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喉头四针法”治疗失音的临床观察

朱氏“喉头四针法治疗失音的临床观察

仇山波, 范玲玲, 朱安宁 ,张晓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 225000)

【摘  要】目的:观察“喉头四针法”治疗失音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失音患者采用“喉头四针法”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例中治愈1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喉头四针”有疏通气血、恢复声响的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喉头四针法;失音;针刺

失音,属于中医学范畴,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以声音嘶哑、低弱不畅、发音变调,甚至完全不能发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1]。失音既是中医病名,又作为一独立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喉局部病变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失音,急慢性咽喉炎,声带劳损小结、息肉,咽喉局部良、恶性肿瘤支配发音器官的神经传导通路的损伤等[2]目前,失音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而针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喉头四针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针灸疗法”第四代传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朱新太,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制,其广泛运用于咽喉疾病的治疗[3]。我科将其运用于失音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

1临床资料

19例患者全部来自于扬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8例,女11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5;病程最长2.5年,最短3天。19例患者中因情绪刺激导致失音3例、感冒引起3例、慢性喉炎6例、声带劳损5例、声带小结1例、声带息肉1例。患者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声音嘶哑语声低微发声不畅、语音变调,或咽痒咽部疼痛灼热感、异物感、喜清嗓。无完全不能发声。情绪刺激致失音者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感冒及慢性咽喉炎患者可见咽部黏膜充血声带病损经喉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喉头四针”治疗:1)取穴:喉头四穴位于颈前喉结两侧(女性以甲状软骨为标志),左右旁开各约1寸上下2穴四穴。2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卧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0.35*40mm,华佗牌沿喉结边缘或紧贴甲状软骨边缘进针,针尖稍向外斜刺,字形。根据患者体型、胖瘦情况,针刺深度可达1.2-1.5寸。针刺过程中务必避开颈动脉不宜采取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不接电针。留针5-10min患者耐受为宜出现头晕、恶心欲呕等情况须立即起针。每日针刺一次,5次为一疗程,常规针刺1-3疗程

3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发音正常相关检查无异常②有效临床相关症状减轻,体征改善,但喉镜检查声带小结或息未见明显缩小。③无效临床相关症状体征及检查改善。所治19例患者治愈1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 

4典型案例

患者60岁,主诉:间断咽喉部不适伴声音嘶哑两患者近两来常感咽喉部不适,如有异物堵喉,伴声音嘶哑,夜间咽喉干裂疼痛如刀割,有时发音困难,伴气短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辨证气阴不足。治法:益气养阴,疏通局部气血。处方太溪、尺泽,喉头四针法,其中喉头四针深约1.5寸,留针5分钟。治疗经过:患者三次后病症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复针刺两个疗程后,发音如常,诸恙悉除。

5体会

失音是临床常见病症,《医学纲目》将之分舌喑与喉喑:“喑……然有二症:一日舌喑,乃中风舌不转运之类是也;二曰喑,乃劳嗽失音类是也。舌喑但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咽音声如故也;喉喑但喉中声嘶,而舌本则能转运言语也。”朱老师认为前者病位在舌,与脑相关后者病位在喉与肺肾相关二者病位不同,病因病机有别,针治方法迥异。“喉头四针法”是朱老师临证60余年所得是治疗多种咽喉部疾病的常用方法。故用之于失音,当为主。

失音病因多端,病机复杂所治19例患者中,感邪而发,有忧愤刺激而发者、有过劳虚损而发者。《圣济总录》:“肺感寒……故因而失声也。”“风冷乘于肺经……故声音不出而嘶嘎。”《素问·大奇论》:“肝脉鹜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景岳全书“惊恐愤郁,瘁然致喑者,肝之病也。”“至于酒色过伤……肺燥而嗽,嗽久喑者,此肾水涸之也。概而言之,外感多责之于肺,内伤于肝肾[4]

朱老师临床每遇一例失音患者,即取“喉头四针法”治之。他认为此四穴浅刺无效,必深刺1.2-1.5寸之间,使患者出现鱼刺梗在喉咙的刺痛感疗效方佳,且局部取,使针刺产生的“得气”直至病灶,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利喉开音的作用,其作用于病变局部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可缓解炎性充血、水肿及神经性疼痛,使炎症和疼痛得以迅速缓解,从而达到炎症得消、失音可减的目的。《灵枢·经脉》: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舌本”“手太阴之脉……上膈属肺,从肺系综上,针之可梳理肺肾经气、消痰散结、利音之功朱老师在针刺过程中,常独取此四穴,若有明确病因,可相应配穴。朱老师常规针刺3-5次必效,病程者亦不过,效若桴鼓

参考文献

[1] 熊如泰.活血化瘀法治疗失音47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4):7-8.

[2] 周午阳,吴军伟.针药并用治疗失音63例[J].河南中医,2003,23(1):39-40.

[3] 朱世鹏,刘桂林.朱氏针法传承:朱新太针灸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30-132.

[4] 齐南.失音源流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3(2):5-10.


项目基金: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朱新太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