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在家禽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兽医药在家禽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杨振豪 付文力 李灵娟 王彬

1、河南 郑州 451164;河南牧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摘要:感染性疾病防控仍是当前影响我国家禽养殖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且临床易感高发、非典型化趋势明显,常伴随免疫抑制性疾病,并呈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为主的态势。出于食品安全压力和绿色健康养殖要求,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控制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受到限制,中兽药以其独特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多靶点作用等优势在未来家禽疾病控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中兽医药防治家禽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作出综述,以期助力家禽绿色健康养殖。

关键词:中兽医药;家禽;感染性疾病;应用。

 

1.前言

近半个世纪以来,因为细菌耐药情况日益凸显,公众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我国紧随欧美国家逐步开始规范、限制抗生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2020年全部退出,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养殖行业急需一些有效、安全的药物来代替抗生素用于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中兽药以其绿色安全、无药残、无耐药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兽医药的抗感染机理和应用方面阐述其在家禽感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优势和机会。

2.中兽药抗感染现代药理研究

抗菌研究方面,贺常亮等[1]为获得有较好疗效的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复方,在中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1994年以来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方剂35个以及自拟的39 个备选方剂,利用建立的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病理模型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清热药(黄连、黄芩、白头翁、金银花等)、祛湿药(车前子、茵陈、苍术等)、补虚药(党参、黄芪、甘草、白术等)是构成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药物,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它种类的药物,并筛选出最佳方剂香芪汤(香附40g、穿心莲40g、黄芪30g)。周峰等[2]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肉桂、八角茴香、大蒜、薄荷、肉豆蔻、香茅、藿香、艾叶、干姜、鱼腥草和荆芥等12种中药的挥发油,用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进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这12种中药的挥发油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黄曲霉和绿色木霉等6种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尤以大蒜、肉桂、藿香和丁香抗菌作用明显。Hyun Ae Kwon等[3]研究了黄连、乌梅、五味子的甲醇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抗菌作用,他们以26种沙门氏菌感染的小鸡为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小鸡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用于消除耐药性的中药多为清热、解毒、燥湿类药物,常用的有苍术、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败酱草、复方蒲黄、鱼腥草、紫草、大蒜油、山檀、车前子、娄仁、射干等,主要用于消除大肠杆菌的R质粒[4]

    抗病毒方面,许小琴等[5]报道,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黄酮类(黄芩苷、毛蕊异黄酮等),多糖(黄芪多糖、牛膝多糖等)及其衍生物(硫酸化多糖、乙酸化多糖、碘化多糖等),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及苷类等,均可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张波等[6]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96种中药材水煎剂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大黄、肉桂、丁香、虎杖、苏叶、大青叶、白蔹、五倍子、桑叶、地锦草、石榴皮、柴胡、独活、贯众、薄荷、老鹳草、牡丹皮和麻黄等19种中药材对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具有很强的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超过了50.00%。其中苏叶、大青叶、虎杖、桑叶、柴胡、贯众、薄荷、麻黄等也是临床防治疗流感的常用药材。刘坤等[7]从三七总皂苷、菊花总黄酮、黄芩苷、氧化苦参碱、板蓝根生物碱、黄芪多糖及板蓝根多糖中选取三种中药成分按照一定比例组成10个中药组方,通过细胞筛选抗新城疫病毒作用较强的组方并通过鸡胚接种试验验证其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板蓝根、黄芩、菊花等中药活性成分组合物抗新城疫病毒效果最佳。

    庞佶[8]利用抗 H1N1 天然产物细胞病变(CPE)与MTT法及进一步的血凝滴度实验相结合的筛选模型对160种天然提取物进行了筛选,鸡血藤、板蓝根、贯众、麻黄等提取物抗病毒试验结果最佳。李清艳等[9],通过对不同中药方剂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筛选出疗效最佳的中药方剂(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黄芩、板蓝根、北豆根七味药物组成),该方剂药物治疗组治愈率82.5%,总有效率达到90%,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和其他方剂组。唐耀平等[10]研制的中兽药方剂排毒逐瘀散(大黄、大青叶、蒲公英、连翘、栀子、千里光、石膏、黄芩、黄芪等9味药材组成)与经典中兽药方剂清瘟败毒散、白虎汤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作用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3种中兽药方剂组对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均有较好效果,其中排毒逐瘀散有效率达100%,预防作用显效率40%,治疗作用显效率85%,其防治作用显著优于清瘟败毒散与白虎汤。

