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涂倩,徐飞雄,苏醒醒
(1.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湖南长沙410006;2.广西大学 商学院 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选取湖南省2010~2017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资料,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区位熵系数及旅游资源综合密度指数等方法,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概况、分布集中性、分布均衡性及空间分布演变特征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市州际层面,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非均衡集中状态,市州差异明显。(2)“旅游区”层面,六大旅游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匀程度较低、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仍为集中型,形成了“东密西疏”,“南多北少”的A级旅游景区空间发展格局。(3)全省层面,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低密度的“面状”演变为中、高密度的“片状”和“条带状”分布,“J”字形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初步形成。
关键词: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引言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规划研究中的重点内容。Tri Rahayuningsih凭借GIS技术定量分析自然旅游资源,根据游客对旅游资源的兴趣程度,提出优化印度尼西亚资源空间分布的建议[1]。Pearce和Thomas分别对巴黎和比利时瓦隆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技术性研究,分析其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点[2~3];Bargeman研究荷兰旅游者有关游览线路的行为选择,探讨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假日旅行活动的影响[4]。Milne 首先使用分形方法研究旅游景观空间结构[5],Baas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探析旅游景观机制形成过程[6]。在我国当前大力实行旅游景区A级标准化管理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3个方面:(1)运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区旅游资源进行研究,解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特征[7~12]。刘丽梅、唐健雄、王录仓等运用旅游地理学的最邻近指数法,研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7~9]。卞显红、程海峰从空间拓扑关系角度,对区域内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进行了探究[10~11]。郭凌等运用均衡比系数和变异系数,定量分析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 [12]。(2)选取多个截面年份的区域旅游景区数据,分析A 级旅游景区发展趋向,空间结构动态演化过程[13~16]。王通、郭向阳等研究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并探讨其时空发展规律[13~14]。宋福临等探析了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结构演变特征[15];武真真等从不同等级、效益产出、数量多少3个方面对安徽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16]。(3)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的影响,以及不同主客观因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7~19]。马晓龙等研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7]。朱竑、吴清等从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人口等内外因对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因素进行研究[18~19]。
中国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不同、均衡性不一、省际差异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对各省区市进行调查研究,充实A级旅游景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20]。目前,有关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案例研究较少。鉴于此,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有必要利用ArcGIS制图软件,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区位熵系数及旅游资源综合密度指数等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为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截止至2018年5月的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资料信息由湖南省旅游局直接提供,与本研究相关的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则通过查阅2010~2017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等获得。空间图形数据以湖南省行政区划图为底图,借助Google Earth获得393家A级旅游景区经纬度坐标,整理成Excel数据库,利用ArcGIS10.2生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图1)。
|
图1 湖南省A级旅游景点分布图 |
1.2研究方法
1.2.1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常运用于定量分析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在各个行政区的分布特点,表明一定区域内景区的集中程度[17]。为研究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的分布类型及发展特点,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法对其集聚特点进行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为第i个市州的A级旅游景区单体数量,T为单体总数,n为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市州总数。G值范围在0~100之间,G值越小,则A级旅游景区分布较分散;G值越大,A级旅游景区分布较集中。
1.2.2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在地理学中,基尼系数多用于描述空间要素的分布情况,分析地域分布变化规律,是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21~22]。用其研究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湖南省各个地理分区中的空间分布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2)
(3)
式中,Gini为基尼系数;Pi为第i个市、州内A级旅游资源单体的个数占湖南省A级旅游资源总数的比重;N表示湖南省旅游资源分布的市、州数量(N=14);C=1-Gini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1之间,系数值越大,则说明集中程度越高,景区空间分布非均衡性越大。C表示景区分布的均衡度,取值也在0到1之间,C值越大景区空间分布越均匀。由基尼系数可得出洛伦兹曲线,曲线弧度体现均匀程度,弧度越大则均匀度越低。
1.2.3区位熵系数
区位熵首先是由哈盖特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是衡量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集聚状况,表现某一产业部门的集聚程度,以及特定区域在高级别区域的影响和重要性等,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23]。在景区空间分析中,运用区位熵系数衡量景区数量的区域空间分布情况及区位差异,其公式为:
=
/
(4)
式中,为区域i中景区个数,
为该区域内的市州数量;n=4,表示区域个数;Qi为区域i内旅游景区分布的区位熵;
系数值大于1时,体现区域i内有较多的旅游景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如果
等于1,则说明区域i内旅游景区分布数量处于湖南省景区数量的平均水平;如果
小于1,则表明某区域i内旅游景区分布数量较少,该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总之区位熵
越大,说明区域i旅游景区数量越多,旅游景区发展水平越高。
2湖南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1A级旅游景区概况
