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蔬菜根肿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陈爱华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303)
摘要:本文介绍了白菜生产的连作障碍病害之一——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正确的症状识别,针对发病条件综合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为供白菜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lub Root Disease on Cruciferous Crops
Chen Ai-hua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uZhou, FuJian 350303)
Abstract The club root disease is one of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cabbage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correct symptom identification of club root disease. In the meanwhile, w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various studies under the pathologic conditions. Finally, we have put forward practical control measures. In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lated documents provided, we wish to offer some angles in the research of club root disease.
Key words Cruciferous; Club Root Disease; Occurrence Regularity; Control Technology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在我省发生较为普遍,是白菜生产中连作障碍病害之一。发病田块蔬菜品质下降,大幅度减产,发病重的田块甚至造成绝收,特别是高山反季节地区,近年来该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荒田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闽候县、屏南县、寿宁县等白菜根肿病发生严重区域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病症状相似,两者极易混淆,农民在生产上难以识别,造成农药选择不当,甚至采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防治,造成了农药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为了更好地正确识别病害,对症下药,本文根据多年来人事农药田间试验观察的实践及综合评价同行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套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1 症状识别
1.1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为芸苔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后引起的[1]。在发病初期,地上部份植株表现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植株矮小,病株叶色逐渐变淡,中午凋萎下垂,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全株枯死。病株根部肿大呈瘤状,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球形或近球形,两面凹凸不平,粗糙,后期表皮开裂或不开裂;侧根上的瘤,多呈圆筒状,手指状;须根上的瘤,数目多,并串生在一起。到发病后期,易被软腐细菌等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味,终致整株死亡。
1.2 根结线虫病的症状
十字花科作物根部受根结线虫侵染后形成根瘤或根结,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侧根上,病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剖开根结,内部有许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一般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的新根,再度侵染则形成根结状肿瘤。 轻病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矮小,叶片萎蔫,渐黄枯,严重时全株枯死[1]。
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条件
2.1 耕作方式对病害的影响
该病菌属于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7年[2],连续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易发病且重,新开垦田地发病轻。
2.2 土壤中的温、湿度对病害的影响
该病发生的土壤温度为10~30℃(适宜温度为19~ 25℃), 土壤相对湿度为60 %~98 %(适宜相对湿度为70 %~90 %)[3]。因此,低洼积水地和水改旱的田块容易发病。
2.3 光照与生育期对该病害的影响
播种后第2和第3周的光照水平对根肿病的严重度影响最大,温度对发病率影响最大(其中第2周的温度可能起到最重要作用),可能导致最大严重度的第2、第3周的最佳光照为600W·hm-2·d-1 , 若日均温≥ 19.5℃,则接近100%植株发病[3]。
2.4 土壤中PH对病害的影响
土壤PH值在5.4~6.5之间,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易诱发病害;当PH值在7.2以上时病害发生减轻[4]。
