高山豆苗等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蔬菜产量的不断增加,当地的各种蔬菜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对天祝藏族自治县红笋、荷兰豆、娃娃菜和高山豆苗种植的每亩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对于保证当地各种蔬菜的有效供应、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蔬菜的生产和供给平衡以及推动该县的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概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是天祝高原夏菜种植的典型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县前列。该镇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南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8公里,东南与华藏寺镇相连接,西北方向与抓西秀龙乡和炭山岭镇毗邻,北边靠近毛毛山,南面与石门镇相连接,总面积400.61平方公里。2016年天祝藏族自治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3.82千公顷,蔬菜产量达1843983吨;2015年到2016年两年间,粮经比也由54.5:45.5变化为51.79:48.21[1]2017年天祝县10万亩高原夏菜总产量达2.87亿公斤,实现总产值6.8亿元,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2]

(二)数据来源

为了获取原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安门村、深沟村、圈湾、金强驿村和石灰沟村的50户蔬菜种植户发放调查问卷,实际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收回率为100%。该问卷主要从所调查地区4种蔬菜种植每亩投入成本、农户每亩所获收益以及社会条件等方面设计内容。第一部分为当地农户投入的物质费用和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机械、农膜、雇工和用水每亩所需成本;第二部分为当地农户亩产收益状况,包括蔬菜的亩产、出售价格和每亩净收益;第三部分社会条件主要包括政府补贴政策、销售渠道。

三、红笋种植的每亩成本与收益分析

1.红笋种植的每亩成本分析

此项研究的蔬菜种植成本主要由间接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大部分构成[3]。其中,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肥、种子、农药、用水和地膜等费用;并且当地农民家庭用工成本的投入难以量化,所以将其剔除。因而,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成本为雇工所产生的成本。加之,所调查农户都不存在租土地种植现象,故而也未将土地租金算入其中。

从红笋的整个生长周期来看,间接费用占红笋总的生产成本的85.53%,是总投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在间接费用的投入中,化肥和农药成本所占比重45%左右,可见这两种要素的投入量对当地红笋的种植的影响较为明显;除了农药和化肥以外,在种子、农膜、用水和废旧地膜的处理方面的投入也较为均匀,分别占物质投入的10%、9%、10%、7%;但是由于当地的地块面积狭小,加之红笋自身的特性,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故而机械的使用量较少,所占比重约占总物质成本的4%。

表1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构成和比重

投入要素

成本(元/亩)

占总成本的比例(%

种子

56

10.127

农药

58

10.176

化肥

195

35.262

机械

20

3.517

农膜

50

9.416

劳动力

80

14.466

用水量

54

9.765

废膜处理

40

7.231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

2.红笋的每亩收益分析

通过对当地50户农户的调查可知,由于当地红笋长成后未经过任何形式的初加工和精加工,故而将初级产品作为研究对象。

影响红笋每亩收益的因素为单位面积产量和出售价格[4]。通过对农户红笋收益情况的数据的研究得出:2018年当地红笋的平均亩产6500千克,较之于2017年的6200千克和2016年的6000千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平均出售价格为1.6元/千克,与2017年的1.2元/千克和2016年的1.4元/千克相比,较为稳定,这与农民掌握种植信息不充分、红笋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直接相关。红笋作为推动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蔬菜之一,已经受到当地政府的持续关注,政府给予农户的补贴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加之当地农经站、农技站等农业机构的技术人员对农户开展各种形式的种植、施肥等相关技术培训,使得当地农户进一步掌握科学种植红笋的方法,为增产增收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50户农户中有48户选择流动性极强的红笋收购商贩出售其红笋,仅有2户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红笋出售时未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深加工。因而,农民自身利益严重受损。

表2近三年红笋收益状况的比较

 

2016

2017

2018

亩产(kg

6000

6200

6500

出售单价(/千克)

1.4

1.2

1.6

政府种植补贴(元/亩)

350

400

500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

四、几种蔬菜种植成本与红笋种植成本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天祝藏族自治县红笋在种植成本上的优势与不足,将所调查农户种植红笋的成本与荷兰豆、娃娃菜和高山豆苗的种植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也对每亩收益做出比较。

