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银屑病验案三则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银屑病验案三则

银屑病(中医称为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可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为临床最多见,占90%以上,以红斑、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性皮损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疗效肯定的特效药物,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及复杂化发展,使得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1.病因病机

中医则称之为“白疕”、“干癣”“蛇虱”等,《诸病源候论》[1]曰:“干藓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於腠理,复值寒湿于血气相博,所生若其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沈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医宗金鉴》[2]曰:“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肌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当代名医赵炳南认为”血热”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内伤、七情、饮食失调可导致体内蕴热,外与风邪相结合或与燥热病相混合而发病”[3]

2.现代医学认识

目前,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许多遗传背景,涉及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神经递质等多种因素。银屑病患者的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创伤、创伤等)共同作用,使机体的生化、免疫、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增殖调节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化表达。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导致表皮细胞增殖过度,角化,真皮毛细血管。临床表现为丘疹和红斑,表面覆盖着许多层银白色鳞片。用药时间长、用药安全成为广大患者应用西药的顾虑,,而中药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用药后副作用少等优点,使得中药成为更好的选择。

3. 方义

3.1出处及药物组成 犀角地黄汤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 《千金方》[4],原文言: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者,为有蓄血者,又证见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黑便,面黄,应当消瘀血者用本方。方药组成: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煎服法:水煎服。”

3.2药物功效  原方由犀角、生地、芍药、丹皮组成,为保护野生动物,19935月开始寻找犀角的替代物,而水牛角性苦、寒,归心、肝经,功擅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热入营血。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水牛角所含有效成分对离体蛙心有加强收缩作用,对大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此种作用与犀角煎剂相似,为水牛角替代犀角提供了理论依据5;《本草正》认为生地黄6“能生血补血,凉心火,退血热”。《本草求真》谓生地黄[7]“力专清热泻火,凉血消瘀”。芍药,性苦,微寒,归肝、脾经。《本草崇原》谓8:“白芍、赤芍各为一种,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寒赤温,白入气分,赤入血分。”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其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王绵之教授指出丹皮在犀角地黄汤中9“入血分清热泻火,同时又能够散瘀血,既清热又凉血,还能活血”。

3.3功效主治 全方水牛角苦咸寒,以清热凉血为主;生地清热凉血养阴,使水牛角解血中热毒之力更强;赤芍、丹皮解毒、凉血活血、散瘀为辅。四味药合用,清热宁血而不伤血,凉血散瘀不留弊[10]。本方初是温热病的代表方剂,今教材将其应用于治疗黄色肝萎缩、肝昏迷、DIC、尿毒症等。本方作为一首经典方剂,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有血热证或兼血瘀,即可用本方。

4.临床案例

案例1 徐某,女,53岁,2018315来诊。自述7年前曾患银屑病,于当地三甲医院治疗后好转,头部遗留暗红色斑块,后时有复发,不规律治疗。1周前外出受凉后复发加重。来诊见:双下肢红斑、丘疹伴鳞屑,头皮原有皮疹颜色转鲜红,边缘有浸润倾向,覆较厚白色鳞屑,轻刮即起,时有瘙痒,兼平素压力大,性情急躁,咽痛,口干,二遍正常。否认糖尿病病史。视诊可见十指指甲不同程度变形、增厚,浅黄色,顶针甲(+)。舌暗红,边缘有瘀点,苔薄黄,脉弦。印诊: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兼血瘀),治以凉血解毒,散瘀。组方如下:水牛角(先煎)、牡丹皮、生地黄、赤芍药20g、白芍药20g、郁金20g、香附20g、合欢花20g、丹参20g、川芎10g、龙胆10g、土茯苓20g、桃仁10g、乌梅10g、舌草20g、半枝莲15g、白术15g、大枣20g10剂,水煎服,100ml早晚温服。

按:本患平素生活压力大,急躁易怒,以致体内蕴热,结合舌象脉象和皮损颜色辩证可见血瘀,血瘀血热易阻滞气机,气行不畅,升降失调,易助火成毒,又外合风热,火毒博结于肌肤而发病,急投水牛角凉血解毒,牡丹皮、赤芍药泄血分热毒,生地凉血散淤,丹参桃仁郁金能化瘀凉血,川芎合柴胡、郁金、合欢花理气化瘀,乌梅以清热生津、软坚散结,且在治疗皮肤病中,禤国维[11]先生认为乌梅作用有三点,去青黑痣、恶肉,除“死肌”和抗过敏新用,本方取第二种作用,滋阴的同时减少鳞屑。茯苓、白术、大枣健脾益气,防止诸药性质太强,诸药合用,起到凉血散瘀及清热解毒的作用。半月后,皮疹颜色转暗,鳞屑减少,予加山药20g、桑枝10g以清余热、通经络,滋养三焦之阴,后病情稳定,减药量投10剂以巩固病情。

