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胡惠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情感功能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糖尿病肾病、护理效果、生存质量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其临床症状会不断加重,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引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因,也是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高危险因素。近些年,受环境恶化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相关报道显示,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科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并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我院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收集的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8.63±2.14)岁;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9.02±2.11)岁。所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常规及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肾病,且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诸如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密切关注患者血糖状况、对患者进行简单健康教育等。观察组:该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开展人性化护理专题讲座及培训

专题讲座面向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目的在于让全体护理工作者意识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并将人性化护理贯彻到科室护理工作始终。由护士长组织全员培训,培训过程中要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人性化护理的专科知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反常症状、护理缺陷主要影响因素、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预防等几方面展开,使每位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流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将人性化护理落到实处。其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完善护士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使每位护士具备较强的宣教能力,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另外,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封管及血管通路等操作训练,使每位护士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日常护理过程中因操作不娴熟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

1.2.2环境护理。

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有易于放轻患者身心,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及恐惧感。所以,护理人员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发现地面有水渍及果皮纸屑时要及时清扫,不能过度依赖保洁阿姨;在病房及走廊内粘贴禁止吸烟、禁止大声喧哗等警示标语;每天进行病房消毒,每日消毒2次;科学控制好病房温度及湿度,温度保持22~25℃左右为宜,湿度保持50~60%左右为宜;室内摆放绿色盆栽,为患者提供报纸、杂志、电视等服务;护理人员夜时操作及交流要轻盈,适当调低仪器设备报警音,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1.2.3健康教育

着装整洁、面带微笑地接待患者,语气亲切、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信任感。然后,采取发放宣传册、组织讲座及面对面宣教等方式对患者开展疾病常识指导,使每位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到有效预防、积极治疗。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起病原因、治疗方法、主要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方法、常用药物、常见并发症、防治措施、充分依从的重要性及治疗注意事项等。

1.2.4心理护理

糖尿病肾病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多,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灰心、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得依从性降低,心理负担加重。因而,日常护理中护士要留意患者心理状况,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善于通过患者言语及眼神等来领会其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其需求。鼓励患者说出心中担心与不适,发现患者不良情绪严重时,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例如跟患者讲述治愈案例,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充分调动患者家属及朋友支持系统,给予患者关爱与情感支持;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可指导患者倾听舒缓音乐放松身心,术中与有意识的患者多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告知患者手术非常顺利,叮嘱其无需过多担心等。

1.2.5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地控制蛋白质及脂肪等的摄入量,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及疾病情况合理搭配饮食,安排好一日三餐,确保患者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促进其尽快康复。另外,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饮食上严格遵循定时、定量、定餐等原则,建议患者多食低脂肪、低热量及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1.2.6强化日常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诸如霉菌感染、口腔感染等,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增加探视次数,定时检测患者血糖、血压、尿素氮等指标值,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留意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并给予科学的指导。例如,出现化脓性感染时要叮嘱患者瘙痒时切勿用手抓挠,每天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指导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以免发生口腔感染;血液透析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保护好血管瘘;尽可能地选择毒副作用较低的药物,减轻肾脏损伤。

1.2.7运动护理

    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强体内代谢,使患者血糖降低。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体能及恢复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运动方案,指导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慢跑、散步、医疗操、打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以后进行,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当患者感到疲劳或轻微出汗时可结束运动,运动后嘱咐患者及时监测血压等指标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以上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主要围绕服务态度、护士技术水平、就医环境等展开,采用百分制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评分超过90分)、满意(证明分在60分至90分之间)及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0三个等级;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情感功能四个维度展开,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改善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感染n)   低血压n)  出血(n)  总发生率[n(%)]     

观察组   60      2          1           1         4(6.7)

 

对照组   60      4          3           4         11(18.3)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度[n(%)]    

观察组   60      43          15          2         58(96.7)

 

对照组   60      29          18          13        47(78.3)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躯体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            

观察组  87.2±3.5    89.8±1.0    90.2±3.3   88.7±3.6

  

对照组  65.3±4.2    72.1±3.2    77.4±5.0   73.1±4.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引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因,也是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高危险因素。据相关数据统计,将近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肾病,可见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相当之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威胁。糖尿病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但不少学子认为与遗传因素及高血压、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危险因素有着较大的关联。目前,该类患者临床多采用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饮食指导、肾脏替代治疗及器官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治疗时间长,多数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创伤及打击,有些甚至萌发放弃治疗的念头,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使得治疗及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另外,老年患者受教育能力、记忆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均较差,再加之疾病认知水平又不高,不能与医务人员默契配合,导致护患纠纷较多,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同时科室服务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护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新时期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要以患者为中心,在尊重患者人格、隐私及生命价值的基础上,从患者需求出发,给予患者全面的、人性化的、满意的护理服务。此次研究对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减少与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有着较大的关联,治疗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进而治疗依从性提高,愿意听从医务人员“指挥”,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郭雪培等在此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而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婷婷 刘秀娟.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 医学信息 , 2015 (2) :110-111.

[2] 高静梅 吕晓艳.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7 (a4).

[3] 林霞.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13) :248-248.

[4] 付荣华.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80例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11) :143-143.

[5] 欧阳永红.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24) :80-81.

[6] 贺子君 陈丽娟 张密花 ,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 2014 (9) :1133-1134.

[7] 郭雪培.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 (21) :127-127 0.

[8] 王德容.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 :107-10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