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探索
赵建英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 甘肃酒泉 736100)
【摘要】:灌区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的提出背景、目标要求、建设进程、面临问题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发展前景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同类型现代化灌区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化 灌区 建设
灌区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是灌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水利行业补短板、强基础、提质增效的需要,也是破解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灌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
1、灌区概况
疏勒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疏勒河干流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1亿立方米。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不足70毫米,蒸发量达到2800毫米以上,是我国极度干旱地区之一。疏勒河灌区由昌马、双塔、花海三个子灌区组成,总灌溉面积134.42万亩,是甘肃省最大的自流灌区。灌区内建有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座水库,总库容4.72亿立方米,干支渠共1100多公里,已形成了蓄、调、灌、排等较为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
2、灌区现代化建设背景与需求
疏勒河干流灌区通过《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项目,进行节水改造后,工程完好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灌区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基础,疏勒河水资源管理局为解决灌区资源性缺水、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将疏勒河灌区进一步提升改造,计划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设、管理灌区,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现代化灌区目标要求
利用5年时间(2018-2023年),疏勒河灌区基本达到“设施完善、惠及民生、流域和谐、生态良好、管理一流”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总体要求:完善灌区水利工程的薄弱环节,提高灌区工程完好率,建立灌区水利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工程、农田、村镇和周边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体系,提高灌区防灾减灾能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节水措施,全面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全面升级疏勒河干流及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智能化、现代化为引领提高全流域管理水平;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灌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水文化及水环境体系。
4、现代化灌区建设进程
4.1投资19.7亿元的疏勒河项目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建成了以昌马水库为“龙头”的疏勒河灌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体系,实现了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灌区灌排体系全面形成,斗口以上渠系水利用率从62.8%提高到67.9%。
4.2总投资12.3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疏勒河干流项目顺利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河道归束、水权制度建设等重要内容基本完成。陆续投资4.3亿元,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项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蓄、调、灌、排水利灌溉系统,供水保障能力极大提高。
4.3全灌区现有3个管理处、16个管理所、62个管理段、10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方式强化灌溉调度运行,采取“划段承包”责任制强化工程管理。全面落实“渠道衬砌、激光平地、大地改小”等常规节水措施,建成大田常规节水面积10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79.6%;积极推广滴灌、管灌、温室大棚等高新节水技术,新建高效节水面积17万亩,亩均节水260方。大力推广“阳光水务”,灌区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2年增长56.2%。
4.4全面推广“互联网+水务”建成了水库联合调度、地下水三维仿真、防洪预报仿真、闸门远程监控、斗口水量采集计量、办公自动化六大信息化系统,提升了水资源优化调控能力。在13个关键控制水情监测断面安装雷达水位计,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87孔,灌区698个斗口计量点、12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实现了水情实时在线监测。
4.5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强化疏勒河干流地表水资源统一管理,灌溉用水与生态保护、防汛抗旱与发电生产实现科学合理调度。注重流域生态建设,每年为玉门市、瓜州县无偿提供生态用水4500万立方米以上,双塔水库为疏勒河下游无偿下泄生态水累计达到6.75亿立方米,疏勒河水已流过玉门关。
4.6完成了流域水资源分配和确权颁证,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建立了流域水权交易平台,建立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数据库,疏勒河水权试点工作于2017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2017年依据《酒政发[2017]66号》精神将灌区农业水价由原来的0.111元/m3调整为0.132元/m3。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力支持配合地方政府推行河长制,认真履行协调、指导、监督、监测等工作职能。
4.7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设8座水电站,总装机5.15万千瓦,年均上网电量1.84亿度,累计上缴税金3052万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4.8近年来,全局86%的基础单位分别荣获省、市、县级“文明单位”称号,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涌现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2018年疏勒河成功入选全国首届十条“最美家乡河”。累计投入1350万元改善基层单位生产生活条件,在职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由2013年的5.7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0.7万元。
5、现代化灌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水资源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节约保护、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日趋突出,亟待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农业水价改革还不到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多方筹措资金除险、加固水库,扩大水库调蓄能力;新建、改建灌区渠系,减少输水损失;完成渠系划界工作,利于管理运行;配套田间工程,平整土地,提高田间水利用率;二是进一步提高灌区信息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和改造,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灌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能力;三是推动灌区水利改革。加大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健全灌区专管机构和基层用水户参与管理组织,理顺管理体制。配合抓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推广应用水权试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灌区是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综合体现,是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建设管理灌区,从而不断增强灌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疏勒河流域灌区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构建了灌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展以节水型、信息化、服务型为中心的灌区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改进管理思维、方式方法,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推动防汛抗旱减灾与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为灌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疏勒河灌区现代化建设规划工作大纲(征求意见稿)》2017
〔2〕栾维功《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8
〔3〕梁灿忠《建设现代化灌区初探》中国水利报,2001
〔4〕杨志 等《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书号ISBN 978-7-5170-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