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桂英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 132101
摘要: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对行为学院、企业冠名班、政校企联盟、人才培养理事会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教师培养、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i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CHANG Guiying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101
Abstract: With the illustration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in behavior school, classes under the title of the sponsoring enterprises, alliance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Talent Cultivation Counci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teacher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which accumulates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1-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地方农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途径与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设立企业订单班,成立行业学院,行业理事会、政校企联盟,在人才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融合。
一、 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一所服务地方以农(特)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农(特)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为保障、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各专业围绕能力培养、模块教学、创新机制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吸纳企业和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行“融合式理论教学与开放式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培养模式,累计完成一年的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吻合。
二、 农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1年合格评估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经过3轮修改,引入了校企合作机制,增加了实践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的分量,但要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还需解决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与产业需求脱节。采用英谷教育的人才资源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专业岗位需求及发展现状进行全网招聘数据表明:目前大多数专业培养方案过于笼统,定位不够清晰,不能契合地方产业的需求和发展。
2.课程模块不能体现能力培养要求。课程模块作用不突显,部分专业根据自身师资情况设课,没有按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模块,没有深入考虑能力模块内课程之间的深层衔接,课程内容与生产内容脱节。
3.教学效果评价欠缺合理性。教学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全面反映人才培养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过程评价内涵。
4.实践教学方式陈旧。实践教学缺少设计综合性和实用性的行业项目,导致教学与产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解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三、 农业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学校始终把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加强与吉林市、九台市、双辽市、大安市等10余个地方政府和20余家大中型行业企业的联系,成立行业学院、企业冠名班、政校企产教联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积极融入职教集团、转型联盟,在优势互补、携手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队伍提升、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紧密合作[3-4]。
1.吉农—鼎利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2015年9月学校与珠海世纪鼎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吉农-鼎利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企业全程参与,深度融入,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共同研究授课计划、共同承担毕业设计、同台指导学生学习、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双方经过充分论证,形成了校企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采取 “2.5+1.5” 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轨制教学。前五个学期,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为辅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后三个学期,以企业工程师为主,学校专任教师为辅。引入智翔教育“项目实施、人才培养、案例提取”的UBL人才培养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企业冠名班的探索与实践
2015年4月制药工程学院和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吉林大药房订单班”,学生于第1-4学期正常进行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确保学生具备坚实的药学学科基础。第5-7学期先后增加“吉林大药房订单班”特设课程《常见病诊断与用药指导》、《药店药品营销技巧》、《药店经营与管理实务》、《GSP、药品管理法规》和《企业文化及服务礼仪》,共计288学时作为补充,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药物性质及适应证,熟悉药品管理法规,具备从事药品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的能力。特设课程任务均由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助课,提高药品实际应用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2015年5月,经济管理学院与顶新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全家订单班,该班主要由2013级和2014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与经济四个专业中的优秀学生代表组成,学生在完成正常专业课程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企业人员面授的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了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班级还开设了企业微信课堂、远程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
2017年4月动物科技学院在与大北农集团、生泰尔集团合作建立了大北农班、生泰尔班的基础上,与禾丰集团旗下的辽宁派美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宠物医师订单培养班。学院与企业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和面试,确定招生对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所涉及到的内容由企业安排,包含宠物医生岗位能力、助理医生岗位能力、住院医生岗位能力、动物医院管理岗位能力、检验岗位能力、手术师及助理手术师岗位能力、麻醉师岗位能力等从事宠物行业必备的能力培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对宠物医师订单培养班的学生进行管理,制订相应的绩效考核,并派相应岗位的专业医生指导学生;宠物医师订单培养班学生取得“学位证、毕业证”后,定向到乙方企业工作。
3.吉农——政校企联盟探索与实践
2017年3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吉林经开区和驻区吉林化纤集团、康乃尔化工、鼎基电力、正业生物制品等48家企业签约,成立政校企联盟。 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实习,这些企业吸纳学生就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校传授技术等,联盟将吸纳更多企业,更好为驻地——吉林经开区打造新型工业地提供服务。
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的探索与实践
2015年农学院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探讨学校与企业间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三进三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采纳企业意见与建议60余条,修订了6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食品工程学院成立吉林地区食品行业产学研合作理事会,就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单位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与协商。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科研、教学、人力和市场等优势,推动企业产品更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吉林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学院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为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
四、农业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即是学校转型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行业企业对社会需求人员的要求,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校企双方如何在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和深度融合,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要进一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培养,而要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为突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积极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最终形成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双赢的校—企联合体;三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重要职能,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
总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农业应用型本科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2015年11月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
2.2017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3.徐正兴 顾永安,地方本科院校行业学院的定位与展望,《职业技术教育》,2017(12):48-52
4.朱林生 孙金娟,行业学院模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大学》,2012(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