湖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截止2018年5月,湖南全省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A级旅游景区393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9处;4A级旅游景区98处;3A级旅游景区254处;2A级旅游景区30处;1A级旅游景区2处。4A和3A级旅游景区占89.6%,5A和1A级旅游景区仅占2.8%。可见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呈现出“少—多—少”的“橄榄形”结构。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市州、旅游区之间,无论是数量还是等级均呈现明显差异,5A 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长沙、张家界,4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长沙、郴州和湘西州,3A级旅游景区各州市均较多,2A和1A级旅游景区各州市均较少(见表1)。
表1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个)空间分布
市州 |
各级景区数量/个 |
总数/个 |
比重/% |
累计比重/% |
||||
5A |
4A |
3A |
2A |
1A |
||||
娄底市 |
0 |
4 |
10 |
1 |
0 |
15 |
3.82 |
3.82 |
湘潭市 |
1 |
6 |
13 |
0 |
0 |
20 |
5.09 |
8.91 |
张家界 |
2 |
9 |
10 |
0 |
0 |
21 |
5.34 |
14.25 |
株洲市 |
0 |
5 |
14 |
2 |
0 |
21 |
5.34 |
19.60 |
益阳市 |
0 |
3 |
14 |
5 |
1 |
23 |
5.85 |
25.45 |
衡阳市 |
1 |
3 |
16 |
4 |
0 |
24 |
6.11 |
31.56 |
湘西州 |
0 |
10 |
16 |
0 |
0 |
26 |
6.62 |
38.17 |
岳阳市 |
1 |
6 |
19 |
0 |
0 |
26 |
6.62 |
44.79 |
常德市 |
0 |
9 |
16 |
2 |
0 |
27 |
6.87 |
51.66 |
永州市 |
0 |
5 |
23 |
0 |
0 |
28 |
7.12 |
58.78 |
邵阳市 |
1 |
0 |
21 |
8 |
0 |
30 |
7.63 |
66.42 |
郴州市 |
1 |
12 |
20 |
3 |
1 |
37 |
9.41 |
75.83 |
怀化市 |
0 |
7 |
36 |
3 |
0 |
46 |
11.70 |
87.53 |
长沙市 |
2 |
19 |
26 |
2 |
0 |
49 |
12.47 |
100.00 |
2.2市州际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
2.2.1集中程度分析
利用湖南省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各年份各自拥有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对2010~2017年各年度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分别为:28.80,28.46,28.11,28.13,28.36,28.31,28.27,28.18。这组计算结果显示: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地理集中指数略有波动,总体来看呈现逐年稳定变小之势,表明市州集中分布差异越来越小,分布由集中向分散演变。2010年湖南省只有2个市(州)有5A级旅游景区,到了2017年7个市(州)都有。为了便于对地理集中指数结果有更好的理解,假设2017年湖南393处A级旅游景区个体平均分布于各市州,即各市州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为393/14≈28.07处,则此时地理集中指数G=26.73。谢志华等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国资源型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1.44[20],28.1826.73
21.44,表明从市州层面来看: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仍为集中型。
2.2.2分布均衡性分析
将基尼系数分为3个等级,0.66~1为1级,0.34~0.66为2级,0~0.33为3级。基尼系数位于第一等级,表示A级旅游景区的集聚度较高,而基尼系数位于第三等级时表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把表1中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出2011年、2014年和201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976、0.978、0.980;均匀度C分别是:0.024、0.022、0.020。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2011年、2014年和2017年的基尼系数均介于0.9~1之间,属于第一等级,且基尼系数值越来越大,均匀度值越来越小。这表明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聚集度很高,空间分布表现为不均衡。
进一步根据表1中的数据,绘制出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7],如图2,以各市州A级旅游景区数量从小到大的位序为横坐标,纵轴为从小到大排列的各市州A级旅游景区数量占全省比重的累计比重百分比。洛伦兹曲线其弧度越大则表示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越低。
|
图2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 |
由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可知,洛伦兹曲线展现下凹的形式,表明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表现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态势。长沙、怀化、郴州、邵阳、永州和常徳6市就拥有217个A级旅游景区,所占比重高达55%;岳阳、湘西州、常德紧随其后,最少的是娄底。
2.3六大旅游区域中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
为了探究湖南各旅游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本研究基于旅游资源、行政分区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区域差异,将湖南省划分为湘东旅游区(长沙、株洲、湘潭);湘东北旅游区(岳阳、常德、益阳);湘西北旅游区(张家界、湘西);湘西南旅游区(怀化、邵阳);湘中旅游区(衡阳、娄底);湘东南旅游区(郴州、永州)6个旅游区[24]。现对湖南393个A级旅游景区发展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利用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六大旅游区分布的状况,分析其集中指数和区位熵系数,得出六大旅游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集中性和均衡性情况。
2.3.1集中程度分析
根据各年份六大旅游区的A级旅游景区个数资料,计算出2010~2017年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分别是:42.55,42.34,42.27,42.48,42.86,42.60,42.25,42.28。计算可知,A级旅游景区地理集中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现变小趋势,集中程度趋于变小。假设2017年湖南省393个A级旅游景区在6大旅游区均匀分布,即每个旅游区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为393/6≈65.5处,则地理集中指数为40.82,这比现实数据42.28小,说明A级旅游景区在湖南省六大旅游区的分布仍属于集中分布。2010年六大旅游区仅有湘西北、湘中旅游区有2处5A级旅游景区,到了2017年6大旅游区都有5A级旅游景区,共计9处。表明从六大旅游区角度来看: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仍为集中型,但分布差异越来越小。
2.3.2分布均衡性分析
经过计算得到湖南省六大旅游区2011年、2014年、2017年的区位熵(表2),由表可知:湘西南、湘东南、湘东旅游区的区位熵均大于1,说明这三大旅游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数目较多,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湘西北、湘东北旅游区的区位熵均小于1,表明该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数目较少,发展水平较滞后。2017年,湘西南A级旅游景区分布区位熵为1.35,大约为湘中旅游区的2倍,是湘东北、湘西北旅游区的1.6倍;湘中旅游区的区位熵最低为0.69。这反映了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六大旅游区分布的不均衡程度。
表2 湖南省六大旅游区A级旅游景区区位熵差异
区域 |
区位熵系数 |
||
2011年 |
2014年 |
2017年 |
|
湘东旅游区 |
1.12 |
1.19 |
1.07 |
湘东北旅游区 |
0.96 |
0.96 |
0.90 |
湘西北旅游区 |
0.78 |
0.76 |
0.84 |
湘西南旅游区 |
1.09 |
1.13 |
1.35 |
湘东南旅游区 |
1.17 |
1.18 |
1.16 |
湘中旅游区 |
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