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儿科护士PICC敷料更换质量的研究

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儿科护士PICC敷料更换质量的研究

周望梅,张萍, 梁丽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1急诊科 2小儿科,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儿科护士PICC敷料更换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3至4月在我院儿科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儿591人次作为对照组,20175月至6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我院儿科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儿591人次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留置PICC期间导管口感染、皮肤过敏的情况以及辅料更换的频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PICC留置期间导管口感染、皮肤过敏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辅料更换频次高于观察组,经X2 检验P值均<0.01。结论 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护士更换PICC敷料的管理,有效提高了敷料更换的质量,降低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  小儿PICC   感染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ni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eter,PICC)即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临床已广泛应用,导管在留置期间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1],常见PICC固定处敷料出现松脱,皮肤出现潮红、瘙痒、管口发红[2],其中导管口局部感染发生率为4%~4.5%[3]。敷料更换质量直接影响导管口局部皮肤破损及感染的发生率。儿童皮肤较成人薄,皮血管丰富,散热量大,对外界温度反应敏感,皮肤细胞含水量较成人高,所以受机械、化学、温热刺激更容易水肿出血,受到损伤。因此如何提高敷料更换质量,减少穿刺点皮肤感染或过敏的发生率,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六西格玛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一种质量管理工具,主要由5个步骤组成:界定(define)、衡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善(improve)与控制(control) [4]。主要是采用量化的方法,寻找分析问题潜在的原因予以处理,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5]2017年5-6我们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6·4678],对护士更换敷料的工作进行管理,经过分析敷料更换过程可能影响皮肤问题的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3-4月在我院儿科留置PICC导管住院患儿591人次作为对照组,年龄13-11岁(平均5.2±2.7)岁,2017年5-6月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后,在我院儿科留置PICC导管住院患儿591人次作为观察组,年龄10-12岁(平均5.3±2.8),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置管时均无皮肤问题。科室护理组有执业护士32名,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3人,护士10人,层级划分:N4级护士3人,N3级护士2人,N2级护士11人,N1级护士10人,N0级护士6人,由病区护士长和10名护师以上职称护士组成质控小组,科护士长为监督。

1.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运用改善或设计的过程进行工作流程的设计和改善,其宗旨以数据和事实驱动管理,持续改进让服务对象满意。

1.2.1界定与测量阶段:文献报道,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透明敷料不需要经常更换,对成人和青少年来说至少每周更换一次敷料,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7] 我科原有的更换频次视患儿敷料情况而定,如出汗多,敷料有松脱随时更换,无特殊情况6天更换一次,更换敷料用物:安尔碘、棉签、免洗手消毒液、无菌敷料、无菌治疗巾。但是目前随着工作量增加,中午、晚上护士人力不足,较小儿童更换敷料时不配合,更换敷料用物不能强制规范护士操作,这些问题导致更换敷料质量下降,增加敷料更换次数,增加皮肤破损、过敏、导管口发红严重,甚至感染,一旦发生这些问题,不但影响患儿治疗,增加痛苦,也增加治疗费用[8],因此护理质控组决定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改进。首先对以往发生的敷料松脱、皮肤破损、过敏、导管口发红等进行收集、分类,建立敷料更换制度,针对原因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1.2.2分析阶段:利用鱼骨图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发生敷料松脱、皮肤破损、过敏、导管口发红的原因,确立4个关键因素:(1)物的因素:没有专用的换药包、约束护士操作流程、患儿皮肤娇嫩、化疗药物使用容易引起皮肤对敷料贴过敏。(2)人的因素:护士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更换敷料、患儿不能良好的配合敷料更换、患儿活动多导致出汗引起敷料松脱。(3)环境的因素:没有专用换药房间,病房人员较多容易增加感染机率。(4)时间的因素:中午、晚上护士人力不足,进行敷料更换影响更换质量。

1.2.3改进阶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确定改进方法,根据讨论结果指导改进措施并实施:(1)使用专用的敷料更换包,包内所有物品根据更换序排列,对护士操作起到提醒和约束作用。(2)对于使用化疗药物期间患儿更换敷料时使用皮肤保护剂,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减少粘胶对皮肤的刺激。(3)责任护士下班前检查所分管的患儿敷料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更换,减少中午和晚上值班护士更换敷料的工作。(4)对于年龄较小不能良好配合的患儿,应两名护士共同进行敷料更换,并以奖励小红花的方式鼓励患儿配合更换敷料操作。(5)加强对家长宣教,更换敷料时减少病房陪人,陪人留在病房需带口罩,更换敷料时打开空气消毒机,对病房空气进行循环消毒。6)所有护士均经更换敷料规范培训,考核达标后才可进行敷料更换.

