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40例脊髓损伤患者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4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物理康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  结果  干预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直肠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及痉挛缓解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干预组的恢复率达到69.37%,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明显提高。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经颅磁刺激   脊髓损伤   

 

经颅磁刺激,英文(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缩写TMS。是一种利用脉冲电磁场和交变电磁场,作用治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利用电磁产生的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位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发生反应[1]。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 应治疗评价脊髓运动神经传导的研究中, 使脊髓损伤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除了在诊断上的价值, 人们发现经颅磁刺激是治疗脊髓损伤非常有潜力的无创性康复治疗手段。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运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痉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2]。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4月增添经颅磁刺激仪,用于脊髓损伤等患者的治疗。本文对80例脊髓损伤患者前后疗效观察比较得出: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特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 月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年龄在18到55岁,平均为29±0.5岁。男性病人58例,女性病人22例。颈椎损伤26例,胸腰椎损伤44例,骶尾骨损伤10例。将不同损伤的男女患者以就诊时间分类,以2016年4月分为前后两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为干预组,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受试者一般情况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    别             病   变   性   质       

      (例)   (岁)   男   女           颈椎    胸腰椎    骶尾椎

                                          损伤     损伤      损伤

 

干预组  40    29±0.5   29   11            13         22        5

 

对照组  40    29±0.5   29   11            13         22        5

 

(二)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传统的物理康复治疗,干预组患者从入院第一天起开始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护理评估:根据患者脊髓受损的时间、部位、程度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现状和期望,以便有效地指导下一步的干预。

2、环境干预:病区和病房的布置应为适合脊髓损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如卫生间应用坐便器,门槛应设为无障碍式,方便轮椅的出入;病床床单位应用三节式护栏摇杠床,便于脊髓损伤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及更换卧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教育:制定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护理干预计划,以电视宣教、发放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健康教育保健手册、讲座、面对面的咨询和电话回访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经颅磁刺激是治疗脊髓损伤非常有潜力的无创性康复治疗手段[3]

4、心理干预: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性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经颅磁刺激治疗的认知度,消除恐惧不安、焦虑烦躁感,建立信任感。脊髓损伤患者本身缺少安全感,医护人员应接待热情,用鼓励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讲解而取得患者信任,并带患者熟悉病区环境,与病室患者建立友谊,消除恐惧不安、焦虑烦躁感。

5、家属的参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脊髓损伤的疾病知识宣教,了解护理干预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的重要性,安排曾经进行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患者现场交流,树立脊髓损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对照组只采用传统的物理康复治疗。

(三)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直肠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状况及痉挛缓解程度。

(四)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见表2。

            2 干预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    膀胱功能   直肠功能   痉挛缓解    恢复率

干预组  40     22          35         30         24          69.37

对照组  40     15          14         14         15          36.25

       P〈0.05

2、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干预组的运动功能、直肠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及痉挛缓解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利用电磁产生的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位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发生反应。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运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痉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4]。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运动皮层的抑制作用下调, 刺激皮层增加对残存皮质脊髓束驱动能力, 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经颅磁刺激有助于排尿功能障碍的功能恢复, 经颅磁刺激可抑制逼尿肌收缩, 可刺激分布在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群的骶神经分支, 持续地抑制了逼尿肌过度反射,所以患者初尿意和最大充盈时膀胱容量均增加;经颅磁刺激刺激结肠, 有助于直肠排空和结肠排空;脊髓损伤出现痉挛, 导致关节挛缩、关节活动度受限,经颅磁刺激可减轻痉挛, 降低肌张力[5]

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的重点。制定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护理干预计划,以电视宣教、发放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健康教育保健手册、讲座、面对面的咨询和电话回访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经颅磁刺激是治疗脊髓损伤非常有潜力的无创性康复治疗手段。随着护理干预的逐步深入,健康教育的的不断强化,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护患的互动性,达到治疗的目的[6]。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脊髓损伤的疾病知识宣教,了解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的重要性,安排曾经进行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患者现场交流,树立脊髓损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环境干预是护理干预的基础。病区和病房的布置应为适合脊髓损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心理干预是贯穿于脊髓损伤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全过程。医护人员应接待热情,用鼓励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讲解而取得患者信任,并带患者熟悉病区环境,与病室患者建立友谊,消除恐惧不安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性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经颅磁刺激治疗的认知度,主动配合参与治疗,即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的介入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经颅磁刺激是治疗脊髓损伤非常有潜力的无创性康复治疗手段。护理干预介入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郑秀琴,于苏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0,19,(01)。

[2]陈瑞全,吴建贤,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15,(64)45-46。

[3] 袁晶,黄芸,刘细友,心理干预对住院期间白血病患儿抑郁焦虑的影响,中国康复,2011,26,(05):369-370。

[4]叶彩霞,蒙群利,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2017,34,(3),204-205.

[5]王奎,邹礼梁,陈健尔,杜宇鹏,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2015,30,(3),177-178.

[6] 袁君君,钱明,陈凯,护理干预对20-50岁血脂异常伴全血低钙患者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11-4013。

[7]肖继明,徐军,缪东培,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9(24):927-929。

[8]徐茂琼,王英,曾丹,等,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医学论理与实践,2012,1(25):106-108。

[9]张芳,李惠玉,杨艳,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2):2650-2652。

[10]蒋芙蓉,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当代护士,2010,1(中旬刊)1-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