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的机制与策略

学困生转化的机制与策略

 

 

杨俊峰 (西安市高陵区耿镇中心小学   陕西 西安 710204 )

 

内容摘要:

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清醒的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较之以前发生的变化。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不够高,不能很好高效的学习。他们常常表现为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等情况。一直以来,学困生的存在都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现象尤其明显。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对学困生的现象进行探究,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这么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等情况。追究起来,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等都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一直以来,学困生的存在都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现象尤其明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清醒的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较之以前发生的变化。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不够高,不能很好高效的学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对学困生的现象进行探究,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接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常听到的是批评多,表扬少,因而对老师有畏惧心理,甚至还有逆反情绪。教师要由厌烦这些学生变成偏爱他们。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分析自己,解剖自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并向他们提出在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二、赏识教育,增强学生信心。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是思维慢、书写慢、动作慢,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能与其他同学有共同的起点、共同的语言,我尝试着指导他们的学习。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实践证明,他们在课堂上学得活跃,积极发言,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我们要用赏识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带领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

三、大胆提问,帮助学生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这样逐渐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 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的高潮。

四、帮扶互助,提高辅导实效。

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实行帮扶结对子。实践表明,儿童之间的交流有时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融洽,他们以儿童特有的对话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在班级中,我们让每个学困生自行找一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做自己的小老师,结成帮扶对子,教师帮助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价,予以表扬奖励。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课间、放学后的悉心辅导随处可见,提高帮扶效果。

五、弹性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更多地考虑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完成能力,布置作业时突出分层,通常可设为基础练习题、综合运用题和挑战自我题三部分,难度逐步增加,采用闯关或夺星等形式,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对多数学困生来说,他们完成基础练习题就算过关了,教师可根据基本题的完成情况,予以辅导,对完成不错的学生可自行挑战下面两关,体验“跳一跳”就能成功的感觉。

六、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学习环境对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有些家长对孩子态度不好、教育方法落后,我们老师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净化家庭学习环境,排除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扰,杜绝网吧,游戏等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手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保证质量。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是学困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学困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教育应以人为本,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真诚,理解,尊重,贯穿我们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2]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   人民出版社, 2008。

3]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J]  冯砚玉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