1.2.4控制阶段:必须保证方案有效实施,初始阶段规范培训并考核,中期督促检查、切实有效的落实规范操作,后期形成制度化、流程化,逐渐养成自觉行为。改进措施实施后,加强了N0和N1级护士的培训并考核; N2和N3级护士督促和落实规范的操作;N4级护士每天进行全面的质控检查敷料更换质量,记录患儿导管口皮肤情况;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根据发现问题及改进措施,召集质控组进行讨论修订相关护理流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病区敷料更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并规范工作流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前后2个月住院患儿导管口感染、敷贴皮肤过敏情况、敷料更换时间等情况。(1)导管口感染:轻度导管口发红;中度导管口发红、硬结和(或)触痛 ;重度导管口合并有渗出物。(2)皮肤过敏:轻度有轻微皮肤瘙痒及红疹;中度皮肤瘙痒明显,敷贴处出现明显丘疹、红斑;重度瘙痒难忍,出现水泡、糜烂、渗出[9]3)敷料更时间:6天;4天;2天;1天或(1天内多次)。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发生率比较见表1

                        

组  别

人次

导管口感染

皮肤过敏

敷料更时间

 轻度 中度 重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6天  4天  2天  1

对照组

591

514   42    29   6

564   15   9     3

96    142  192  161

观察组

591

564   18     8   1

587   3    1     0

145   193  134  119   

X2

 

27.409

17.86

34.35

P

 

<0.01

<0.01

<0.01

 

3、 讨论

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如何解决穿刺点皮肤问题,提高PICC导管敷料更换质量是

保证导管继续使用的关键点,也是家长和我们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患儿PICC导管固定皮肤过敏、导管口感染、敷料松脱增加更换次数等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这类情况的发生不但增加患儿住院期间费用,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一旦非计划性拔管就会影响治疗时间及效果。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以数据为基础,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步骤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10],所有取得成果不但是对结果的严格把关,而且对过程的不断优化,对流程的长期监控、不断改进,保证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提高质量和效率[11、12]

本研究通过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法,查找出影响儿童PICC导管固定重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加以实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影响儿童PICC导管固定的因素有:物、人、环境和时间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敷料更换质量。质控组成员根据影响导管敷料更换质量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层级培训及监管措施,合理使用皮肤保护剂和换药包,加强家长的宣教,通过控制阶段保证方案长期有效的实施,对比观察前后两个月,观察组敷料更换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儿导管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1]赵林芳,叶志弘,朱陈萍,袁玉华.标准化配置换药包用于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45

[2]Kabsy Y,Baudin G,Vinti H,el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in onco-hematology[].Bull Cancer,2010,97(9);1067

[3]王栩轶,黄玉荣.160例老年患者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77

[4]马建中,杨庆菊,王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手术室接送患者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10);24

[5]金莉芸,叶燕飞,琚爱菊.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减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1);29

[6]孙桂芝、高景丽、及亚男  六西格玛法在优化术前准备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1-12

[7]Rasero l,Degl Innocenti M,et al.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time interval protocls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r dressing in bone marrow transplant patients:results of a randomized,multicenter study.Haematol-gica,2000,85:275

[8]江芳,祝明华,姚兰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筋脉化疗中给药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013740

[9]岳志瑛,李俊英,余春华等.肿瘤病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致过敏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67

[10] Thomett MCGetting started in Six Sigma[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51

[11] Brady JEAllen TTSix Sigma literatureA review and agenda forfuture research[J]Qual Reliab Eng Int200622(3)335367

[12] George MLMaxey LRowlands DTet a1The lean Six Sigmapocket toolbookA quick reference guide to nearly 100 tools for improving process quality speedand complexity[M]New YorkMc GrawHill2004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