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联合穴位按摩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

脐疗联合穴位按摩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

陈银崧,孔月群

(佛山市中医院,肿瘤中心)


摘要: 目的:探讨脐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癌症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口服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癌症患者,按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两组都按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脐疗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措施;对照组在便秘常规护理同时予口服乳果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7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6.3%。结论:该操作简便,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实用度高,同时穴位按摩增加与病人接触交流,脐疗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脐疗;穴位按摩;肿瘤;阿片类药物;便秘


目前,阿片类药物作为治疗癌痛的主要药物。阿片类药物与胃肠道阿片受体结合,在胃肠道激活主要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胆汁、胰腺的分泌。由于阿片类药物在胃肠道的分布比例较高,其作用主要为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长期口服阿片类止痛药可引起严重的便秘。有报道,癌症患者便秘发生率为50%,晚期癌症患者便秘发生率约78%,而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症患者便秘发生率为90%~100%[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采用脐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81月~20188月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癌症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男性20人,女性18人,年龄36~72岁。中度疼痛21例,重度疼痛17例。其中乳腺癌12例,肺癌16例,肝癌5例,肠癌5例;观察组,男性26人,女性16人,年龄41~69岁。中度疼痛25例,重度疼痛17例。其中乳腺癌12例,肺癌15例,肝癌8例,肠癌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关标准制定,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之间隔在72h以上。便质干结,甚则如羊屎或团块,排便费力,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者。

1.2.1纳入标准    

1)口服阿片类止痛药,引起便秘的患者;2)脐部皮肤完整,没有对脐疗方过敏反应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

1)其他肠道器质性原因所致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肠道区域性梗阻;(2)过敏体质,腹部周围湿疹。

2治疗方法

2.1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便秘常规护理,(1)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坚持定时蹲厕,提供隐蔽的排便场所;(2)饮食宜富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可在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mL,每天饮水2000~3000mL。忌食辛辣、煎炸食物,勿过食生冷;(3)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久卧;(4)做好心理护理,避免因焦虑、恐惧和悲观失望等因素造成便秘,鼓励其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上予口服乳果糖,10ml/日Bid;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脐疗加穴位按摩,患者仰卧或者半卧位,按摩中脘穴,双侧天枢,支沟穴,足三里,上巨虚,每穴按压20次,按摩力度以患者自觉酸胀或可以忍受的疼痛为主,将脐部暴露,用温水清洁后将药饼填满神阙穴,用敷料覆盖、固定,贴敷10到12小时。脐疗药物配置,大黄粉3克加厚朴粉1.5克,用蜂蜜调糊制作成药饼。每日外敷结束后用温水清洁脐部,敷料过敏更换敷料外贴,药物过敏者立即停止脐疗,并予对症处理。实验过程没有患者发生对脐疗药物过敏者。

2.2疗效判断标准

便秘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便秘疗效量表进行评价[3]:(1)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2)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h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3)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4)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便秘效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统计            (%)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2

10(23.8%)

21(50%)

9(21.4%)

2(4.8%)

37(95.2%)

对照组

38

5(13.2%)

9(23.7%)

14(36.8%)

10(26.3%)

28(73.7%)

注:经x2检验,P<0.05

3.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                        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2(76.2%)

5(11.9%)

5(11.9%)

0(0%)

100(100%)

对照组

5(13.2%)

13(34.2%)

11(28.9%)

9(23.7%)

29(76.3%)

:对照组满意度为76.3%,实验组满意度为100%。

两组患者全程完成此次研究,观察组2例患者对胶布过敏,但不严重,未施加干预,对脐疗药物过敏0例。对照组,6例患者因恶心呕吐,口服乳果糖依从性差。

 

4讨论

1. 癌痛病人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时,最常见不良反应即为便秘,便秘处理不当,治疗不及时,未引起重视者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癌症中晚期患者元气大伤,气虚血行不利致脉络瘀阻、气机不畅、腑气壅滞;或腑气下行不畅,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排气、排便停止。止痛药物引起便秘的根本原因在于腑气不通、气机不畅,治法以行气导滞通腑为主。对于使用此类阿片药物的肿瘤患者,大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有的患者进食极差,口服药物有困难[4]。故本研究选用中药穴位贴敷,给药途径便捷,避免经胃肠道给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神阙穴为任脉要穴,通理人体诸经百脉,联系五脏六腑,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所含之蒽醌类物质具有致泻作用,作用于大肠而产生通便作用[5]。厚朴具有驱风健胃作用。因此,本研究使用中药大黄、厚朴研粉加蜜糖调成糊状外敷神阙穴,通过局部穴位刺激,使药物很好的吸收,促进肠道蠕动而达到泻下通便的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其通便效果优于口服乳果糖,且通便作用温和。局部给药,给药途径更便捷,长期应用无耐药反应发生及副作用。据研究显示,中药敷脐治疗阿片类相关性便秘有效率达93.3%6],此研究脐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提高治疗便秘有效率率,有效率达95.2%。

2.穴位按摩是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中脘是胃之募穴,六腑正气汇集之处,有传导化物之功;天枢穴属胃经腧穴,位居腹部,为大肠募穴;支沟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既能疏理少阳之气,又为通便之特效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常用来治疗腑病;进行穴位按摩,共同作用,能促进肠蠕动和胃肠功能恢复[7]

3.满意度分析

对照组,对于便秘患者,指导便秘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口服通便药乳果糖,告知患者药物作用,此实施过程医患交流时间短,同时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口服药物有排斥心理;而观察组在实施操作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接触,提供了更多的医患交流机会,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需求,以病人为中心,落实情志护理,提供优质护理。

综上所述,脐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口服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疗效、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本疗法简便易行,无明显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使用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evy MH.Palliative care and oncology:integration leads care[J].Oncology(Williston Park),2011,25(30):1275

[2]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 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0

[4] 袁彬, 吴敏慧. 89 例老年癌性疼痛止痛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8) 颐1407-1408

[5] 陈燕群,张锦云.大黄粉穴位贴服配合口服橄榄油解除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71.

6]梁超,邓海燕△ ,郑丽平,刘丹,张宇静,吴晓芳,袁菊华.中药敷脐治疗阿片类相关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17. 07. 045

[7]杨建英,孟盈盈. 腹部穴位按摩协同大黄粉敷贴神阙穴治疗功能性便秘43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1(22)l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