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葵DL667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李裕雄 莫昌乐 陈香群
(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委员会,湖南江华425500)
摘要:为了探索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种植油葵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通过品种筛选试验的油葵品种美葵DL667为材料,分别进行春播和秋播油葵种植密度试验,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找到美葵DL667适宜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春播美葵DL66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2500株/ha左右,秋播美葵DL66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左右,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土壤地力条件等适当增减种植密度,从而发挥美葵DL667的最大产量潜力。
关键词:美葵DL667;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种植密度是影响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inn.)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种植油葵的趋势是向小株密植的方向发展。结合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自然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油葵种植密度,是完善江华瑶族自治县油葵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油葵单产的基础。本试验以油葵品种美葵DL667为材料,设置五个密度梯度,分别进行春播和秋播油葵种植密度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找到美葵DL667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相匹配的适宜种植密度。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美葵DL667,该油葵品种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的品种筛选试验中的产量表现最好,达到3550.5kg/ha。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3月~10月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杉木根村旱地进行,试验地属低纬度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5℃,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5539.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85h,多年平均降水量1510毫米,春季阴雨多。试验地土壤肥力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1.02%,碱解氮106.2mg/kg、速效磷22.5mg/kg、速效钾126.0mg/kg,PH值6.06。
1.3试验设计
试验分春播和秋播两季进行,春秋两季油葵种植密度试验均设置5个相同的密度(处理)梯度,即:
处理一:株行距55cm×40cm,密度为45000株/ha;
处理二:株行距55cm×35cm,密度为52500株/ha;
处理三:株行距55cm×30cm,密度为60000株/ha;
处理四:株行距50cm×30cm,密度为67500株/ha;
处理五:株行距45cm×30cm,密度为75000株/ha。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4m×5m(20㎡)。
1.4油葵种植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措施
1.4.1种植方式和施肥水平
各小区厢面宽3.6m,厢高25cm,厢沟40cm,穴播,每穴播种2粒,覆本土2-3cm,定苗一株。春播油葵4月6日播种,秋播油葵8月5日播种。NPK15-15-15复合肥450㎏/ha,钙镁磷肥750㎏/ha,为底肥,撒入土壤中。尿素225㎏/ha为追肥。
1.4.2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培土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各处理均保持一致。
1.5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油葵成熟时连续取10株(为避免边行效应影响最外边两行油葵不取)测量株高、盘径、茎围、盘粒数、单盘干粒重、百粒重,然后取平均值。各个处理(密度)的产量用单株产量乘以密度求得。产量比较用5个处理的平均产量作为对照(CK)。
2 结果与分析
2.1春播油葵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
表1 春播油葵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
Tab.1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spring sowing oil sunflower
株行距 |
株高cm |
盘径cm |
茎围cm |
单盘干粒重g |
百粒重g |
产量kg/ha |
比平均增产% |
|
55╳40cm |
158.6 |
26.2 |
13.5 |
64.5 |
6.11 |
2865.0 |
-3.37 |
|
55╳35cm |
160.5 |
25.7 |
13.4 |
64.1 |
6.05 |
3330.0 |
12.31 |
|
55╳30cm |
163.8 |
24.9 |
13.1 |
52.6 |
6.01 |
3060.0 |
3.21 |
|
50╳30cm |
170.1 |
22.2 |
12.6 |
50.4 |
5.95 |
2839.5 |
-4.23 |
|
45╳30cm |
175.2 |
21.6 |
12.1 |
45.3 |
5.91 |
2730.0 |
-7.92 |
|
平均产量(CK) |
|
|
|
|
2964.9 |
|
从表一可以看出,春播美葵DL667的种植密度以55×35cm(52500株/ha)产量最高,达3330.0kg/ha,较平均产量增产12.31%。春播美葵DL667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逐渐增加,主要农艺性状盘径、茎围、单盘干粒重和百粒重逐次递减。笔者分析认为,由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自然气候原因,春季雨水较多,密度太大,通风透光较差,植株容易徒长,造成盘径、茎围变小,百粒重和单盘干粒重也随之减轻,不利于发挥美葵DL667的产量潜力。
2.2秋播油葵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
表2 秋播油葵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
Tab.2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autumn sowing oil sunflower
株行距 |
株高cm |
盘径cm |
茎围cm |
单盘干粒重g |
百粒重g |
产量kg/ha |
比平均增产% |
55╳40cm |
151.4 |
24.5 |
13.1 |
72.2 |
6.82 |
3247.5 |
-14.05 |
55╳35cm |
153.8 |
24.1 |
12.6 |
71.5 |
6.78 |
3420.0 |
-9.49 |
55╳30cm |
157.6 |
23.6 |
12.5 |
70.7 |
6.79 |
3915.0 |
3.60 |
50╳30cm |
159.6 |
22.7 |
12.1 |
69.5 |
6.68 |
4519.5 |
19.61 |
45╳30cm |
163.7 |
21.8 |
11.9 |
59.7 |
6.59 |
3795.0 |
0.44 |
平均产量(CK) |
|
|
|
|
3778.5 |
|
从表二可以看出,秋播美葵DL667的种植密度以50×30cm(67500株/ha)产量最高,达4519.5kg/ha,较平均产量增产19.61%。秋播美葵DL667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春播美葵DL667要少,主要农艺性状盘径、茎围、单盘干粒重和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加也越来越小,与春播美葵DL667一致,但较春播美葵DL667减少的小些。笔者分析认为,由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自然气候原因,秋季雨水较少,密度虽大,但植株矮小些,通风透光不是很差,虽然百粒重、单盘干粒重减少,但减少的幅度有限,由于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还是增加的。密度过高也不行,当密度达到45×30cm(75000株/ha)时单位面积产量又开始明显下降。综上所述,以50×30cm的密度产量为最高,即秋播美葵DL667以67500株/ha左右的种植密度较适宜,有利于发挥美葵DL667的产量潜力。
3 小结与讨论
美葵DL667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对产量潜力的发挥均有显著的影响,由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春季雨水多的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春播油葵和秋播油葵的适宜种植密度并不相同。本试验中,春播美葵DL66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2500株/ha左右,产量最高达到3330.0kg/ha,秋播美葵DL66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左右,产量最高达到4519.5kg/ha,但是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土壤地力条件等因素适当增减种植密度,从而发挥美葵DL667的最大产量潜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欢.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0+14.
[2]秦爱红,杨向红,李海秋,徐玉明,王晓玲.油葵杂交品种S31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07):91+171.
[3]柳延涛,刘胜利,李万云,王鹏,陈寅初,赵刚.种植密度对新葵8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6(03):91-93.
[4]董学,邢占民,许利平,赵共鹏,袁文利,胡颖.油用向日葵NH2202栽培密度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5(07):111-112+172.
[5]王冀川,万素梅,谢万林.南疆油葵产量与密度的关系及耐密性研究[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