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宜昌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研究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黄世秀
内容摘要:发展农村物流,对于改善农村物资流通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宜昌农村物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还存在物流规模化需求不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等。结合宜昌农村现有物流发展各类资源要素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交通、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和行业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共同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等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宜昌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与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黏合效应”(陈勇,2006),农村物流的强烈需求倒逼农村物流体系进行重构,农产品物流体系由参与主体、农产品的物流通道和功能性物流业务构成(黄祖辉,2007)。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发展农村物流,对于改善农村物资流通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充分发挥交通、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和行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资源整合、多业融合、跨区合作、多部门合力”运行机制,将分散在多个部门和行业的资源整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1宜昌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宜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全市商贸物流业取得跨越发展,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17年,宜昌市现代物流总产值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5%;社会物流总收入471亿元,比上年增长6.32%;全市物流总费用5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占GDP的比率为13.17%;全市物流增加值341.5亿元,同比增长7.15%。全市48家重点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家;全市10家重点园区交易额460亿元,同比增长14.14%,交易额过亿元的园区9家,其中三峡物流园交易额366亿元。
宜昌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体系,2017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34.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旅客周转量58.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公路营运里程达31053.16公里,比上年增长4.5%。
宜昌市供销合作社服务人口400万,耕地257.7千公顷,横跨农资、棉花、果品、药材、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储藏运输、资产营运等行业;拥有独立核算企业130个,其中基层社77个,社有企业53个;员工总数1.3万人,资产总额12.3亿元,年实现购销总额25亿元。目前已兴办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960个,各类连锁店340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个,专业合作社31个,真正成为助农增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服务主体。
2宜昌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物流规模化需求严重不足
目前,宜昌农业生产仍从属于全国模式,分散的农户经营、自产自销。每一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自己承担着农产品物资的采购、耕种、采收、销售、运输等物流过程。整体上农村物流呈现小规模、低层次、分散化等特点。宜昌各县市近年来呈现人口负增长,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并存,农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聚落空心化日益显现,进一步加剧农村物流规模化需求不足的问题。
2.2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依然存在
宜昌市农村物流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农资配送、农村消费品、邮政物流方面已基本构建了“县—镇”的二级节点体系,如邮政系统目前已经在各县市镇、街道设立了邮政支局,但从“镇—村”,从“村—农户”的末端物流节点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如供销社系统尚未在每个行政村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广大农民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
2.3农产品生产特点制约农村物流发展
农村地区的特点是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镇村销售网点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现状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目前宜昌各县市农村地区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难以组织起较为完善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加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由于受自然因素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供应不稳定,又不能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加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和经营的成本,因而制约了宜昌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2.4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较为落后
近年来,宜昌交通物流部门、农业部门、商务部门、供销部门和邮政部门等不断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相关市场主体采取补贴等各种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并未达到理想效果。部分农资农家店、村级综合服务社设施设备单一,电子化程度不高;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普遍规模偏小、停车场站面积不足,缺乏农村物流货运的仓储空间;农资货场就是普通仓库,标准化程度低,以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现代化水平低,限制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2.5农村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目前,宜昌各县市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和信息化程度远不如城市,利用网络信息购买城市商品和出售农产品的农村居民数量较少,农村开拓市场能力弱,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物流发展。
3宜昌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对策
发展农村物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为改善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流通体系服务的,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举措。目前农村道路客运、邮政和供销社系统虽各具优势,但缺乏相互补充、相互协作,整体合力不强。推进农村物流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交通、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和行业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共同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提升农村物流发展水平。
3.1搭建互联互通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农村物流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积极作用,利用已有的互联网技术,加强通讯网络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物流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运营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平台建设采取“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专业网站”的逐步链接形式,并以商品信息、产品信息、物流信息和相关资信链接为基础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推进信息资源集成与共享建设,实现客运查询、物流查询、邮政查询、供销查询和发布等系统的信息联网共享,满足农村物流融合发展需要。
3.2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关键是需要整合现有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园区、客运站、仓储地等服务功能,构建融合发展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来满足农村物流发展。以三峡物流园为核心节点,通过开辟零担快递、邮政处理中心和城乡物流专业配送公司,解决工业品下乡难的问题,实现商品、产品集中统一配送、达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目的。以乡镇站作为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的中轴,支持重点零担快递企业进驻,建设成为区域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平台乡镇节点。以村落便民店、村超市为主体打造末端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同时承担零担快递、村邮站功能。通过合作协议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服务农村居民需求及日常小批量物流作业任务,如收派信件、零担包裹快递等。
3.3培养与引进双管齐下解决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涉及交通、邮政、供销、农业、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众多行业和部门,既需要相关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人才队伍,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在现有从业者中通过集中培训提升和运营中成长的方式,缓解农村物流人才短缺和引进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扶持三农发展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发展,同时对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引进给予落户、补贴人才资金等优惠,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宜昌农村物流融合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通知》(鄂交运〔2014〕659号)
[2]《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鄂交运〔2015〕326号)
[3]江华 王亮 程涛.关于推进宜昌农村物流融合健康发展的思考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6(04):77-78
[4]张喜才 苏驿婷 孙伟.电商时代农村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顶层设计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07):130-132
[5]丁丽芳.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光明日报,2014-5-10
[6]朱鸿昌 李苡漪 杜襄玉 郭含.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问题与提升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01):1-2
[7]宜昌市统计局2013-2017年各年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宜昌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作者简介:黄世秀(1969.4-),女,汉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基金项目:宜昌市2018年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sk18kt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