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市农业科研院所————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为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市农业科研院所————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为例

    白和盛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摘要:农业科研院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举措: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创新成果转化方式;提高科技服务效率。创新科技服务体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是应用型农业科研单位,研究的科技成果直接面向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地市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1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各类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更是我国农业科研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巨大,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我国有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500余家,全国60%以上的主导品种、50%以上的主推技术都来自于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自-----------------------------------------

基金项目: 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2009-2017)

作者简介:林玮(1969-). 男,江苏泰兴人,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工作。

EmaiL:  yzbhsh7749@sina.com  电话:051487635961

身优势,增加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实现农业快速发展。

2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举措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挥好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2.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是农业科研院所永恒不变的主体,不断向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认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坚持传统和基础学科发展优势的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管理治理、农民科普等领域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抓好学科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市场导向,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以品种—产品—品牌的发展逻辑,不断增加学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现代农业技术瓶颈,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绿色发展、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突破关键性技术;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更加注重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1]

2.2加强人才团队建设

大力推进各类平台建设,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阵地和舞台。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加速团队形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研究利用好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强化科研成果与市场的结合,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聚焦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整合人才队伍,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形成突破性成果,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服务的地方政府紧密合作,选派专业科技人才挂职地方科技副县长和副乡(镇)长。突出目标导向,着力提升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能力。要培养科技人才的工作激情、创新精神,要讲究诚信、具有奉献精神。

2.3创新成果转化方式

在资源配置、转化结构、转化模式三个工作重点方面,在传统优势领域、新兴特色领域、农业农村服务领域培育方面,切实加强管理服务和组织保障,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新局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突破前沿科技,培育产业兴旺新动能。把握重大需求,解决产业发展关键科技问题。坚持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协调好与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研院所的三者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并产生良好的效益。制定激励政策,提升科技人员创新热情与创造能力。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或入股科技企业,吸纳品种培育人和成果转化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让科技人员直接参与成果产业化,分享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参与或指导创成一批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观光园、采摘园,有力推动种养结合、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2]

2.4提高科技服务效率

2.4.1创新服务“三农”方式

突出开放办所,紧密对接市场,探索实践公益性、市场化、平台型成果转化路径,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2.4.2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科技攻关

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必需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2.4.3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之间、农业科研院所与社会力量的工作协同,集中优势,在农业新兴学科上形成突破。

2.4.4加快科技推广

科技服务,技术展示,组织培训,助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特派团开展科技服务,结合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开展科技服务及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4.5培养农村人才

乡村振兴,首先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产业振兴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农业科研院所应协同政府完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政策,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农民。[3]

 3创新科技服务体制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1成立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

按照公益性一类研究院所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集中优势力量专职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技创新体制调整,新种子法和科技成果转化法相继颁布,对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顺应形势,创新机制,不断强化提升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转化创新成果的水平,在改革转型中及早立稳脚跟,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4]

3.2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团队

加快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熟悉农业农村、善于与农民、种养大户沟通、能和农民打成一片的高素质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主动对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畅通服务渠道,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化、快捷化、全方位的科技服务。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效对接。同时选拔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科技人员组成我所科技培训讲师团,通过专家团的指导,师资团的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振兴乡村。[5]

3.3成立农业科技推广联合体

联合市县区(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农业科技推广联合体,建立利益共同体。紧紧围绕服务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在人才培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开展全方位服务。尤其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研院所的自主知识成果,做到科研、生产有机衔接,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紧紧围绕农村产业,与本地农技、农机、植保等基层技术推广站或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3.4主动融合到农业科技推广的主渠道

“一主多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已经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科研院所应主动融合到农业科技推广的主渠道,作为现有推广体制的成员,融入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与农技推广部门共同承担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承担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责。及早谋划科研选题,具有前瞻性。把研究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到生产中去。紧密结合当时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突出问题导向,重点突出,适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地市级农业科院所身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求,积极研发农业生态发展急需的科技成果,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现实问题,为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榕,盖玉芳, 焦隽等地市级农科所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6):22-24

[2]叶浩,詹存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68-70

[3]徐文华,周汝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

[4]林玮, 张甜,白和盛.基于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 2017,(4):61-63

[5]林玮,白和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5):33-3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