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与便秘关系及中医辩证施护
李张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便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及预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分析骨折患者引起便秘的原因及通过对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骨折;便秘;中医辨证施治;护理
【Abstract】Constip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fracture patients,which have a big impact on the patients illness recovery and prognosis,through analysis the causes of constipation and by discern patterns and institute treatments of TCM and nursing,it can be not only prevented effectively and relaxed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but also can reduce patients bad emotions,to improve the equality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patients illness recovery have a vit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Fracture;Constipation;Discern patterns and institute treatments of TCM; Nursing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排便少于2-3次);或排便次数不少,但粪便干燥难以排除;或排便次数不少,粪便不干,但排出困难[1]。便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骨折创伤、治疗和自身心理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生活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易发生便秘,尤其是需长期卧床治疗的骨折患者发生率为50%~70%[2],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折磨,而且给患者进食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到切口和骨折的愈合,增加患者的痛苦。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患者的便秘,通过分析总结引起骨折患者便秘的原因及通过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综述如下:
1、引起便秘的原因
1.1 心理精神因素 骨折受伤患者多数是因为发生意外所致,其发病突然,损伤痛苦,对手术及预后康复未知等使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应激和负面情绪可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功能减弱而发生便秘。此外,有的患者因担心在床上排便易污染床单、被套及病房空气,或怕别人嫌弃或不愿意增加他人麻烦而背上心理负担的包袱,而未能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刻意抑制排便,文化素质越高,条件越好的患者,敏感性越强[3]。
1.2 环境及体位改变 患者骨折受伤后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有的患者习惯蹲便或坐便,因意外骨折受伤突然卧病在床,而且要在床上大小便,极不习惯,尤其是大便,感觉用不上力而推迟排便;此外,出于治疗的需要,患者常需保持某种特殊的体位或姿势。如卧床、牵引、石膏固定、制动,骨盆、脊柱骨折患者还需睡硬板床等,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排便姿势、习惯,从而发生便秘。
1.3 饮食因素 患者及家属存在饮食误区,患者摄入过多精细、高蛋白、奶制品、产气类等食物,摄入富含纤维食物量少,使胃肠道蠕动迟缓,从而发生便秘。
1.4 伤口的疼痛 骨折受伤后或手术后,由于伤口的疼痛,有的患者不愿意活动或不敢活动,活动量减少,全身代谢产能降低,导致流向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胃肠道蠕动速度减慢,易引发便秘。
1.5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病人常易发生便秘,尤其是高位截瘫患者,脊髓神经受到严重损伤,致使支配肠道的神经机能受到严重破坏而发生机能失调导致便秘。
1.6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均可使患者发生便秘。
1.7 消化道系统疾病 很多消化道系统疾病可以引起便秘,如肠道肿瘤、肠道炎症、便秘型肠道易激综合征、直肠脱垂、肛门疾病等。
1.8 药物因素 临床上一些药物可导致便秘的发生,比如骨科临床常用的麻醉药及辅助药,镇痛药如杜冷丁、吗啡等,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或过度滥用缓泻药,降低了胃肠道功能,使肠蠕动减慢而发生便秘。
1.9 年龄因素 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的患者由于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如唾液、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降低;或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使直肠肌、上腹部肌肉萎缩,以致排便无力,大便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过长,所含水分大部分被肠粘膜重吸收,致使大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4]。
2、中医辨证施治
骨折后,由于失血,肠道津液亏虚,卧床后肠蠕动减弱,便秘症状更加明显。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病位主要在大肠,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肃,肺气壅滞,气滞不行,津液不布。脾肺气虚,推动无力,则大肠传导失司;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腑失通利;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便干难解;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传运无力,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导致便秘。
治疗上,中医认为以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保持大便通畅为原则。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所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
