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温雯静
摘要: 双语教学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终身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本文在高职高专院校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中,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笔者发现由于语言的变化,在双语教材选择、课时安排、备课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就实施医学免疫学的必要性、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以及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双语教学; 高职高专
为培养即懂得专业知识又同时具备相当外语水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许多医学本科院校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然而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双语教学还待商榷[1]。笔者在高职高专院校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中,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发现由于语言的变化,在教材选择、课时安排、备课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探索一套紧跟时代需求、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符合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医学免疫学的必要性、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以及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浅谈如下。
一、医学免疫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全球化,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在医学信息交流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增加。免疫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成果大部分以英文形式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杂志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2]。《医学免疫学》教材中的英文字母和缩写很多,不理解字母背后的意义,单纯死记硬背学习的效果较差,通过双语教学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掌握重点和难点更牢固。当代医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的知识,及时了解免疫学最新进展,开展双语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最新进展,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
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知识,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分为 4 类: 一是全外型,又叫完全浸透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二是混合型,又叫交叉渗透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中英文交错授课。三是半外型,属于较初级的双语教学模式,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四是术语引导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中文教材,以汉语讲解为主,穿插英语术语[3]。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笔者先采用术语引导型讲解第一节课绪论。在第二节免疫系统时采用半外型与术语引导型相结合,课前发给学生们免疫系统的全英带翻译的纸质教材,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打好基础,用术语引导型进行讲解。在以后章节的讲解中如抗原、抗体、补体以及细胞因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时用混合型。在讲免疫应答和超敏反应时用给学生们发全英不带翻译的纸质教材,采用混合型和术语引导型相结合的方式。PPT均用中英文结合。
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习资源 高职高专学生存在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教材选用上如果单纯引入纯英文教材会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导致学生厌学,降低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先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在开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出英语兴趣班和普通班。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较为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日历,确定学生学习中必须用英文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探索出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关于教材的选择,本着内容难易适当、价格符合学生承受能力的原则,采用自编教材, 从原版英文教材中精选出与中文教材较为相近的章节和内容同时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针对性的编写教材中英文教材和全英教材。编写上还应该注重取长补短,贴合高职学生现状,还应针对医学免疫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编写双语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增强学生专业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关于配套资源,让学生关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我们教研室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扫码后,可观看到我们推送的英文视频以及我们制作的免疫学知识点微课程以及中英文文献等进一步补充学习。
3.2师资方面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双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更熟悉和习惯于母语教学方式,在接受英语作为教学媒体和手段时,势必存在一定的顾虑和担忧 ,对自己的英文水平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接受教师进行的双语授课尝试,这就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更要有娴熟的课堂教学技巧,要能够采用适当方式控制课堂教学,并恰当地取一些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能较高质量地完成授课任务,达到教学目标[4]。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升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笔者认为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双一流大学或国外医学院校进修学习,定期举行教师培训开办医学专业外语学习班,提倡双语授课教师积极主动自修原版医学专业书籍等是解决医学双语教学师资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3.3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高职高专药剂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后,教学难度增大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在教授学生进行医学免疫学专业词汇学习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外文文献查阅,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3.4 考核方式方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出平时考核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上回答问题情况、课后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课程结束时采用试卷考核,应该采用双语试卷,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专业词汇进行考核,并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型,鼓励学生英文作答并给予加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写作能力。
3.5 教学评价方面 目前人们对双语教学褒贬不一的态度, 很大程度上源于评估系统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估体制, 对提升医学生专业水平和专业外语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方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的执行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管理,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保证。笔者认为评价系统应为多元化和全方位。针对教师,除评价其授课能力外,还需评价其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水平, 比如能否用流利的外语准确讲解医学知识,能否用外文在课堂上与学生无障碍沟通和互动等。在学生方面, 除期末考试成绩外, 课堂提问成绩、病例分析报告、课外指定外文参考用书的阅读和笔记、小组学习讨论中的发言情况、课程结束后的全面总结以及实验报告等, 都应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讨论
高职高专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专业教师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不断的改进、探索和更新教学模式。当然,任何单独的一位教师或一门医学课程在双语教学中的成功或失败不能代表什么。双语教学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一线教师的眼光和视角要打开,学生的畏难情绪要疏而不是堵,不能否定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更不能放弃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小班到大班,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认知规律出发,寻找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授课教师更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督导的听课后反馈意见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和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意见,及时纠正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影响是长期的滋养和积淀,不一定都会立竿见影,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文献:
[1] 贺颖,李亚,姚启慧,等. 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31-133.
[2] 崔明辰.论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双语教学的不适应性[J]. 职业时空,2010,6(8):117-118.
[3] 曲燕,王振波,王建军. 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 高等理科教育,2014,2:104-108.
[4] 张轩萍,余红梅,徐丹丹. 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10( 1) :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