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楼地下室底板裂缝、渗水的技术鉴定及处理方案
龚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00)
摘要:某住宅楼修建于2013年,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地下室底板局部出现裂缝及渗水,为查明出现裂缝及渗水的原因,进行了技术鉴定,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案。目前该住宅楼地下室底板裂缝已处理完毕,使用状况良好,该工程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某住宅楼,地下室底板,裂缝,渗水,技术鉴定,处理方案
Technical appraisal and processing solution for cracks and water seepage in a basement floor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gong bo
(Sichuan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A residential building was built in 2013,during the later use process, cracks and water seepage were found in the basement floor of the basement, to identify the cause of cracks and water seepage, made technical appraisal, and proposed a reasonable scheme. at present, cracks in the basement floor of this residential building have been processed, used in good condition, this projec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A residential building, basement floor, cracks,water seepage,technical appraisal, scheme
1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修建于2013年,住宅楼为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庭地下室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房屋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中庭地下室部分柱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加抗水板的基础,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地下室底板局部出现裂缝及渗水,为查明出现裂缝及渗水的原因,并保证结构安全性及后期正常使用要求,需对出现裂缝及渗水的局部区域进行技术鉴定并选取合理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2相关资料情况
(1)该住宅楼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地下水为赋存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受地下径流和大气降水补给,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勘察测得水位相应标高为451.04m~453.44m。
(2)该住宅楼高层房屋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中庭地下室部分柱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加抗水板的基础形式,抗水板厚度为400mm,双向双层满布D14@150。地下室筏板、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抗渗等级为P6。
(3)该住宅楼地下室底板做法从上至下依次为100mm厚C25混凝土面层(代找坡层)、钢筋混凝土抗水板、4.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00mm厚C15细石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地下室底板顶标高均为452.750m。
(4)该项目地下室设置有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宽度为800mm,其强度等级为C35;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000mm,其强度等级为C30。
3现场检查、检测情况
(1)现场检查未发现因地下室整体上浮引起的地下室梁、柱及墙体出现可见裂缝及损伤。
(2)该工程地下室个别区域底板面层已进行开槽,通过新增水槽将部分积水疏导至附近集水坑,已开槽部位附近地下室底板面层仍有渗水或局部积水。
(3)现场检查发现该工程部分地下室底板面层裂缝位于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部分裂缝走向沿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部分裂缝走向垂直于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抽测裂缝表面宽度为2.0mm,裂缝处均伴有渗水现象,局部区域出现积水,见图1;部分地下室底板面层裂缝位于地下室底板跨中位置,裂缝处伴有渗水现象,见图2;部分地下室底板面层出现斜向裂缝,裂缝处伴有渗水现象。
(4)经现场局部凿开检查表明:局部凿开位于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底板面层裂缝,抗水板板面有明显裂缝,裂缝处渗水,见图3;局部凿开位于位于跨中的板面裂缝,抗水板板面未发现裂缝,抗水板板面存在积水,见图4;局部凿开面层斜向裂缝,抗水板板面有裂缝,抗水板板面存在积水;局部凿开部分面层裂缝,抗水板板面无裂缝,个别部位刚凿开面层时无水,一段时间后,水从面层与底板之间渗入,出现积水情况;局部凿开未发现裂缝区域面层,抗水板板面局部积水。
|
|
图1 |
图2 |
|
|
图3 |
图4 |
(5)现场对该工程地下室抗水板板面钢筋间距及保护层进行抽测,抽测结果表明,地下室抗水板钢筋间距、保护层平均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6)现场对该地下室底板随机钻取芯样,芯样钻穿抗水板处,有地下水渗出板面。钻芯抽测结果表明:底板芯样混凝土密实,芯样钻穿板厚,测得底板厚为388mm、373mm、380mm、465mm、510mm。
(7)采用钻芯法检测地下室抗水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抽测地下室抗水板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2.7MPa、39.9MPa、33.4MPa。抽测结果表明,地下室抗水板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满足设计要求。
4 技术鉴定
依据设计图纸、相关资料,结合现场检查、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得出该住宅楼地下室底板裂缝及渗水的技术鉴定意见如下:
(1)勘察测得水位相应标高为451.04m~453.44m,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452.750m。现场钻取芯样,芯样钻穿抗水板板处,有地下水渗出板面,表明该工程处地下室地下水位高于底板板顶标高。
(2)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出现渗水主要系地下水位高于底板板顶标高,地下水通过局部已损坏或有施工缺陷的防水涂料层,从底板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及其他位置的裂缝进入底板与面层之间,再通过面层裂缝渗到表面,造成地下水底板面层普遍渗水。
(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及其他位置的裂缝主要系施工措施不力、混凝土收缩等因素所致。
(4)地下室底板面层裂缝主要系素混凝土层抗裂能力差、底板渗水影响、底板与面层之间粘结质量影响、面层中预埋线管影响、混凝土收缩等因素所致。
5 处理方案
依据技术鉴定意见并结合计算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提出处理方案如下:
(1)地下室抗水板裂缝处理方案:当裂缝宽度<0.2mm时,采用表面封闭法进行修复,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黏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当1.0mm>裂缝宽度≥0.2mm时,采用注射法进行修复,以一定的压力将低黏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注射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当裂缝宽度≥1.0mm时,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修复,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将修复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注射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2)对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新旧混凝土交接处的出现的裂缝,进行修补处理后,再采用图5“板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3)根据底板面层渗水情况,对局部区域底板面层进行开槽疏水,将底板与面层之间水引入附近集水坑中,底板面层开槽大样见图6。
|
|
图5 |
图6 |
(4)对钻取芯样后留下洞口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将原洞口沿四周凿除混凝土,凿除深度≥150mm,凿除过程中不得损伤原底板钢筋,新增D14钢筋与原底板钢筋焊接,再采用C40、P6防水混凝土进行浇筑。
(5)对底板面层已破损,凿除面层后抗水板板面未发现裂缝的情况,底板面层采用C25细石混凝土进行恢复处理。
(6)处理完成交付使用后,使用方需要定时(每年至少一次)检查、检修集水坑相关管道设备,保证集水坑水流疏导顺畅。
6 结论
本文对某住宅楼地下室底板局部出现的裂缝及渗水进行了现场的检查、检测,分析了裂缝及渗水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案,目前该住宅楼地下室底板裂缝已处理完毕,使用状况良好,该工程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CECS 293:2011 《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S].
[2]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S].
[3]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4]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