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以《小组工作》教学为例
李辉
(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门主干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组工作中技巧与方法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情景教学模式以其操作性强、有针对性、浅显易懂的特点, 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研究者尝试了在《小组工作》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设计并参与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丰富其活动经验。
关键词:社会工作;情景教学模式;小组工作
Abstract: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Social Work Specialty
Group work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methods of social work. Group work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ork students must take compulsory courses. How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group work is the focus of this course.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is widely used in education teaching because of its strong, targeted and easy to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ers tried to use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group work course to allow students to design and participate in group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skills and enrich their activity experience.
Key words:social work;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Group work
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的模拟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学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意境,把学生带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中。情景教学所展现的广远意境能够激起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组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分析了情景教学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如何更好的去应用它,以达到教学目的。
小组工作主要培养学生在专业价值观和社会工作实务伦理原则的指导下, 有目的地运用干预策略和小组过程,来帮助个人、小组和社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理解成在小组生命周期中,由小组工作者主持的一系列活动。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小组各个发展阶段,参与小组活动, 协助推动小组的发展和组员的成长。
一、情景教学模式在《小组工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从事服务个人、团体、社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活动中,既要保证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社会工作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来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具体案例中,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专业,它需要大量的理论去支撑,所以在学习社会工作理论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理论抽象而难以理解,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 最终的目的就是在现实案例中进行运用,所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将社会工作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具象化、实物化,让学生在情境参与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运用学习过的理论。近几年沙盘的运用在社会工作中很流行,适用于任何年龄,它是一种很好的学生情景实践练习,通过服务对象对沙具的摆放,使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完全展现出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者的情境分析,解决服务对象内在的心理问题。
3、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效率达到最优化
纯理论性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枯燥乏味, 主要是由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以及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如果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当中, 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习就会变得较为轻松。学生也能够在课堂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4、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实情景中不是单独的考察学生某一章节或某个具体的技巧,实际情景更需要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对各部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导致知识成零散性、独立性的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所以学生可以在参加情景模拟中发现自己某一块理论知识掌握的欠缺度以备及时去补充,再去应用,这样通过不断的情景模拟有助于对理论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存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情景教学模式小组工作中的运用
小组活动是小组工作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建立工作者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通过小组“破冰”活动,可以打破小组尴尬或沉默的氛围,为小组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建立组员间的信任关系,提高小组凝聚力。小组活动多数是以团体游戏的形式呈现,笔者在讲授《小组工作》课程过程中,在每节课开始前十分钟安排了小组游戏环节,一方面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本文以加强组员之间信任关系的“盲人走路”游戏为例来分析情景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信任关系的建立是提高小组凝聚力,小组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小组活动初期应指导组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盲人走路”游戏规则具体如下:两人搭档,一人为“盲人”,一人为“导盲犬”,导盲犬为盲人指路,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指定的行走路线,在游戏过程中盲人与导盲犬之间不能有语言交流。分组情况:挑选6名同学分为两组:A“盲人组”和B“导盲犬组”,其中。盲人组A1同学在导盲犬组中挑选自己熟悉或信任的同学搭档,A2和A3同学由教师指定导盲犬组搭档。最终结果,A1同学与B3同学搭档(熟悉关系,对照组);A2同学与B1同学搭档(不熟悉,实验组)。行走路线:从教室(教学楼6楼612教室)出发,A1同学从教学楼东侧楼梯到达一楼,返回教室;A2同学从教学楼中间楼梯到达一楼,返回教室;A3同学从教学楼西侧楼梯到达一楼,返回教室。游戏结果:A1同学最先返回教室,其次是A3同学,最后是A2同学。
游戏结束后六名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盲人组学生指出在游戏之初无法完全信任导盲犬,试图用自己对教学楼的印象完成该任务,但在上下楼梯过程中非常困难,后尝试信任导盲犬的指引,因为两者之间不用用语言交流,在初期配合并不顺畅,如什么时候下一个台阶,什么时候转弯,如何表达等问题。在配合过程中A1同学表示因为与搭档比较熟悉,慢慢能够信任导盲犬的指引,在返回途中比较顺利。但是A2、A3同学表示很紧张,不能完全信任搭档,多数是靠对教学楼结构的熟悉完成该任务。导盲犬组学生认为感受不到搭档对其的信任,不听指引,盲目行动,表示很无奈,并很气愤。导盲犬认为自己一直试图引导盲人的行动,并密切注意盲人的安全,非常期待盲人的配合,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这次游戏,“盲人组”与“导盲犬组”同学都表示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一环节。
三、情景教学模式在小组工作中运用的程序
第一,创设情景。情景教学模式以情景模拟为主线,所以情景是主要切入点,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后由教师创设出现实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让学生打下扎实理论基础。教师创设情景时要与具体教学目标相结合,如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领导技巧等应创设不同的场景以达到学校目的。
第二,认知情景。认知情景要求学生对情境中的角色形象、人物心理、活动细节等都要进行认真揣摩,符合情景要求。学生通过情景认知,对所学知识形成表象运用,并且在头脑中提前预演知识运用情景,为真实运用打下扎实基础。
第三,情景模拟。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所创设的情景进行实践演练,学生可以自选角色展开个人、两人、小组、全班活动,可在情景中对理论进行实操,将理论牢记于心。
第四,理论运用及反馈。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适时矫正,而且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检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师应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挥,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模拟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及时适当的矫正方式,无论错误与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会正视成功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