抗炎方面,王新等[11]采用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法)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法),分别观察了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黄芩、黄柏、大黄、栝楼和牛蒡子对试验急性、慢性炎症试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黄芩炎症抑制效果较明显。

解热方面,俞宁[12]统计发现,目前兽用中药解热退烧药物主要是柴胡、黄芩、黄连、穿心莲等。徐珊等[13]发现黄芩水提物的解热机制是减少致热性细胞因子IL-1β在体温中枢的含量,减少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含量,促进中枢解热介质AVP的释放。段红妍等[14]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与连翘配伍应用后疗效明显优于单味金银花或连翘,通过对各时间点大鼠体温的数据分析显示,金银花-连翘( 1∶1) 组降低体温的作用最佳。韩庆荣等[15]统计发现,在中药大量组方退热机制的研究方面,无论是传统经典方剂(银翘散、白虎汤、紫雪丹、至宝丹等),还是现代经验组方(如清开灵注射液、脑热清口服液)均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

3.中兽医药理论下的家禽生理及病理特点分析

3.1家禽生理结构特点分析

禽类与其它动物相比,在代谢方面一般具有体温高,心率快,呼吸快等特点;在神经类型上属于敏感类型,对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的反应快而强。生产中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的改变,以及噪声、转群、断喙等因素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而使机体抗病力降低,影响生产性能或引起疾病。

从鸡的生活习性来看,鸟类多数为高处巢居,喜燥而恶湿。鸡也具有相同的特点。鸡病以风热、湿热证居多,致病因素也多从温热、湿热化。鸡的新城疫、球虫病、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常见多发病,多表现为湿热证;其次,由于家禽肠道较短,饲料转化利用率极高,胃肠道代谢速率快,从而极易导致肠道类疾病,发生大肠杆菌病及混和感染。

从鸡的解剖结构来看,鸡的肺脏较小,连接很多气囊,使得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可从呼吸道进入肺和气囊,从而很快进入体腔、内脏和骨骼中,导致疾病传播十分迅速,很容易由卫分转入营血,或由上焦迅速传至中下焦。且由于没有横膈膜与淋巴结,腹腔感染很容易传至胸部器官,缺少一道阻止病原体在体内通行关卡。

在蛋鸡方面,主要表现为卫阳不足,抗御外邪的能力差。鸡的生殖孔和排泄孔都开口于泄殖腔,产出的蛋容易受到污染,易感染法氏囊,输卵管炎,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等疾病;对于肉鸡,体质特点主要表现为肺气与心阳不足。研究发现,肉鸡是唯一会自发地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动物,其用于携带氧气的红细胞明显比蛋鸡的红细胞大,尤其是在4周龄内的快速生长期,红细胞不能在肺毛细血管内通畅流动,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肺动脉高压和随后的心力衰竭,由于心肺功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生长、代谢旺盛的需求,潜伏着一种肺-心功能衰竭的发病倾向,因此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各种病毒病及其混合感染。

古人认为鸡为飞禽,性轻属风,其肉甘温。依此推论,风性轻扬,善走窜,所以鸡发病快,其肉甘温,说明其气偏温,所以病多从热化。

3.2家禽所处的生长环境分析

当前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其所处的环境与天然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如当前全封闭的蛋鸡鸡舍按照其最大的生产性能要求,全天最高16.5小时光照,而肉鸡多数时间全天24小时光照,不分昼夜。同时为追求最大生产效益,鸡舍温度也相对恒定,不分四季。所以养殖者为了平衡外界环境与鸡舍环境需要投入加温设备、光照、通风等,但目前这些条件还不能完全自动化,还不能完全同时兼顾温度、湿度、风速、通风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常有人为操作适当造成的局部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机体平衡被打破,出现病理现象,如通风过大造成的感冒,通风过于保守造成的热应激病,或湿度控制过低造成呼吸道疾病等。

动物营养师也不能完美的兼顾高营养日粮与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精确的调整因季节变化或鸡群生长造成的营养需求差异。中医认为水谷精微是气血转化来源,如果水谷精微不能有效转化或供应,势必造成气血生成不足,进而使鸡群抗病力降低,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3家禽感染性疾病发病特点

感受外邪后多从热化  兽医临床中,鸡群不管是受风寒或受风热,很快便会出现如气管炎、肺炎、气囊炎、肠炎、输卵管炎等。而这些症状多呈现出以红肿、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热相。这种无论病因为风寒或风热最终多发展为以热证为主的现象,有可能与鸡的天然属性有关,中医认为鸡性属风,其肉甘、温,所以受外邪后多从热化。

