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金海冬石汤治疗肾结石32例
林在岗
(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卫生院,福建,福州 350015)
关键词:肾结石;金海冬石汤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金海冬石汤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6mm以下大小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两组都予多饮水,锻炼等一般性治疗。中药组,加用自拟金海冬石汤为主治疗,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加用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中药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0.6﹪和25﹪。结论 中药组疗效显著,自拟中药方金海冬石汤值得临床推广。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我院委托福州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对辖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普查,每年都检出相当数量的肾结石患者,在临床中也有一些因腰腹痛或血尿就诊而被查出患肾结石者,如果小的肾结石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渐渐增大超过6mm难于通过尿路排出,失去保守治疗的时机而采用较为麻烦、相对昂贵、对身体多少有些损伤的外科治疗,笔者采用自拟金海冬石汤治疗肾结石32例,疗效甚为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自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门诊及辖区公共卫生健康普查,被B超证实(B超诊断法是《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推荐的排第一位的诊断方法),且小于6mm的单侧肾结石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类成金海冬石汤治疗的中药组32例,和用西药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治疗的对照组32例。2组年龄、结石大小、结石部位经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下表:
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一般资料比较(χ±s)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结石大小(mm) 结石部位
男 女
中药组 32 15 17 65.83±11.55 3.8±1.7 单侧肾盂
对照组 32 16 16 66.11±10.54 3.9±1.6 单侧肾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要患者每天均匀喝水2000—3000ml并加强锻炼。
观察组加用自拟金海冬石汤予以治疗,以金钱草20g、海金沙10g、冬葵子12g、石苇12g、滑石12g、车前子10g、青皮10g、枳实10g、牛膝12g、泽兰10g为基础方。小便涩痛,便秘者,加大黄6g、栀子10g、木通10g;尿中带血者,加小蓟10g、茅根10g、生地12g;腰腹绞痛者,加白芍20g、甘草5g、延胡索10g;少腹冷痛波及睾丸会阴者,加乌药10g、川楝子10g、小茴香6g;少腹坠胀,神疲倦怠者,加党参20g、黄芪20g、升麻6g;腿软腰酸,隐痛绵绵者,加续断15g、杜仲15g、枸杞12g;口干,手足心热者,加生地12g、麦冬12g、鳖甲20g;舌紫或有瘀斑者,加桃仁10g、赤芍10g、王不留行10g;合并胆石症者,加郁金10g、內金15g、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2遍分2次于饭后约2小时服, 7天为1小疗程,复诊时,若证情有变,按以上方法调整用药,总疗程4周后,B超复查。
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氢钠片,每次0.5,每日3次治疗。于4周后复查B超。
1.3 疗效判定方法:仍以上述选择病例时采用的方法作为疗效判定方法,即B超复查,结石影在,排石失败;临床症状解除,结石影消失,排石成功。
2.治疗结果:对照组8例成功,24例失败,治愈率25%。中药组28例成功,4例失败。治愈率87.5%。金海冬石汤治疗组疗效显著占优。
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尿石症(包括肾结石)的形成除了局部解剖因素外,主要与以下几种情况:尿液酸碱度、高钙血症、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以及感染等有关。绝大多数结石都是在酸性尿液环境下形成的,所以西医保守疗法主要是碱化尿液多饮水等治疗。而肾结石在中医病证中归属于石淋、砂淋、血淋等范畴。其发病基础为湿热蕴结下焦,继而煎熬尿液积渐而成结石。有兼肝郁气滞、血瘀内阻、寒凝肝脉、中气下陷、肝肾不足等证。治疗主要采取清热利湿,活血行气,滑窍通石法。笔者继承前人经验自拟的金海冬石汤中金钱草、海金沙、石苇,清热利水排石,滑石、冬葵子,滑窍通淋利石,青皮、枳实、牛膝、泽兰,理气活血行石。这些功能与西医的抗感染,增加尿量,调节尿路平滑肌蠕动,松解溶化结石的观点不谋而合,临证时随证灵活加减药力更为增强。基于肾结石较其他类型的尿石症相对难于排石,笔者认为对肾结石治疗效果甚为满意的该方法值得向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残留余石在内的其他类型尿石症临床治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