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生态课堂
单位:长阳县龙舟坪镇中心学校 姓名:向明
当下,“生态”是一个非常时尚的词语,生态文明、生态体验、生态校园、、、、、、不经意之间,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近,“生态课堂”也如一股强风也吹进了我们的校园。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在努力追寻着生态课堂的最高境界着。我期待我的每一节课能让学生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思想方法、提高学习品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我更渴望我的每一节课是灵动的、轻松的、和谐的并且富有诗意的课堂,我眼中的数学生态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一、 生态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课堂
生态课堂首先应该给人一种轻松自在愉悦的感觉。坐在这样的课堂里,如临春天的一缕和风,夏天的一抹绿荫,秋天的一堆果实,冬天的一片白雪,从内到外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
1、 有自由开放的心态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自由开放的心态,必须毫无功利色彩地奉献于课堂,必须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必须以发展性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悦。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开放的心态,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带有强烈的兴趣和自我选择性,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其他同学或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念和意见;生动活泼,精力充沛,体现出其年龄阶段孩子的天性;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
2、有民主平等的对话
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建立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部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差异生成性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通过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
3、 有异彩纷呈的生成
生态课堂,不应该是固定的跑道,它应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课堂上我们老师一定不能做导演,按照心目中写好的剧本演完这场戏。我们不应该怕出乱子、怕无法控制、怕浪费时间、怕打破预设的进程……不应该老是瞻前顾后。我们应该把课堂当作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敏锐地发现、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利用,创造性的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式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对话、同伴对话中互补、互构、互融,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二、 生态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生态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经常听到数学老师肺腑感言:“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数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对学生有吸引力。”其实是从我们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转变角色,没让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要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探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这一课时时,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三个守门员站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射门(出示一个画面),到底哪个球员射门容易,让学生猜一猜,并说明理由,全班同学立马会大胆的猜想,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
2、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有效途径
生态课堂应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给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从中找到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们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动手实践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前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随机准备一些大小不等的线段,然后让每个同学随机抽取三条线段,然后让每个学生拼一拼,并不是每个同学手中的三条线段都能拼成三角形,从而抛出了问题,能拼成的和不能拼成的,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边观察、边比较、边思索,通过自主习、合作、探究学习就找到了答案,掌握和理解了知识。
3、以“变”促“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题海战术”来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唯恐某题讲不到,因此学生的作业量相当大,学业负担很重。而现代教学理念提出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达到高效课堂,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既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道数学题
三、 生态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活味的课堂
其实我们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各自的情趣和兴趣。作为老师,要善于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去寻找教与学的支撑点和结合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新的知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 让数学教学再现生活
数学教材中编写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平时生活场景的再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意境。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我们住的屋顶要架成三角形形状?
2、 让教材向生活延伸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不是课程的全部,我们应该把教材看成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统计初步后,可让学生收集自家几个月的用水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季节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作出今后用水的决策,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3、让生活资源得到开放与利用
新教材的编排给教师留有很多编排、开发的空间,也给学生留有很多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特别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学习资源、学生熟知的学习资源来精心地设计教案,把生活资源搬进我们的课堂。我记得在上几何截面这一课时,有位老师让学生带来形状不同的萝卜,让学生动手截一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马上就弄明白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的截面会产生哪些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生态课堂源自师生心灵的感动,并由此产生出对美、对生命精神的追求,使师生获得求智的满足和生命成长的快乐体验。生态课堂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耐人寻味的情趣,是含蓄微妙、博大深沉的意蕴,是那种让人用生命去憧憬、去赞颂、去追求的力量。它让人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生态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它需要我们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努力追求,精心经营,她需要我们深沉博大的情意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