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牟大蒜不仅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的特点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享誉中外,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但近几年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发病呈上升态势,基于此,介绍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危害、多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大蒜;危害症状;多发原因;治理对策
浅谈中牟近年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危害、多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大蒜细菌性软腐病是大蒜常发性病害之一,各个大蒜种植区都普遍发生,由于近些年大蒜连作、化肥使用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细菌性软腐病已成为中牟县大蒜的主要病害,尤其是雨水多的年份危害加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枯死,甚至整株枯死,直接影响大蒜产量。下面浅谈下中牟县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危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 危害症状:
大蒜感染细菌性软腐病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病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以后逐渐向上扩展,使全株枯黄或死亡。病菌喜高温、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温度25~30℃,土壤含水量高、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我县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6月。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感病生育期在大蒜生长后期。
二、 危害规律:
此病由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尚未腐烂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条件适宜后侵染大蒜,引起大蒜软腐。干旱时可自行缓解,对产量有明显影响。
三、多发原因
1、 大蒜行情低迷,防病成本减少
由于前几年大蒜行情较好,种植面积急剧增大,因而近年大蒜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近年大蒜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减少,蒜农在大蒜种植上投入的资金逐渐减少。对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2、品种退化严重,抗病性减弱
由于某些大蒜品种连年种植,品种出现严重退化现象,造成抗病性减弱,加上部分蒜农没有换种习惯,一些新的抗病品种没有被很好的引进,大蒜品种抗病能力逐年减弱,造成细菌性软腐病连年发生。
3、播期不当和缺乏拌种习惯
部分农户为了使大蒜早收,早上市,从而获取较高的经济价值,盲目提早播种期,在9月3日左右就开始播种,易发生叶片退绿,株型松散,细菌性软腐病加重。拌种不仅能有效防治土壤病害,增强大蒜的抗病能力, 促进苗齐面壮,实现一播全苗。但仅有部分蒜农有拌种习惯。
4、抗药性增强
部分蒜农没有细菌性软腐病的预防意识,往往等细菌性软腐病大发生,大流行时再防治,无疑增大了用药量,在大蒜市场行情好的年份,蒜农会加病虫害防治力度,防治药量的逐年增加,随之出现了抗药性,造成了农药的重施滥施,因而细菌性软腐病的在部分地块出现愈治愈重的现象。
5、肥料的不合理利用
肥料的合理利用是大蒜丰产丰收的基础,部分蒜农普遍重施氮肥,对磷、钾肥的使用缺少认识,少施或者不施有机肥,造成大蒜植株生理生长过旺,造成土壤环境恶化,板结严重,盐碱化加重,植株抗病能力减弱,严重影响大蒜产量。
6、不合理的灌溉
四分之一的种植户不浇越冬水,百分之八十的种植户返青水浇水过早,造成低温过低,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再者,中牟县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病原菌易随水流传播,加上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易造成病害流行。
7、逐年连作
由于逐年连作造成大蒜田块的土壤中病原菌增多,土壤中同一种营养元素消耗过大,轮作的大蒜田块明显较逐年连作的大蒜田块明显感病轻,植株长势良好,抗病能力强。尤其在来年雨水充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宜实行2-3年合理轮作,能有效减轻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
8、过度密植
过度密植会影响大蒜通风透光性能,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对大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影响较大,过度密植造成植株徒长,通风透光性差,抗病性减弱。年后5月上旬温度急剧升高,雨水量增大,易细菌性软腐病的流行。
9、病虫害防治技术缺乏
蒜农普遍对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症状和发病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发病初期不能有效的识别,没有做到对症用药和及时防治,更没有掌握大蒜的综合防病技术。
四、防治措施
1、 精选蒜种
选种要求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光皮,选择5g/粒左右的种子作种用。例如、金乡大蒜:又名杂交蒜、蒜皮可分为红色和 纯白色两个品系列。
2、土壤处理
用多菌灵、百菌清等防治土传病害。
3、适期播种 异地换种
大蒜要适期播种,早熟大蒜在9月中下旬播种,晚熟蒜在10月中下旬播种较宜,时平均气温稳定在17℃左右,地表平均低温稳定在18℃左右,要求冬前达到5叶一心。采用异地换种,可有效减少连作的障碍。
4、播种前进行药剂浸种和包衣浸种:1、每亩可用高巧30ml+卫福40ml兑水200斤,浸泡200斤蒜种,浸泡24小时后捞出,在阴凉处晾晒后立即播种。2、包衣:高巧30 ml +卫福40 ml兑水2斤,包衣200斤蒜种,,晾干后进行播种,可提高出芽率,有利于苗全面壮,抑制病菌侵染。
5、合理轮作及合理密植
宜实行大蒜与小麦实行轮作种植或者水旱轮作,大蒜种植采用开沟种植,沟深6cm左右,栽植后蒜上方覆盖薄土3cm左右,亩2.2-2.5万棵/亩,一般行距20cm,株距8-10cm左右进行播种,合理密植能减轻病害发生。
6、肥料的合理使用
肥料的合理使用,不仅能促进植株苗全苗壮,还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应重视农家肥及磷钾肥的使用。施肥应在9月下旬,每亩施农家肥5000kg,硫酸钾复合肥75公斤 ,均匀撒施。追肥在第二年3月上中旬,结合浇水每次冲施高氮高钾肥15 kg,追2-3次肥。
7、合理灌溉
大蒜播种后应及时浇水,做到浇足浇透,冬前大蒜出苗后视墒情浇一次越冬水,打好越冬基础。在地温稳定在15以℃上浇返青水,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8、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大蒜病残体。
大蒜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清除越冬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9、大雨后及时开沟排水
尤其是土壤粘质,透水性差的田块,大雨后应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0、病害防治:在未发病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发病中期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发病后期应及时拔出病残体并用可杀得三千+农用链霉素+叶面肥喷施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