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何菊花,马忠国 ,胡燕凤
(1.解放军第十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2. 94032部队医院)
【摘要】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治疗和护理,血糖控制良好。方法 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上述规范化护理,病人血糖控制较好,并发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控制,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作用使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以血糖增高为主要表现。老年糖尿病指60岁以后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一个主要健康问题[1]。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而老年糖尿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老年糖尿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并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缓慢,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系统、全面的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铃木美惠子等提出[2],病人教育是在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势个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人的健康。针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现将护理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均符合WHO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56-78岁:空腹血糖 (8.8 -21.3)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并发症:视网膜病变43例、高血压69例、肾病3例、糖尿病足4例,神经病变1例。
2.结果
通过住院期间护士对病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本组病人对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血糖和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功能障碍,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而出现忧虑、抑郁等心理反应,有研究发现当糖尿病病人出现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时血糖水平明显提高[5],所以护士应详细评估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要让患者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是不利于糖尿病控制的[6]。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做好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视力跌倒、肌力尿失禁等方面评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糖尿病管理计划,并督促其付诸实施。糖尿病并发症群体要重点做好心脏和肾脏保护、眼部监护,以及足部、口腔、皮肤护理,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和治疗达标的目的。
3.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须长期坚持。轻型或肥胖的老年病人通过控制饮食,可以降低胰岛素的负担,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少数患者不用服药,亦明显好转。饮食摄入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病情轻重、营养状况来估计。合理分配膳食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分配三大营养物质,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病人宜吃粗粮,豆类和蔬菜等,延缓血糖和血脂升高,降低餐后血糖。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教会患者如何在限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采用低脂少盐、高纤维的饮食,在各种食物及蔬菜水果之间变换花样,灵活调节。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应坚持全面、均衡、适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限酒的原则[5]。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食物中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腹感,有利于控制体重。
3.3 药物指导及护理
3.3.1 降糖药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护理人员要督促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进行安全用药指导,提醒他们不得随意停药和加量。护士发药每次要把药发到病人手中,看其服下,以免忘记服用,延误治疗。护理人员应详细说明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忌用老年人不宜理解的医学术语。做好用药知识宣教,教导病人正确遵医嘱用药,不要听信偏方而延误病情,增加经济负担。
3.3.2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是引起血糖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有实验显示,腹部胰岛素吸收率最快,然后依次为上臂、臀部、大腿,因此固定在一个解剖部位内更换注射点的方法,可减少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迅速均衡,面积大(26cm×30cm),如2点相距2cm,可有180个注射点,温度恒定,也不受运动的影响,对患者来说腹部较其它部位更据有可视性,便于患者自我操作和护理。因此,腹部皮下注射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在饭前30 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反应,如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时,可饮少量糖水,严重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出院前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使他们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3.4血糖监测的护理 为了更好地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病人的血糖水平。糖尿病病人监测血糖比较频繁,有时天天查,有些病人嫌麻烦,不愿意监测,发现这种情况后,医护人员耐心为其讲解了血糖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积极配合监测。为了准时准确监测血糖,特别是餐后2小时血糖,安排专人记录病人3餐吃饭的时间,按时监测血糖,并严格做好交接班,做好记录,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依据,及时调整用量。
3.5运动指导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有研究发现长期坚持合理运动能增加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和其受体的亲和力,而且能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7]。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身体出现不适感时应暂停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用。
3.6 病情观察
3.6.1 做好相关指标的监测
①血糖监测:每周4~5次,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老年人DM多呈非胰岛素依(NIDDM0)体内尚存在一定的胰岛素(RI)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显著增高,因此,诊断老年糖尿病应注意查餐后血糖。 ②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每2个月测1次。③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4~6个月查1次。④慢性并发症监测:神经系统,眼底,心电图等每年检查1次。
