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翅蝽在华北地区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茶翅蝽在华北地区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赵元芹 李哲 岳良英 陈萌

(冠县林业局)

摘要: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严重,有的害虫不仅对植物造成危害,甚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应引起果农的重视。茶翅蝽别名臭大姐、臭蝽象、臭板虫、臭妮子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蝽科,是一种食性较杂、危害较广的农林果树害虫。胸腹部有个臭腺开口,故此人们通常称它“臭大姐”。茶翅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各种花卉和草坪同时也危害农作物,受害后的枝丫生长缓慢、发育不良、造成树势衰弱,果实被害后被害处木栓化,变硬,发育停止而下陷果肉变褐成一硬核,受害处果肉味道微苦,对绿化植物吸食花蕾、花瓣、叶片、嫩叶的汁液,使绿化美化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茶翅蝽  越冬成虫  生态习性   防治措施

近几年茶翅蝽对果树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弄清茶翅蝽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茶翅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别名臭蝽象、臭板虫、臭妮子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蝽科,是一种食性较杂、危害较广的农林果树害虫。

一、生态习性:因茶翅蝽的胸腹部有个臭腺开口,成虫若虫受到刺激惊动时臭腺就能分泌出挥发性的臭气并逃逸故此人们通常称它“臭大姐”,臭气并不是什么进攻性的武器,而只是自卫和抵御敌害烟雾,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华北地区常见的一种昆虫,喜欢阴的地方,成虫分布在窗帘容器等缝隙处,光线和室内温度高会吸引它的到来在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

二、危害物种:该虫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因为茶翅蝽并没有特别固定的危害物种,因此在植物丛间都有机会见到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梨、苹果、桃、杏、李等果树及白蜡、榆柳树、合欢、悬铃木、国槐、刺槐、泡桐、樱花等多种园林植物以及各种花卉和草坪同时也危害农作物,受害后的枝丫生长缓慢、发育不良、造成树势衰弱。在果树上对果实的危害最重,梨果危害率达30-90%,桃果达50%,苹果达20-40%,果实被害后被害处木栓化,变硬,发育停止而下陷,造成果面凹凸不平果实呈畸形果肉变褐成一硬核,受害处果肉味道微苦,梨果受害严重时形疙瘩梨或畸形果,失去经济食用价值,枣果主要表现为落果或缩果同时它们吸食花蕾、花瓣、叶片、嫩叶的汁液,使绿化美化效果大打折扣,并且由于刺吸式口器造成的树木伤口易被病菌感染(比如泡桐丛枝病主要传播昆虫就是茶翅蝽),极大影响了植物的景观效应所以茶翅蝽的危害应该引起人们重视。

三、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2~1.8厘米,三对足,身体扁平体色黑褐色头部三角形,向前凸起,头部背侧后方具一对微小的橙黄色,或橙褐色纵斑触角5节,最末一节末端2/3部分为橙黄色或橙褐色,部分个体在第二、三节尚有一段橙黄或橙褐色斑。具有一个很发达的刺吸式口器吃东西时,都是使用如吸管般尖尖的刺吸式口器,穿透植物表皮而吸取汁液。 前胸背板外缘有一枚尖锐的突刺,中央有一条横向的弧形橙黄色或橙褐色细斑上翅前半部呈革质,膜质部分在腹背交叠出深褐色三角形小盾片。臭腺的开口在其胸部,位于后胸腹面,靠近中足基节处,老熟若虫有着与成虫相似的外观。

2、卵:短圆筒形、似米粒大小,初产卵白色,近孵化时墨绿色,卵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不规则排列成块。

3、若虫: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长1.5毫米,头黑色,腹部橙黄色,各腹节两侧节间有一长方形黑斑,共8对,初孵若虫整齐的排列在卵块的周圈,2龄若虫体长3毫米,颜色变褐,腹部出现2个臭腺,随着虫龄增大,颜色逐渐加深,身体扁平。3龄若虫体长5毫米,棕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具有4对刺突,出现翅芽。4龄若虫体长8毫米,茶褐色、翅芽变长。5龄若虫体长约10~12毫米,翅芽伸达腹部第三节后缘,深褐色与成虫相似。

