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栖凤小学 彭涛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者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多媒体技术; 优化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过程。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让教学由传统的“粉笔+黑板”课堂走向了“屏幕教学”,授课的方式也从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突破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够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而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的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 如在讲圆锥的概念时,先用课件给出实物。如谷堆,然后覆盖上与实物相吻合的轮廓线,最后把实物去掉留下几何图形,这样就使教学具体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太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在屏幕上先将圆柱的底面分成16份相等的扇形(其分割线用红色表示),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16份,此时,再将用红色表示的突出的谷峰部分对准另一半凹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把圆柱底面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几何体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此时向学生提问:“圆柱体分的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形体?”的同时,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与拼合后长方体的底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接着,将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演示通过讨论、思考,进行总结“由于在整个拼切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柱体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突出了学生个别学习或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变为启发构建,突出认识主体在构建中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即可进行整体教学又能个别辅导,从而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材施教,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利用媒体,教师可以系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据此调整教学安排,有效调整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空间。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将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表达的图形、图像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传统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通过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的递进学习活动,学生从知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直观体会、理解、认识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从而改变了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重点、师生互动的新教学模式。
五、运用多媒体反馈教学效果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练习素材,教师可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
总之,教学中要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整合的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能够在和谐、有效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的前提下为数学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也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部。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