3.6.2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由于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多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每日测血压2次,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因高血压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更要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防止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6.3 低血糖反应病情观察 因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退化,低血糖知觉减少,夜间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的一些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水平处于低谷。夜间需要胰岛素的量减少,且夜间胰岛素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作用强。同时由于夜间患者入睡,早期低血糖的症状不易觉察。易发生严重低血糖以及昏迷、死亡。因此做好老年糖尿病的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至关重要。当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嗜睡、昏迷、抽搐、口角歪斜、癫痫样发作等症状时,要及时检测血糖,进行检测诊断,减少误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做好糖尿病知识宣教。规律饮食,运动,认识低血糖反应的症状。提高自我防护识别意识。一旦发现快速血糖监测后及时处理:①常规检测睡前血糖,当睡前血糖≤6mmol/L时,建议进餐并嘱家属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或降糖药物。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重点交接班,加强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等变化情况。③医护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克服其自卑回避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3.6.2 观察体重及尿量的变化 每周测体重1次,每日记出入量和小便次数,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随时留置标本,以备检查。
3.7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特别是老年人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其触觉、温觉有降低表现,故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注意不要烫伤。如果局部皮肤溃烂,脚趾有坏死情况,要首先控制好糖尿病,予全身抗感染治疗。y}-!;3,
3.8 并发症的护理 糖尿病由于血中相对或绝对胰岛素不足及或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过高出现尿糖进而引起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表现糖尿病症状和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质量。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识别并发症并告诉病人与家属的防止措施。
3.8.1 急性并发症
3.8.1.1 低血糖 以饥饿感、冷汗、乏力、心慌为常见症状,重者昏迷。当嘱病人随手携带含糖零食以备急需。
3. 8.1.2 酮症酸中毒 是糖尿病严重性并发症,多数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感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病人常伴头疼、嗜睡、呼吸深、有烂苹果味。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昏迷。应告知患者家属,此时必须送医院抢救。
3.8.1.3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多在糖尿病基础上由感染、某些药物,误输大量葡萄糖等诱发,早期仅表现糖尿病症状加重,随失水程度加重出现精神症状甚癫痫样抽搐,本病凶险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宜立即送医院治疗。
3.8.2 慢性并发症
3.8.2.1 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本组43例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眼干等视网膜病变的症状。由于担心眼睛失明,病人对生活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应关心鼓励病人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听取提出的问题,告诉他们只要控制好血糖,视物模糊的症状就会改善,病情不会在加重,提高他们治疗的积极性。同时注意病人的血压、血脂等情况,吸烟的病人帮助其戒烟,以免影响微血管、加重病情[8]。
3.8.2.2 肾病的护理 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病人,饮食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为他们定制了低蛋白糖尿病食谱,并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定期给病人做肾功能检查,密切监测血压。
3.8.2.3 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是糖尿病因心脑血管功能紊乱而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糖尿病病人的高血压问题应高度重视。指导病人改变饮食习惯,多进低脂、少盐、高纤维素饮食;做好心理指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心态。遵医嘱服药,密切监测血压。
3.8.2.3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首先教会病人自我预防足损伤的方法。指导病人不要赤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至关重要,应选择轻巧柔软、前端宽大的鞋子,袜子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袜口不易太紧;每天检查鞋子,清除可能的异物和保持里衬的平整;对有视力障碍的病人,帮助修剪指甲,指甲避免修剪太短,应于脚趾平齐;老年人皮肤易干燥,可涂凡士林,充分按摩,以保持皮肤柔软性。对有足部溃疡感染病灶的病人在基础治疗上协助换药,换药后无菌纱布包扎,每天坚持细心换药,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伤口会慢慢愈合的。
3.8.2.4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护理 本例病人感觉肢体疼痛,呈刺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剂,并进行局部按摩和理疗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皮肤,防止烫伤及溃疡的发生。
3.9健康教育 是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采取多种方法,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一定相关疾病方面的认识,如讲解、看录像、发放宣传资料等,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使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和自我护理能力,向病人详细讲解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要时间和方法、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强调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重要性,生活要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说明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指的生活压力。强调糖尿病的可治性,解除病人及家属的思想负担,树立起与糖尿病做长期斗争及战胜疾病的信心。给病人及家属讲解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措施。指导病人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指导病人定期复诊,外出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紧急情况是及时处理,预防意外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上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过程[9],再者病人年龄较大,观念较为落后[10],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健康指导应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健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全面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1] 叶仁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9.
[2] 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22.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8
[4]刘尊永.糖尿病综合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
[5]林英,杨柯.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8,29(6):667-668.
[6]陈小莉,孙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446-448.
[7]齐玫玫.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J].当代医学,2011,1,7 (27):162-163
[8]董兴红,蔡红艳,王梅。106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9, (11):2413-2414
[9]蔡娅,陈丽云,李燕,等.强化教育对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糖[J].江苏医药,2010,36, (14):1649-1651
[10]崔丽萍,唐文睿,侯艳红,等.健康教育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13):1680-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