2.1 瘀血蓄积 症见:骨折后,尤其是胸部、脊柱、骨盆除骨折,伤后可见大便不通,腹满腹胀,腹中坚实,疼痛拒按,按之更甚,纳呆,口渴,发热,舌红苔黄厚而腻。治宜攻下逐瘀,泻热通便,方用大承气汤加减。
2.2 热盛津枯 症见:骨折后患者常有发热、面红身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伤后汗出过多,口渴唇干,大便硬,舌红苔黄燥,脉洪或滑数。治宜清热润肠,热盛为主者调胃承气汤加减,津枯为主者用增夜承气汤加减。
2.3 气机郁滞 症见:伤后患者情志失畅,或久卧伤气,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继而影响脾,致肝脾不和,症见胸胁痞满,嗳气频作,纳食不振,欲便不得,腹中胀痛,舌苔薄腻,脉弦。治宜调肝理脾,通便导滞,方用六磨汤加减。
2.4 气血两亏 症见:伤后久病气虚,或失血过多,或年老体弱,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晄白,失眠少寐,纳呆,排便努挣,但不干结,便后乏力,唇舌色淡,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润燥,偏气虚者,方用加味黄芪汤;偏血虚者,方用八珍汤加减。
2.5 阳虚便秘 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补肾温阳,润肠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减。
2.6 阴虚便秘 症见:大便干结,解时费力难下,头晕耳鸣,午后或夜间虚热,两颧潮红,心烦少眠,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增液,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汤加减。
3、日常护理
3.1 心理精神护理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可产生烦躁、紧张、忧郁、厌烦等负面情绪,家属及护理人员要注重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做好沟通工作,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及心理负担,保持心情舒畅,尤其是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时,要多鼓励患者,消除羞怯、紧张、害怕等心理障碍,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护理的依从性。
3.2 指导练习床上排便 指导患者每日做提肛运动,练习通过按压腹部、屏气、深呼吸等方式来增加腹压,促进排便;病情较重或高血压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病情突变;教会患者使用大小便器,演示放置和取出的方法。
3.3 营造舒适私人空间 排便时为病人营造舒适环境,冷冬梅[5]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如拉上屏风,要求相关人员暂离病房,打开电视机、水龙头和窗户,以掩护患者排便时发出的声音,必要时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下床使用便器。
3.4 合理饮食 正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向其家属做健康宣传,在保证患者营养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含粗纤维食物的比例,如番茄、玉米、薯叶等,避免食用甜制品、豆类、奶制品等食物,禁食辛辣、生硬、煎炸类食物,形成规律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以润肠通便,每日饮水量﹥2000ml。
3.5 合理使用药物 合理使用止痛药、缓泻药等药物。对于四肢单发骨折或普通骨折疼痛患者,可多用暗示转移其注意力或家属及陪护人员陪同其聊天等方法使疼痛减轻,尽量减少静脉止痛剂的用量和频率,减少便秘发生的概率;对于3~5天内未解大便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或中药保留灌肠,大便干结难解者可人工戴上手套掏便以进行辅助治疗。
3.6 腹部按摩 长期卧床易造成便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掌心紧贴脐周,先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给予腹部适当压力,力度由轻到重,速度适中,10min/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摩,步骤一样,10min/次,早餐后半h和晚睡前各做一遍,一天2遍,以加速胃肠部血液循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保持大便通畅。
4、体会
在临床实践中,我便意识到便秘是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可以发生在患者骨折初期,也可贯穿于整个治疗康复之间。患者骨折后,由于失血,肠道津液亏虚,或骨折导致体内淤血阻滞,经络不通,脏腑气机失调,或骨折后情志失畅,加之久卧伤气,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或久病损及肾阴肾阳等,均可使大肠传导失常,导致便秘的发生。轻则会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和心理上的负担,重则会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和骨折的康复。而在治疗当中,不经辨证,随意给患者使用泻药治疗,或重复使用灌肠药或导泻药帮助排便,会严重影响患者肠道的应激能力,加重便秘。严重者会导致医源性便秘[6]
。据靳艳通过对86例骨折创伤后便秘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后发现,患者便秘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有67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7]。
综上所述,便秘是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患者产生便秘的原因及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护,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取不同的治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柳更新,王建青,等.便秘不再烦恼[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 赵晓雨,李宜兰.骨科临床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5.
[3] 林兹凌,辛少芳.临床创伤骨折便秘发病原因调查[J].中国骨伤,2002,15(3):157-159.
[4] 陈经勇.中西医结合老年骨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3.
[5] 张安桢,沈敦道,等.骨伤内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9.
[6] 朱虹,王立新,李辉,等.老年人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5.
[7] 靳艳.骨折创伤后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