发病传播转变快   由于家禽自身解剖结构及代谢循环特点,常表现为卫阳不足,抗御外邪的能力差,一旦发病,病邪易向里发展,由表证转化为里证,或进一步发展出现其他变证。从临床病例看,鸡的很多疾病卫分、气分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很快传入营血,多为气营两燔或以营血分证为主。尤其是肉鸡,通常自见表征后1--2天即出现严重的败血症。如常见的病毒病,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这与中医中认为鸡性属风,而风性轻扬,善走窜,所以发病快而鸡相符。同时其传播快的特点也与当前规模化高密度饲养条件关系密切,天然条件下的鸡活动自由,平均每只鸡占有的空间数千乃至上万倍于现代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的鸡。

蛋鸡产蛋后期易发感染  鸡在产蛋期以精血为用,而肝藏血,肾藏精,产蛋后期容易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出现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易发病毒病甚至混合感染]。

4)肉鸡免疫力低下,易受细菌病毒感染  肉鸡生长迅速,能量代谢快,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与生长代谢速度在中后期不相协调,体内能量代谢更多供应于饲料转化,导致免疫力低下,易受免疫、环境变化等因素产生应激反应,从而诱发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病,以及继发的细菌感染。

4.中兽医不同治法在家禽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4.1清热解毒法

因家禽发病快,且多从热化,所以清热解毒法是最常用的使用方法之一。

家禽发病后常常发生各种炎症,如气管炎、肺炎、气囊炎、肠炎、输卵管炎等,严重的有腹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且常伴随体温升高。临床兽医常认为这些均属热相。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治法为清热解毒,可结合鸡群状况与辛凉解表、宣肺止咳等方法结合用。临床选择药物多为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板蓝根、黄连等,按照中兽药理论,以上药物大都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主治温热病,对热入气分或营血,以及气血两燔的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现代药理也证实以上药材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多酚类、皂苷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明显的直接及间接抗病毒作用[16-19],如对常见家禽感冒或病毒性疾病,临床可选择清瘟解毒口服液或银翘散根据其他症状,配合选择双黄连口服液,或麻杏石甘口服液进行治疗,多种方法互补并用,临床治愈率更高,效果优于单个药物治疗。

4.2解表法

虽然家禽发病快,很容易发展呈里热证,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仍能够大幅降低经济损失。家禽刚感受风寒或风热时,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整群中只有个别咳嗽的,即可认为鸡群处于邪尚在表的阶段,需及时用解表法透邪外出。或者即便是鸡群发病较重,但家禽是群体治疗,鸡群中总有抵抗力强的处于表证阶段,所以也需要配合解表药用。常用荆防败毒散、双黄连等。以双黄连口服液为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连翘、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解热等作用[20]。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肺炎、温热病等症,其临床应用抗菌效果比单用黄连还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21];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的治疗;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良药,它性甘寒清热而不伤胃,气芳香透达又可祛邪,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咽喉肿痛等症效果显著,其一方面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从而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菌内毒素诱导的的体温升高,证实了双黄连口服液具有较强的抗炎,解热作用。

4.3燥湿止泻法

家禽临床中以泄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很常见,以拉黄、绿、红、白稀便或伴随腥臭味为主。这种现象有时也不单独出现,常随呼吸道症状出现。中医辨证认为出现红、黄、白、绿带腥臭味的粘稠粪便为湿热证,治疗需清热燥湿。临床常用白头翁散、四黄止痢颗粒、穿苦颗粒等疗效突出。

在临床症状较复杂的治疗中,必须做到标本兼顾,诸法合用;根据不同症状,将燥湿止泻与清热解毒联用。如七清败毒颗粒,由大青叶,板蓝根、黄芩、虎杖、白头翁、苦参等药材组成,既有大青叶、板蓝根、黄芩等药材的清热解毒,又有白头翁、苦参的燥湿止泻功能,且经现代药理证明,该方对多种病毒及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该方法的使用,避免了单纯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性及对病毒病无效等缺陷。

4.4止咳化痰法

家禽需氧量大,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多,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也比大家畜高两倍以上,全身分布有气囊,一旦感染病毒,或细菌,容易迅速传变至全身,因此,呼吸道作为家禽生理第一道防线,具有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兽医理论。

