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出血的健康护理
周兰
内容摘要:目的 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按压止血方法,增强患者静脉血管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 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加强静脉穿刺输液的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病区患者健康宣教。结果 通过护理方面的干预及对家属及患者健康宣教,穿刺拔针后出现皮下出血、青紫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不但能减少患者皮下出血,青紫的情况,而且保护了患者的静脉血管,减少了护理操作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质护理得到提高。
关键词:穿刺技术;拔针;皮下出血;按压方法;健康宣教
中国是静脉输液大国,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最基本的操作之一,输液也是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疗手段。目前,临床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忽视该项操作,往往因为“赶时间”拔针后没有加强巡视,使穿刺拔针后出现皮下出血、淤血、青紫,造成二次穿刺困难,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的不信任,护患矛盾加深,顾此失彼。
1、基本现状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7年1月1日-2017年5月30日住院病人共行静脉输液穿刺治疗的患者3014次,其中平均穿刺天数15天。在我科室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患者使用的是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其中发生静脉穿刺拔针后发生局部皮下出血、淤血、青紫的患者30岁以下的68例,31-80岁的47例。
1.2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常见影响因素
1.2.1 缺乏正确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变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身体素质水平下降,病人呈上升趋势,医护人员与病人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管床比严重。经常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杂、多,没有充足的时间给每位患者进行拔针后按压止血、并且没有这方面引起相关的重视,而将这个拔针后的护理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来完成。患者和患者家属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没有掌握这方面技能。没有做到正确的按压方法,同时因按压部位面积过小、按压时间过短和边按边揉等诸多造成皮下淤血。
1.2.2 操作难度大 随着医院为服务行业的意识深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来到医院就诊,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常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护士,我只能这只手输液,另一只手我要拿东西,不方便”,“护士你看我这根血管又粗又直,就打这根血管”,“护士我不想要小针头,我要大的针头输液快”。往往由于患者的不合理要求造成护士操作难度增大,血管选择、穿刺针型号与血管不相符。
1.2.3 静脉血管保护意识差 静脉穿刺选择无计划,由于人体组织结构错综复杂,人体表面血管分布多弯曲,血管短且细小狭窄,位置分布不合理,使血管选着困难,同时由于患者肥胖、身体水肿和脱水造成血管暴露不明显,充盈不良使穿刺困难。人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的先天条件就会随着年龄增长成反比,穿刺难度就会增加。如果有好的血管就会反复的扎。
1.2.4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患有血液病,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白细胞减少症造等,凝血功能弱,凝血时间增长。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不好,血管细小,不容易穿刺。
1.2.5 针头自行脱出和划破血管 由于天气原因患者出汗,患者如厕,针头固定不佳,患者改变输液体位等原因造成输液管牵拉,使穿刺针脱落或针头刺破血管壁,同时一些患者输液完毕后自行拔针,没有及时发现,按压不及时造成皮下渗血[1]。
2、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拔针后造成的皮下淤血,尤其大面积的皮下淤血需要很长时间的修复、并且给以后的治疗也带来很过困扰,不但给患者带来疼痛和恐惧紧张,而且给后续治疗穿刺增加难度,许多患者把这种现象迁怒于护士,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认为这个护士是“新人”,是“实习生”。下次穿刺输液、拔针不让同一护士操作治疗。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热情的对待患者,护理操作中遇事要沉着冷静,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当我们是患者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能够一个技术好一点的护士给我穿刺,不愿意在扎第二针,所以我们要理解患者的行为,从而去改正自己的思想。我们以减轻静脉穿刺紧张感与危机感,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中做到静脉穿刺“一针见血”,避免多次反复进针。在拔针的时候可以多沟通交流,说一些其它方面的事情,分散分散患者的注意了。
