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保花保果剂在枣树上的应用试验
李如纲
(盐山县农林局 河北 盐山 061300)
摘要:枣树发芽晚落叶早,叶片生长期短,花期却相对长,落蕾、落花、落果严重,一般座果率仅1%。近几年,河北北方在枣树花期干、热、大风等不良气候导致花粉的寿命缩短萌芽力下降,造成授粉受精不良引起脱落,再加上枣农掠夺性生产,用开甲、施赤霉素削弱树势。本文对使用新型保花保果剂来解决枣树开花期遇到高温、低湿的干热风时,枣树坐果率低、产量低、果实品质下降等进行了试验。通过三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保花保果剂能有效抵御干热风,提质增效。
关键词:新型 保花保果剂 枣树 应用试验
枣树受树体营养和环境条件影响,落花落果现象十分严重。枣农在高温、干旱无雨天气下,通过增加喷施赤霉素(俗称“920”)、2,4-D、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次数来增加坐果,枣树初期坐果数量较大,树体消耗的营养过多,造成枣果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借鉴专利产品新型保花保果剂分别连续三年在当地冬枣、曙光1号、金丝小枣上进行应用试验,从外观上看,枣果大小均匀,焦花轻,单果重和产量增加,提质增效。
1、试验材料
试验设计:试验地选择在盐山县金丝小枣产区韩集镇郑桥村。郑桥村是盐山县枣树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地力肥沃,无公害管理标准高,供试品种为曙光1号、当地冬枣、金丝小枣,管理相对一致。株行距3m×5m,区组设计,每5株为一试验小区,重复4次,以常规管理的枣树为对照。
2、试验方法:
2.2.1、以改接6a曙光1号枣树为试材,在开花前(5月下旬-6月10日)选择无风的上午九点前下午四点后喷施一次4000倍枣树保花坐果剂;在幼果期(7月14日)复喷一次;在果实生长期(7月28日),果实白熟期各再喷一次,全年共喷4次。9月下旬果实全红后随机摘取500个果进行称重,计算单果质量,并用手持测糖仪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月上旬采收期对试验树单独采收称重,计算单株产量。见表1:
表1 枣树保花坐果剂对曙光大枣果实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处 理 |
平均单果质量/g |
可溶性固形物/% |
平均单株产量/kg |
产量增加/% |
枣树保花坐果剂 |
12.9 |
27.8 |
18.4 |
7.07 |
常规管理 |
11.1 |
27.2 |
17.1 |
|
2.2.2、枣树保花坐果剂对冬枣果实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在盐山县郑桥村冬枣园内进行,以15a生的改接冬枣树为试材,5株为一试验小区,重复4次,以常规管理为对照,试验园枣树株行距3m×3m,土壤为壤土,树势中庸,树下管理水平良好。在枣树盛花期前(5月下旬-6月10日)喷施一次4000倍枣树保花坐果剂;在(7月14日)幼果期复喷一次;在果实生长期(7月28日)、白熟期(8月中旬)各再喷一次,全年共喷4次。9月底果实着色后随机摘取1000个果进行称重,计算单果质量,并用手持测糖仪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月上旬采收期对试验树单独采收称重,计算单株产量。见表2:
表2 枣树保花坐果剂对冬枣果实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处 理 |
平均单果质量/g |
可溶性固形物/% |
平均单株产量/kg |
产量增加/% |
保花坐果剂 |
12.25 |
32.05 |
41.98 |
5.76 |
常规管理 |
11.30 |
30.08 |
39.56 |
|
2.2.3、枣树保花坐果剂对金丝小枣果实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在盐山县韩集镇郑桥村枣园内进行,以10-15a生的枣树为试材,3株为一试验小区,重复4次,以常规管理为对照,试验园枣树株行距3m×5m,土壤为壤土,树势中庸,树下管理水平良好。在枣树盛花期前(5月下旬-6月10日)喷施一次4000倍枣树保花坐果剂;在(7月14日)幼果期复喷一次;在(7月28日)、白熟期(8月下旬)果实生长期各喷一次,全年共喷4次。9月底果实着色后随机摘取1000个果进行称重,计算单果质量,并用手持测糖仪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月上旬采收期对试验树单独采收称重,计算单株产量。见表3:
表3 枣树保花坐果剂对金丝小枣果实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处 理 |
平均单 果质量/g |
可溶性 固形物/% |
平均单株 产量/kg |
优质果 产量/kg |
优质果 产量增加/% |
保花保果剂 |
5.44 |
34.7 |
28.87 |
13.53 |
8.33 |
常规管理 |
4.91 |
33.9 |
19.62 |
12.49 |
|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示范,在标准化管理条件相对相同的基础上,在曙光1号、当地冬枣、金丝小枣盛花期、幼果期、果实生长期、白熟期连续使用4次枣树保花坐果剂,不仅可减少落花落果,有效提高果树的坐果率,而且还可有效促进果实增大,改善外观指标,提质增效,提高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实用农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指南 中国农业出版社 方萍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