案例2 胡某,男,37岁,201835日首诊。自述关节型银屑病病史10年,来诊见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一红色斑疹,表面鳞屑覆盖,伴双膝关节疼痛,变形,手腕肿胀,双手指关节变形,手掌、足掌掌骨关节与筋膜处疼痛。自述经多家医院诊断“关节型银屑病”,现乐松早晚各半片,柳氮磺早晚各4片,来氟米特不规律口服,关节疼痛明显,不觉口渴,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舌质淡红,苔质薄,脉涩。诊断同前,治以清热燥湿,疏通经络,予水牛角、生地、赤芍药、丹皮各20克、郁金20克、香附花20克、合欢20克、白芍20克、龙胆草10克、土茯苓20克、威灵仙20克、焦栀子15克、桃仁10克、陈皮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半枝莲15克、厚朴15克、黄连10克、砂仁10克、大枣20克10剂,水煎服,100ml早晚温服。

按:本病是在银屑病典型皮肤损害基础上,还有关节肿胀,疼痛,严重者关节变形,影响活动,部分可见指甲损害。总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调,外邪侵袭,或者素体火热内生,内外夹杂,气血瘀滞不通,困阻于经脉、关节,致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损害。银屑病病机多与“血热”有关,而关节炎多由湿邪致病,在治疗上,两者应兼顾,寒热并用。本方水牛角清解热毒、生地清热化瘀、赤芍入血分凉血散瘀,丹皮泄热,焦栀子、砂仁、土茯苓、大枣健脾温阳,郁金、香附、合欢花、白芍理气活血,陈皮、厚朴燥湿,黄连、舌草、龙胆、半枝莲解毒,威灵仙通络。半月后复诊,自述无新起皮疹,原有皮疹颜色转暗,脱屑减少,关节疼痛略减轻,予加清半夏10g以加强燥湿之功,复投10剂。后辩证加减药物,又服2月,现西药减量,病情稳定。

案例3 付某某,女,46岁,来诊见:双手心、手掌处斑疹成片,边界清楚,内有针尖粟粒大小脓疱,脱白屑,自觉肿胀。左足心内侧可见边界清楚的红色鲜嫩皮肤,右足心可见片状斑疹,色红,内有散在脓疱伴脱屑。自述脓疱型银屑病病史8年。病来无发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刻诊:掌跖脓疱病,凉血解毒燥湿为治则,投以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20g、白术10g、苍术10g、龙胆10g、土茯苓20g、栀子15g、舌草20g、半枝莲15g、黄柏10g、黄连10g、郁金20g、香附20g、合欢花20个、桃仁10g、桑枝10g、大枣20g15剂,水煎服,100ml早晚分服。

按:本病为在银屑病皮损表现上出现针尖粟粒大小无菌性水疱,多数曾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多由热毒炽盛夹杂湿邪,治疗上急性期应清营泻火为主,缓解期以清除余热,兼益气为主,稳定康复期以清余热、护胃阴为主。由皮损表现及四诊资料可见,患者处于缓解期,予水牛角清解余热,生地黄滋阴凉血,赤芍、牡丹皮泄血中浮热,龙胆、栀子、黄柏、黄连清三焦热,通调水道,苍术、白术、土茯苓燥湿,郁金、香附、合欢以行气解郁,桃仁活血通便。半月后复诊,皮疹转暗,脓疱减少,脱屑增多,大便时有干燥,肿胀感消失,加当归10克、黄芪15克、决明30以加强益气养血通便之功,且黄芪能托毒外出,又能生肌。继服30剂,双手足心脓疱消失,鳞屑消失,生出新鲜皮肤。 

   结语:上述三例,临床表现不同,但发病机制相同,都有血分有热,或外结风热,或湿热互结,瘀滞经脉,或热邪炽盛夹杂湿邪,皆以凉血解毒为首要治则,方用犀角地黄汤临证加味,疗效显著。裴文涛等[12]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结果:治愈1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7.5%黄琪等[13]也指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是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组方原则。本方具有清热凉血, 解毒, 活血化瘀, 调和气血, 使邪气除正气复, 解除患者病症。我的导师在多年银屑病的治疗中,多次加味应用本方,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5.

2]清▪吴谦等编.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2005,413

3]陈志伟▪古今中外皮肤性病辩证精要.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7.银屑病 318-321.

4]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藏(26 )M].文

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261

5]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1993:964

6]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188634660

7]清·黄宫绣.本草求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59:226

8]张瑞贤.本草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059

9]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70

10]王海明,仇伟. 犀角地黄汤方义探析 [J]. 中国中医急症,20099 (9): 1461

11]李红毅 欧阳卫权.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禤国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