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问题及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ultivat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蒲晓湘 刘珍杰
摘 要: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是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养成土壤培育不够,学生意识唤醒不够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薄弱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对学生文化素质养成进行意识培养、提供多样养分和保证给养渠道是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养成教育工作的重点。
Summary: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quality is a basic project related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weak cultur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lack of attention,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soil, and insufficient awakening of students 'consciousness. How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provide various nutrients and ensure the supply channel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education work of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文化素质 养成教育
Keywor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ural 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作者简介:蒲晓湘(1973-),副教授,四川西充人,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电力技术教育。
刘珍杰(1972-),教授,湖南常德人,研究方向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72051)
2017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JY201715)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1]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方面起到极端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2]可以说,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基础工程在于做好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程。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
1.知识储备的深度不足
经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当贫瘠。此次问卷共有某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303名一、二年级的学生参与,涉及的问题非常基础,基本上是一些常识性内容,且问卷采用选择题型。但,学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却非常不乐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如下:不能完整选出中国四大名著的有2位同学,占到了0.66%;不能完整选出古中国四大发明的有14位同学,占到了4.62%;不能完整选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有166位同学,占到了54.79%;不知道中国国歌名字的有67位同学,占到了22.11%;不能完整选出自然科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的有139位同学,占到了45.87%;不知道电影人物冷锋是电影《战狼2》里面的人物的有64位同学,占到了21.12%;不知道钢琴是非中国古典乐器的有19位同学,占到了6.27%。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问题内容虽然都是涉及一些基础性的文化素质问题和文化现象,但调查结果却能充分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素质知识储备方面的严重不足,甚至可以说是贫瘠,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速度和成才质量。
2.能力锻炼的严重短缺
由于文化素质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相关能力的锻炼就显得力不从心,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相关文化素质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据调查了解,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对学生的课外文化素质活动开展进行运作。以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该校有学生社团27个,配备指导教师的仅仅3个。其中体育类社团有10个,文化活动类社团13个,科技类4个。一年内以上协会共开展活动24次,其中体育类社团活动12次,其它类社团活动12次。可以看出,学生社团中文化素质社团较少,且学生社团文化素质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文化素质能力锻炼的系统性设计基本没有,对学生社团文化素质活动指导老师的配置基本缺失,对学生社团活动文化素质质量的评价基本放任,从而导致学生文化素质能力锻炼的严重短缺。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系统性的短缺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指导人员的短缺导致了能力锻炼指导的无序,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了质量保证的缺失。文化素质能力锻炼保障条件的严重短缺,必然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养成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也将深刻影响到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养成质量。
3.素养表现的粗俗不堪
知识储备的不足与能力锻炼的短缺最终导致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养表现的粗俗不堪。在校园内,经常可见到的校园不文明现象:随处乱贴、乱丢垃圾、穿拖鞋上课、践踏草坪、宿舍里大声喧哗、私拉乱接、课桌墙壁乱涂乱画、课堂上吃早餐、食堂插队、损毁图书、公共场所衣冠不整、男女交往不文明、公共场所流动吸烟等等。在校园外,经常可见的不文明表现: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横穿马路、不爱护公共卫生乱丢乱放、不遵守校纪校规深夜晚归、娱乐场所酗酒放纵等等。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素养表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般在校内存在的现象都会在校外得到延伸,在校外存在的现象也会在校内找到相关的源头,共同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但,作为大学生来说,校内的素养表现应该在两者中占主导地位,对校外的行为起到决定作用。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的不文明表现,最终都会体现在他人和社会对行为人自身综合素质的负面评价,甚至会成为一票否决的决定因素,严重影响到行为人的专业素质发挥的机会获得,从而失去应有的机遇。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重视是成功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普遍经验。[3]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推动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点,在认识上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当不够。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一心围绕专业建设转,有项目首先想到的是支持专业建设,有资金首先想到的是投入专业建设,配置人员首先想到的还是专业建设。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态度是报告中必须放在首位,执行中放在次位,投入上放在末位。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要求是平时不要添乱,关键时要能出彩。因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各个层面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也就不可能开展好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因为学校领导的重视度不够,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就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这种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的阻碍了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因为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时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更不要说把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水平了。