2.2 提高规范专业操作技术 作为护士,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消除由操作者导致静脉穿刺造成多次反复进针,重复穿刺过度伤害血管,引起皮下出血。因此加强护士穿刺技术的培训,在静脉穿刺操作中认真仔细的选好静脉,遵循静脉穿刺原则,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对长期注射者应有计划地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在穿刺时要注意保护血管,比如两只手换着穿刺,或者两根静脉患者穿刺。
2.3 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在静脉穿刺后,护士要加强病房巡视查巡,提高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对由于天气过热造成的排汗增多,针头固定不稳等,造成针头脱落的情况,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早期治疗。
2.4 加强职业道德 在静脉穿刺和拔针过程中要有高度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尊重患者,平等待人。遵循基础护理操作原则,做好护患沟通避免盲目听从患者的要求,严格做好三查七对,避免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在护理操作时选择合理的护理操作方法,合适的血管,输液针头型号符合个人病情需要,忠于职守,对护理工作负责。
2.5 指导患者正确的按压方式 静脉穿刺处由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为15°-30°,静脉穿刺后皮肤穿刺点和血管壁穿刺处大多相有足够的压迫范围。有时候根据患者的情况要亲自示范,一直到患者明白为止,一定要细心,耐心[2]。
2.6 规范拔针方式 在穿刺后拔针时按压力度如果过重,锋利的针头斜面边缘与血管壁会充分接触,引起血管切割导致血管的破裂,针孔伤口增大,不易闭合,血液内渗、外渗,因此先拔出钢针后再按压针眼,并且在拔针后不要用力按压针眼,以免引起不适。
2.7 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在患者住院以及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放松的治疗环境,环境质量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它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光线过暗、温度过高和过低、湿度过重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造成患者情绪不佳。因此要做好病区环境控制,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度,湿度以50%-60%为宜。避免和减少温度过高造成排汗增多,针头固定不稳,温度过低血管不充盈,增加穿刺难度。
3、健康教育
3.1 不换人按压 在拔针后常为交换式按压止血,如果拔针的时候是护士一手拔针,另一只按压,然后再转交给患者或家属按压止血,由于在转接按压过程中人员变换按压力度不同和在转接过程中按压位置错动,造成皮下出血,因此在拔针时教会患者自己全程按压止血,直至无出血。
3.2 三指止血 由于静脉穿刺输液时针头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而且要扎入静脉,并且进针是是存在一个角度问题。所以皮肤表面的进针部位并不一定与就是血管壁上的进针部位,按压时用一根手指按压范围过小仅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并未按压住血管上的进针部位,因此在按压止血时应用三个手指压住穿刺拔针处,就是沿血管的方向进行按压。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3]。
3.3 按压时间5min 有时造成皮下出血、淤青,因为部分患者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正常人出凝血时间是3-5分钟,在穿刺拔针后大多数患者一般仅按压一分钟就不在继续按压,结果造成止血不完全。因此按压时间不少于5分钟,年龄大或者血小板异常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应相对增长。
3.4 禁止边按边揉 由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小部分的患者在穿刺拔针后会边按边揉,穿刺拔针后穿刺部位的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穿刺部位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用三个手指压迫才能起到止血作用,按压的时后万万不能揉,轻柔容易造成按压穿刺次点错动,出血出不仅不能止血,反而会加速出血,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按压穿刺拔针处只能按压不能揉[4]。
3.5 着舒适宽松的衣物 由于天气因素,冬天天气温度低多数患者喜穿袖口紧的衣服,保暖好,长由于穿刺拔针后衣服没有及时放下对穿刺手臂勒得太紧,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引起渗血。因此在穿刺拔针后按压止血时要及时拉下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好穿医院统一发的病患服。
3.6 皮下出血、淤血后的护理 在拔针后有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淤血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冰敷,减少皮下於血的扩散,24小时后用热毛巾敷并加以按摩淤血处,帮助淤血消散。在24小时内应保持穿刺拔针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洗澡和洗桑拿。以免造成再次感染。
四、参考文献
[1] 吴胜梅,王金明.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B):73.
[2] 侯惠湘,蒋冰等.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当代护士,2003,11(4):66
[3] 刘杏仙,梅怡明,王恒,吴惠芬.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51-52.
[4] 张桂芹,何桂芝,贾心红.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1,6(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