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416医院呼吸科 杨宗艳, 贺晓雪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方式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对肺功能证实为重度及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医护模式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指导。实验组:采用的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FEV1% pre, FEV1/FVC;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价;康复心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临床症状,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 FEV1/FVC;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及康复心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康复心理评价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一体化模式更好地为患者做好肺康复指导及督查,改善患者活动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在全世界当前死因中居第4位。有专家预言到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进行性肺功能下降。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旨在减缓肺功能的下降,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肺康复作为一线非药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1-2]。只有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有机联合为一体,患者才会在肺康复中取得更好地效果[3]。故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肺康复中应运而生。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有效医疗护理干预,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肺康复锻炼,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对肺功能证实为重度及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00例。诊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为依据,肺功能为重度及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例,55-82岁,平均年龄( 65.52± 5.35)岁,病程 5-20年,平均(8.58±3.27)年。实验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4-81岁,平均( 66.38± 5.42 )岁,病程4-21年,平均(9 .25±3.32 )年。1.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具有有效交流沟通能力。(3)能够配合简单运动训练。(4)对本次研究处于知情状态,且自愿配合。2排除标准:(1)语言沟通障碍慢阻肺患者。(2)不配合的慢阻肺患者。(3)排除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4)不能完成肺功能检查者(5)患者有骨骼及肌肉疾病,妨碍参与运动者。所有患者均愿意配合该项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ug 1吸BID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4.5/160 ug 2吸BID),对比分析“传统医护模式”(对照组)和“医护一体化模式”(实验组)两种方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效果。对照组实施传统医护模式进行肺康复,即医生下达相关检查医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药物使用,予饮食营养及心理护理等肺康复指导。康复治疗师完成患者的康复锻炼。出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进行肺康复8周后再行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价(CATl量表);康复心理评价(SDS量表),患者满意度测试。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肺康复,具体方案如下:①成立肺康复小组:由主管医生,医疗组长,康复治疗师,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制定医护一体化的肺康复流程及分工与合作内容。②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流程:由主管医生,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康复医师共同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查房,康复前评估。共同制定肺康复实施内容及步骤。每周对实验组患者的肺康复进程及经验和不足之处开会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患者出院前再由主管医生,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康复医师进行出院前评估,制定出院后的肺康复方案。出院后肺康复管理:建立呼吸科肺康复微信群,由护理组长担任群主,发送相关肺康复知识及回答患者问题,并指导患者肺康复。行肺康复8周后再行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 FEV1/FVC;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价;康复心理评价,患者满意度测试。③肺康复内容:护士独立进行的肺康复内容:呼吸训练,体位管理,健康教育,饮食营养指导,心理护理,气道管理部分内容(如扣背,体位引流,吸痰,指导有效咳嗽咳痰,雾化吸入。)指导药物使用。协助肺康复医师进行肺康复内容:运动训练,胸廓放松训练,部分气道廓清术[5]。④对于肺功能较差,肺康复进展慢的患者请求上级专家予指导。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效果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如肺功能等指标,予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主要肺功能指标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两组患者肺康复锻练前后肺功能比较( ±s )
组别 |
时期 |
例数 |
FEV1(L) |
FEV1/ FVC(%) |
对照组 |
肺康复前 |
47 |
1.08±0.37 |
55.32±8.75 |
肺康复后 |
1.12±0.42 |
58.67±9.36 |
||
实验组 |
肺康复前 |
50 |
1.08±0.39 |
55.41±8.94 |
肺康复后 |
1.23±0.45 |
60.13±9.91 |
注: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康复前FEV1(L) ,FEV1/ FVC(%)比较P>0.05,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康复后FEV1(L) ,FEV1/ FVC(%)比较<0.05,有明显变化。
2.2两组患者在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生活质量(CAT)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康复心理评价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两组患者肺康复锻练前后CAT评分及6MWT比较
组别 |
n |
CAT评分 |
6MWT(m) |
|||
肺康复前 |
肺康复后 |
|
肺康复前 |
肺康复后 |
||
对照组 |
47 |
32.12±2.15 |
30.06±2.84 |
|
311.47±11.66 |
318.68±15.38 |
实验组 |
50 |
31.97±2.31 |
25.89±3.16 |
|
318.54±12.52 |
326.7±14.96 |
注: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康复前CAT评分, 6MWT(m)比较P>0.05,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康复后CAT评分, 6MWT(m)比较<0.05,有明显变化。
2.3两组患者康复心理评价与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三
两组患者肺康复锻练前后康复心理评价及满意度测试结果比较
组别 |
n |
SDS 评分 |
患者满意度评分 |
||
肺康复前 |
肺康复后 |
肺康复前 |
肺康复后 |
||
对照组 |
47 |
66.47±8.72 |
61.82±7.43 |
90.37±9.56 |
92.28±8.85 |
实验组 |
50 |
65.99±8.17 |
58.37±7.89 |
91.11±7.52 |
95.87+6.47 |
注: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康复前SD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P>0.05,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康复后SD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比较<0.05,有明显变化。
另外对照组有3例患者8周后未遵从指导行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实验等测试,退出了实验研究。
3讨论
我国人口众多,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数量占我国慢性病患者总数的第四位。2017王辰院士在其《中国慢性气道疾病负担与诊治现状》报告中示:2018年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4550万,占全球26%,慢阻肺患者死亡人数占全球慢阻肺导致死亡人数的28%,居全球第二位。2017GOID指南指出肺康复作为一线非药物治疗方法。肺康复对慢阻肺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健康行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如何提高肺康复功效又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医护一体化模式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共同查房,共同评估,共同制定康复方案。首先从形式上让患者体验到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尽职尽责,让患者从情感上愿意接受和配合肺康复锻炼[6]。再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及日常生活方式教育,患者更容易建立健康行为及健康生活方式。2医生护士及康复治疗师从不同领域提供专业的知识及指导锻炼,患者对肺康复更具有信心,也更安全[7]。3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既分工明确,又相互沟通协作,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整体的肺康复。同时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了肺康复理论和能力,丰富了临床康复经验。4医护一体化模式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共同查房,这样医生护士和治疗师更了解患者病情,同时更了解病人,这样制定的肺康复方案最符合患者个人的特质,更能取得更好地肺康复效果。5护士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模式中能学习到更多的肺康复知识和技能[8-9],能及时回答患者的肺康复问题,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满意度。6微信平台的运用更有利于护士督促患者进行肺康复,同时能及时更新补充相关知识,患者更能获益。护士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播放音频视频,科促进患者进行肺康复,使肺康复不中断,同时患者也能通过成功例子获得信心。医护一体化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分析问题,弥补了传统医护模式的“单打独斗”不足。更能发挥协同作用及团队作用,更有利于慢阻肺患者肺康复。
4结论
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改善康复心理评价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模式值得推荐用于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康复。
参考文献
[1] 邱亚平.王楠.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3073-3075
[2]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yategy for the diagnosis ,
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5)[EB/OL].[2016-3-18].http//www.gold慢阻肺.com
[3]李圣杰.徐习.y医护一体化合作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12(28)827-829
[4]魏文丽.构建医护一体化康复方案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07:108-109
[5] 王涛.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6,36:160-162
[6] 杨敏,刘朝辉.心肺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改善截瘫患者心肺功能和焦虑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185-188
[7]邹坤,倪朝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0):550-553
[8]李欢,宁宁,马莉,陈丽佳.护理人员对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评价[J]护理研究,2012,11(28)3040-3041
[9] 郑宏兴,傅科峰.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好的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3):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