四、发生规律:成虫几乎全年可见,但冬季数量较少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果园中或在果园附近的建筑上的缝隙、树洞、土峰、石缝等处越冬。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陆续出蛰。在造成为害的越冬代成虫中,大多数是在果园中越冬的个体,少数是由果园外迁移到果园中。越冬代成虫可一直为害至6月份,春夏季为繁殖期6月上旬多数成虫迁出果园,到其他植物叶背面产卵,卵期一般7-10天,常可在树叶背面看到一颗颗白色或墨绿不规则排列的美丽虫卵块,6月中、下旬孵化第一代若虫,刚孵化的若虫围聚在已空壳的卵旁。在6月上旬以前所产的卵,可于8月以前羽化为第一代成虫。第一代成虫可很快产卵,并孵化出第二代若虫。而在6月中旬以后产的卵,只能发生一代。在8月中旬以后羽化的成虫均为越冬代成虫,8月下旬开始寻找越冬场所,到10月上旬为入蛰高峰成虫陆续潜藏越冬。越冬代成虫平均寿命为301天,最长可达349天。在果园内发生或由外面迁入果园的成虫,于8月中旬后出现在园中,为害后期的果实。
  五、防治措施 1增强树势 应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虫力,减少落叶,降低危害。8-10月份天气干旱的年份,加强肥水管理尤为重要,在管理粗放的果园,茶翅蝽的害果率达90%以上,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2、物理防治:(1)利用该虫集聚越冬的习性,在9-10月份成虫越冬前和春季越冬成虫出蛰期在房屋门窗缝、屋檐下、向阳背风处、墙面上爬行停留时,进行人工捕杀。2)在建筑物的缝隙处收集成虫。(3)夏季在炎热的中午前后,该虫多群集于树木枝干背阴处静伏不动,也可采取人工捕杀。(4)成虫产卵期或初孵若虫,查找卵块和初孵的若虫摘除,或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5)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危害期清晨摇树坠落,进行人工捕杀。(6)在空房内将纸箱或废水泥袋子折叠挂墙上,诱集大量的成虫在里面越冬,第二年成虫出蛰前集中收集。(7)茶翅蝽危害果树嫩梢或果实较轻时,园里摘除卵块和群集的若虫,在生长季节(在花后 30 天左右对果实、果穗进行套袋减少危害,套袋前喷一次杀虫杀菌药剂,待药液干后再套袋是减轻果实受害的很好方法。

3、生物防治:(1)保护自然天敌,常见的草灵可以取食茶翅蝽的卵。(2)沟卵蜂是茶翅蝽卵期的优势天敌,在茶翅蝽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绿化果品的需求增加,生物防治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目标。虽然沟卵蜂卵在茶翅蝽卵内寄生率高,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寄生蜂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5-7月份若虫期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对天敌无杀伤的药剂防治若虫,利于保护茶翅蝽天敌,是传统的利用生物控制茶翅蝽危害有效的方法
   4、化学防治:(1)在果实危害较轻时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当危害果实严重时,喷施5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若虫发生初期,即6月中、下旬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因为这个时期茶翅蝽若虫只能爬行,不能飞抓紧时间于若虫未分散之前喷施6%吡虫啉乳油3000倍至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脂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3 4 月下至 5 月上旬的茶翅蝽成虫出蛰期,50%的对硫磷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连喷3次,杀死越冬成虫。同时将各种作物的保护带一同喷药,防效更好。(4)用蜂蜜加高效氯氰菊酯按照10:1的比例配成毒饵,涂在果树的2-3年生的大枝上,诱杀茶翅蝽的成虫。(5)在成虫越冬期,将果园附近空屋密封,用“敌敌畏”烟雾剂或25%对硫磷微胶囊加3倍的锯末进行熏杀。同时在有茶翅蝽发生的房子屋里一定要注意卫生,角落多清理,放上樟脑丸,或者喷洒杀虫剂,清理角落,不要堆积垃圾,植物等等。

如果不小心皮肤粘上臭味,用橘子皮(最有效)涂抹,或者醋也行擦拭能起到缓解作用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