1.红笋与其他三种蔬菜的成本比较

通过对红笋、荷兰豆、娃娃菜和高山豆苗各种成本的调查发现,这4种蔬菜的投入成本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其中,红笋的生产成本最高,每亩投入总成本为553元,化肥和农药成本分别为195元和58元,占总成本的比重为45%左右。除了农药和化肥以外,在种子、农膜、用水、机械和废旧地膜的处理方面的投入也较为均匀,分别占物质投入的10%、9%、10%、4%、7%。娃娃菜和高山豆苗的投入成本较为接近,分别为每亩329元和489元;荷兰豆每亩投入成本最低,为279元,在种子、机械和用水方面的投入分别占物质投入的11%、7%、19%。由于荷兰豆和高山豆苗同属豆科植物,自身具有保水特性,故而不需要地膜辅助其生长。

由于当地的耕地破碎、地块面积狭小,加之市场上完全配套的机械还未成熟,不能实现机械化作业与红笋的种植及其生长有效对接。故而机械投入在各种蔬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投入占比较少。

表3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构成和比重

单位:元/

每亩成本(元)

种子

化肥

农药

机械

农膜

劳动力

用水量

废膜处理

红笋

56

195

58

20

50

80

54

40

荷兰豆

30

45

50

20

0

80

54

0

娃娃菜

10

40

35

20

50

80

54

40

高山豆苗

50

180

85

20

0

100

54

0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

2.红笋与其他三种蔬菜的每亩收益比较

根据表4数据显示,虽然红笋种植成本在四种蔬菜种植成本中最高,但其收益具有明显优势。红笋在亩产和平均售价上都高于荷兰豆的3000千克/亩和1.5元/千克,每亩净收益高出荷兰豆426元;红笋的亩产虽然低于娃娃菜的亩产,但在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故而每亩净收益高出娃娃菜1476元;与高山豆苗相比较,当地红笋虽在价格上处于劣势,但亩产高出豆苗750千克,每亩净收益高于高山豆苗136元。

表4各种蔬菜的收益分析

 

亩产(千克)

平均售价(元/千克)

产值(元)

每亩净收益(元)

红笋

3250

1.6

5200

4647

荷兰豆

3000

1.5

4500

4221

娃娃菜

3500

1

3500

3171

高山豆苗

2500

2

5000

4511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

五、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通过对红笋的种植成本和收益以及与荷兰豆、娃娃菜和高山豆苗的种植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和分析,对红笋种植的相对较高收益和成本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红笋种植收益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对比红笋与其他三种蔬菜种植的收益数据,可以看出红笋的收益最为明显。由此可知,红笋种植是促进当地农户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种植技术简单易行,有利于向适合红笋生长的其他地区推广,使收益惠及更多农民。

2)成本投入对红笋种植收益起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影响红笋收益的成本因素可知,化肥、农药和雇工成本为主要因素。所以,在红笋的种植过程中,应该运用相应的方法降低费用。化肥和农药是影响红笋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在保证居民健康的前提下合理、慎重使用。小块、破碎的耕地是阻碍当地农民开展和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的重要因素,故而人工成本投入较高。所以,适当的机械化是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途经。

(3)红笋销售渠道单一

通过对当地农户的走访与调查,了解到超过95%的农民仅仅依靠流动性极强的红笋收购商贩出售,不到5%的农民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选择以上两种渠道的哪一种,农民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因而,拓宽红笋的销售渠道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关键。

2.建议

综合来看,红笋种植收益虽然在当地农户家庭收入中占据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加之当前的“卖难”问题突出,农民获取利润的空间狭小。基于上面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农业科技,严格控制投入要素的成本

红笋从种植、成长到收获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技支撑来实现投入成本的下降。在种植时,农户应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和红笋幼苗的长势,利用农业科技对其进行科学的水肥、农药管理;此外,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处理好残留在土壤中的废膜以保护土地墒情和减少土壤污染;同时,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降低红笋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同时需要生产者通过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及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以达到减少用工的目的[5]

(2)拓宽销售渠道是重中之重

销售渠道是影响红笋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落户,并给予优厚待遇,从而打破传统的因销售渠道单一导致的“菜贱伤农”局面;利用互联网掌握最新的销售信息,最大程度上解决农户的“卖难”问题,保障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发展年鉴》[M].甘肃: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甘肃日报.甘肃天祝县:高原夏菜铺就致富路[N].中国蔬菜网,2018-01-15.

[3].戴孝悌.产业链视域中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5.

[4].黄修杰,白雪娜.我国大中城市蔬菜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0):1915-1919.

[5].高红治,张媛,辛铭霞.沈阳市蔬菜种植成本收益分析与产业发展思考[J].北方园艺,2018,(11):178-18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