2.5 微量元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土壤中缺钙和硼,粘重土壤透气性差利于发病[5]。
3、防治措施
3.1 农业措施
3.1.1 选用抗病品种:连续种植高抗根肿病的白菜品种,会引起根肿病生理小种的变异,如夏阳白菜在2007年之前,高抗根肿病,是我省大白菜的当家品种之一。之后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反映,该品种也会引起白菜根肿病甚至造成绝收。因此,要轮换使用抗病品种。目前我省除了夏阳白菜外还有今锦(金锦)白菜、似锦白菜以及大丰1号(较感软腐病)。据赵利民等报导抗根肿病的白菜品种还有文鼎春宝、京春CR3、金峰3号、京春CR1、亚非4号、CR金山、CR韩雅、秦春2号[6] 。建议引进试种京春CR3、金峰3号。
3.1.2 培育健壮无病苗:选择新土,或基质土育苗,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避免在低洼易积水的田块育苗。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机械穴盘点播育苗方式可节省种子和劳力,其基质可自行配制或市场购得。
3.1.3 田块的选择:尽量选在排灌方便的田块,如前茬水田,种植前要深翻,要破坏其泥浆层。熟地种植可利用夏日高温翻晒土壤。据刘亚培等报导土壤日光灭菌达4周以上,可以显著减少土壤表层10cm以内的根肿病休眠孢子的数量,还可以显著降低前6周内的发病程度[5]。坚持深沟高畦,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粘重土壤透气性差,要适当拌些细石,增加土壤透气性。根据土壤的PH值,可用草木灰、生石灰或熟石灰进行调节。据潘月华等可用土壤调节剂氰氨化钙轻病田75-100g.m-2,中度病田100g.m-2,重病田100g.m-2以上[7],或用根宝丰土壤调理剂45-90g.m-2[8],也可施用蛋壳粉未和土壤按1:5混合,既增加营养,又可达到调节土壤中的PH值,以达到控制的目的[9]。另外,土壤中的PH值不宜高于7.3,否则将会影响白菜的正常生长。
3.1.4 合理轮作:在重发病地块上持续休耕或种植抗根肿病的白萝卜可以有效地降低根肿菌休眠孢子的生活力,而种植菠菜、马铃薯、草莓和洋葱对降低根肿菌的数量几乎不起作用[5]。水旱轮作间隔2a(年)的控病效果可达72.06 %,与旱地轮作间隔6 a(年)的控病效果基本一致;水旱轮作间隔3 a(年)的控病效果可达90 %以上;水旱轮作间隔4 a(年)或旱地轮作间隔8 a(年)以上, 田间几乎不发病, 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10]。
3.1.5 合理施肥,增强抗性
3.1.5.1增施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能够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中可能带有根肿病的病菌。可使用喷施宝有机水溶肥500倍, 10%腐殖酸(特优根)水剂1500倍液喷施。
3.1.5.2 补充微量元素,增强抗病力:钙、硼会影响根肿菌休眠孢子的活力,抑制根肿菌的初级侵染,而且即使是在感病后施用,仍可以降低发病程度。可选用赛金肥的钙硼合剂800-1200倍液喷施可达到补钙硼的效果。在大量出苗阶段根外追施微量元素混合物,并配合施用氯化钾(100kg·hm-2),既可提高植株抗根肿病的能力,又可大幅度增加产量[5]。特别是大雨过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被冲刷,因此及时补给很重要。
3.1.6 加强田间管理,减少重复感染:移栽时选择晴天进行,淘汰弱、病苗, 灌溉选择不带病菌的净水,病田不宜漫灌。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可用生石灰撒病穴, 病株要集中消毁, 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 防止病菌的扩大蔓延。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的时候,注意排水防涝。
3.2 化学防治
3.2.1种子处理:选用药剂进行种子处理的必须对种子是安全的,播种前可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外,可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SC)500倍浸种5-10分钟,剩余的药液均匀拌与育苗土中。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8g.kg-1(每千克种子用8 克药剂),枯芽孢杆菌(孢子浓度1×106 个·mL-1)水乳剂(EW)80ml.kg-1,40%多菌灵·福美双WP8g.kg-1,50%福美双WP4g.kg-1,50%多菌灵WP4-6g.kg-1进行拌种[11-13] 。
3.2.2 土壤处理:种植前几天可选用10%氰霜唑SC2000倍、75%百菌清WP500-800倍、53%精甲霜灵锰锌可分散粒剂(WG)500-800倍浇淋土壤、50%氟啶胺(福帅得)SC1-2g·m-3、70%代森锰锌WP 35-75g·m-3、50%甲基硫菌灵WP50-60g·m-3进行与土壤均匀搅拌。在农药应用过程,发现保护性杀菌剂效果较好。建议保护性药剂与50%氟啶胺SC轮换使用。使用50%氟啶胺SC兑水8000-10000倍,在移栽时每穴灌水250-300ML,同时搅拌穴内土壤后移栽,防治效果较好。
尽管五氯硝基苯、福尔马林(甲醛水)处理土壤对白菜类根肿病效果不错[10,15-22 ],但由于其慢性毒性及残留问题,不建议在蔬菜上使用[23-24] 。
3.2.3 大田药剂防治:以上的药剂均可用于大田防治,一般要防治2-3次,一般移栽后一周,10天后再用一次药剂,或在白菜结球初期再用一次。如果使用氟啶胺,不要让药液接触叶片,否则可能会造成药害。
3.3 生物防治
3.3.1 可用水杨酸诱导不结球白菜提高其抗性,最佳施用时期和浓度为一叶一心期施用0.6 mmol·L-1[25]。
3.3.2 用12.5%阿扎霉素AS500-1000倍,在大白菜播种后5d第一次用药,之后每隔7d施药1次,共施药3次,可达到防治效果[26]。
3.3.3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防治白菜根肿病,在白菜根肿病未发生或发病初期(移栽成活后,即营养生长前期)用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液灌根,视土壤干燥程度每株浇灌药液200~250mL[27-28]。
3.3.4可用生防菌A316(灰红链霉菌)和生防菌A10(链霉菌中的灰褐类群),在播种前7d,播种后10d,播后25d,每穴浇灌药液200-250ml[28]