家禽呼吸道类疾病发病病因一般为以下几种:(1)寒邪束肺,使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导致咳嗽,生痰而呼噜,若不及时治疗,可快速化热而导致支气管堵塞或肺出血水肿,有干酪物出现,进一步发生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2)风热犯肺,使肺阴液损伤而出现咳嗽、气喘,严重的导致肺出血水肿。(3)空气不洁,因通风不良,造成舍内二氧化碳、氨气蓄积浓度过大,严重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呼吸道粘膜损伤,分泌物增多,进而继发病原菌感染。(4)因管理适当,鸡舍通风量不足,机体长时间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导致心肺功能衰竭。(5)温病,即常见的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症状,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流感等,伴随咳嗽或呼噜。

寒邪束肺导致的呼吸道症状,发病早期治疗时当用辛温解表药,配合宣肺止咳药,如果是后期当清热解毒,配合止咳化痰,以快速控制死亡,降低经济损失。风热犯肺,初期当清热解表,配合润肺止咳药,弱到后期严重,当滋阴润肺,清热凉血;因管理问题造成的呼吸道症状,当首先改善饲养管理环境,再辨证用药;传染病发生时,首先考虑弥补生物安全漏洞,防止疫病扩散,其次再辨证用药。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宣肺止咳化痰是最常用的控制呼吸道症状的方法之一。

《伤寒论》经典方剂麻杏石甘口服液,其中,麻黄、杏仁所含的麻黄碱及杏仁苷等成分,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稀释痰液,缓解呼吸道症状[22],或根据其他症状,联合使用抗病毒较强类药物,如清瘟解毒口服液或银翘散,可同时有效针对呼吸道症状及郁而化热引起的病毒感染。

5.小结

    随着我国养殖业发展,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与疾病群发风险放大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与抗病毒化药无药可用的矛盾;流行病毒基因变异频率加快与疫苗开发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除了依靠科学饲养管理和疫苗防控,中兽药以其整体防控、多靶点调节、广谱安全、能防能治等诸多优势,日益在疾病防控(尤其是病毒病)中发挥重要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高效、安全、均一、稳定、方便、经济的家禽抗感染中兽药制剂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

同时也应该看到,家禽有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与发病特点,现代化的养殖环境也极大的区别于家禽天性所需的生长环境。因此在中兽药开发中,必须依据中兽药基础理论,并密切结合养殖环境的独特性和家禽区别于人的天然属性,认真严格辨证论治,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兽医药的优势,为绿色健康养殖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昕荣,陈素华,乔福元,等.金银花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41-2243.

[2] 张美芳,董岩.金银花黄芪溶液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2):156-157.

[3]李蓉蓉,王招定.金银花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J].浙江临床医学,2004,6(7):602.

[4]梁晓天.常用中药基础研究,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87-300.

[5]马双成,毕培曦,黄荣春,等.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定量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7):751-755.

[6]胡克杰,孙考祥,王碌璐.绿原酸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6):430-432.

[7]陆刚. 新世纪中兽药发展趋势 [J]. 中国动物保健,2003,54(8):16-17

[8]李剑勇,张继瑜,周旭正,等.中兽药研究开发所面临的挑战[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4):60-62.

[9]相 锋,杨安龙.中草药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J].中国家禽,2007,29(6):41-43.

[10] 蒋 红,王宏军,周铁忠,等.银翘天甘中药制剂抗鸡体内大肠杆菌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8):15-18.

[11] 夏薛梅,裴 春. 中草药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1998(3):5.

[12]苑 丽,胡功政.十一种中草药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1,6(1):20.

[13] 刘云海,王迎春 .中药抗内毒素活性初步筛选 [J].中药材,2000,23(12):762-764.

[14] 郎利敏,王克领,张立宪,等.10 味中药对畜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2011(3):6-8.

[15] 杜云良.牛至提取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J].中国家禽,2000,22(6):8-9.

[16]侯凯丽,翟利娟,葛佳静等.黄芪白术水煎剂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5):25-26.

[17]孙惠玲,苗得园,龚玉梅等. 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多糖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5,27(3):205-208.

[18]胡庭俊,高艳艳,陈炅然等. 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3):150-151.

[19]罗燕,邵永斌,谷新利等.黄芪多糖佐剂对鸡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27(5):13-15.

[20]刘天龙,郭世宁,刘钟杰. 中草药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家禽,2004(9):41-43.

[21]彭元丽,邹坤,陈国华.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39-140.

[22]黄丽萍,杨华永,韦益飞,傅应军,徐国良.麻杏甘石汤主要有效成分舒张气管环量效关系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4):468-47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