3.3.5 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制剂100~200倍液处理苗床土壤,不仅使白菜提早出苗、促进幼苗生长等促生作用,同时能有效防治根肿病造成的倒苗和根部发病[29]。
在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在防治上抗病品种是首要,农业措施是基本,生物防治是重要措施,农药防治是补充,建立安全的综合防治体系,实现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乡居民的蔬菜安全供给。
参考文献
[1] 苏武斌. 十字花科根肿病及根结线虫的识别与防治[J]. 长江蔬菜. 2005, (3) :29-29
[2] 吕佩柯, 李明远, 吴钜文, 等. 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8, 187 -188
[3] 孙保亚, 沈向群, 郭海峰, 等.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05(4):34-37
[4 ] 路凤琴, 冯蓓芳, 陆圣杰, 等.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治理新技术研究示范[J]. 上海蔬菜, 2016(4):36
[5]刘亚培,王芳展,胡帅, 等.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2 (5) : 694-697.
[6] 赵利民,靳博红,万国娜,等. “ 七字” 措施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63(7): 69-71
[7] 潘月华, 冯培芳, 沈佩莉, 等. 庄伯伯等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试验[J]. 上海蔬菜, 2004, 6:53-54
[8] 孙道旺, 杨群辉, 杨明英, 等. “根宝丰”防治白菜根病技术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04, (4) : 35-36
[9] 张铉哲, 候思宇, 郝璐. 蛋壳粉未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J]. 北方园艺, 2015,18:118-121
[10] 王海燕, 杜一新, 梁碧元.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治理技术. 中国蔬菜, 2008, 2:60
[11] 岳海梅, 巩文峰, 张新军, 等. 林芝地区普通白菜(小白菜)根肿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中国蔬菜, 2011, (18):81-83
[12] 岳芹湘. 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云南农业, 2013, 10:25-26
[13] 俞华根.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实用防治技术与方法[J]. 蔬菜, 2008, (2): 20-21
[14] 陈小春. 几种药剂防治白菜根肿病效果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05, 4: 36-37.
[15] 李灿红,徐舵,李明, 等.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J]. 中农技推广, 2003, 4:50-51
[16] 尚慧, 杨佩文, 董丽英, 等. 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技术[J]. 植物保护, 2009, (35): 157-159.
[17] 宋小慧,赵利民,陈红红, 等. 8 种药剂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比较[J]. 长江蔬菜, 2014, 16:63-65
[18] 许勇男, 金春姬, 葛亮. 不同时期土壤消毒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J]. 江苏农业科技, 2011, 39(5): 163-164
[19] 妙晓莉, 孙丙寅. 太白县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探析[J]. 蔬菜, 2017, 9:72-73
[20] 黄元贵.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3): 111
[21] 李惠明, 潘月华, 沈明. 龙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规律及测报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 1999,(9):15-16
[22] 王以燕, 李富根, 袁善奎. 五氯硝基苯登记和使用简况[J]. 农药, 2012, 51(1):75-77
[23] 刘晓漫, 曹坳程, 王秋霞. 建议我国重视五氯硝基苯的应用风险[J]. 植物保护, 2018, 44(3):1-5
[24] 高倩倩. 外源水杨酸诱导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的生理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5] 白亭亭, 杨群辉, 李铭刚. 植保抗生素阿扎霉素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 2018,44(1):210-214
[26] 余山红,王会福,张顺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西兰花根肿病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2,(7):1008-1009.
[27] 孙良菲, 任佐华, 彭沙莎, 等. 白菜根肿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防治效果评介. 湖南农业科技, 2013,(01):84-87
[28] 王靖, 黄云, 姚佳. 两株根肿病生防治放线菌的鉴定及其防病效果[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3):2692-2700
[29]王保通, 陈宏, 申雪雪. 解淀粉芽孢Ba168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效果研究[J]. 陕西农业科技, 2016,62(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