2.养成土壤培育不够
《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意思是说,广泛分布在田野中的土壤,是能者致富的基础。说明土壤很宝贵。特别是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没有土地,就没有一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也需要良好的土壤。根据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土壤可以包括课程教学、活动教育、环境熏陶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但是,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这四个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对28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调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时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总学时上,占约1%的有3所,占约2%的有4所,占约3%的有5所,占约4%的有1所,占约5%的有5所,占5%以上的有10所;课程开设权限归学校的有21所,占75%,在院系的有7所,占25%。可以看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时在专业总学的比重还比较小,多数都在5%以下。竟有25%的院校没有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纳入学校统一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就没有给予素质教育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应有的地位,这种不重视素质教育课程的态度非常有害。[4]文化素质活动教育方面,很多学校没有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文化素质活动体系;活动的开展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价,基本处于学生自娱自乐的状态;文化素质环境塑造方面,不是围绕学校的核心特色文化进行打造,而是按照普通园林的要求进行安排,基本处于山水园林状态;制度保障方面,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强调重要性的抽象文件,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学生文化素质养成保障措施。
3.学生意识唤醒不够
众所周知,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它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也就是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时意识的能动能够进一步提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就在意识里存在这样的现象:认为专业素质是决定饭碗生计的问题,必须重视;身体心理素质是革命的本钱,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是获得他人认可的基本保障,比较重视;而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很多学生从根本上就没有意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5]更没有意识到文化素质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也有些同学隐隐约约感到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想要重视,想要改变,但是不知道如何改变如何提升,在文化素质的提升渠道方式方法上缺乏唤醒。学生文化素质意识唤醒的不够制约了学生发展的高度,制约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同时更会制约学生发展的自觉持续性。
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建议与对策
1.意识培养是首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共产党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共产主义意识,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战胜的信念,教育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忠诚。[6]这说明意识将会影响信念从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当一个人拥有了共产主义意识,那么他就会产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在意识和信念的支持下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忠诚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学生文化素质养成这项工作,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如何唤醒学生的文化素质意识。什么是文化素质意识呢?笔者认为,文化素质意识是人们对文化素质在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的反映。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学生了解文化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就是说要唤醒学生的文化素质意识,让学生逐步对文化素质重视起来。唤醒学生文化素质意识是做好学生文化素质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文化素质意识能够解决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持续力问题,学生一旦具有了文化素质意识,他会自觉且持续地关注自身文化素质,并努力改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养成持续力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它既解决了学生对文化素质的基本态度问题,也解决了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动力源问题。所以,只有解决了学生文化素质意识问题,学生才能自己重视文化素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只要解决了学生文化素质意识问题,学生就能找到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途径和动力。
2. 养分多样是关键
一般意义上的养分,是指有营养的物质或化合物,尤指被绿色植物摄取的和有机合成中应用的化学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养分供给的必需满足和内容丰富多样决定了生物成长的健康状况。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来讲,养分应该是一切能够帮助学生文化素质养成形成积淀的课程、活动和制度等。养分供给内容的多样性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时必需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好顶层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本校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目光短浅,应以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为最高标准。总体来说,课程供给是基础,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应的文化素质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做好两个服务,即开设的文化素质必修和选修课程要为学生素质发展服务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只有提供了相应的课程,才能为学生的文化素质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学生的文化素质活动才能有正确的指导。活动供给是关键,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否有效地形成,不仅仅在于他学到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关键还要看他是否具有体现较高文化素质的实际行动。所以,只有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文化素质,在实践中体会领悟文化素质的魅力,进而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制度供给是保障,学校必须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制定必要的相关制度,对课程的开设、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场地和人员的保障。只有用规范的制度才能确保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得到持续建设和有效提升。
3. 给养渠道的多维
渠道(英文为channel)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教育的渠道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养分流通的路线。学生的文化素质意识有了,学校也准备了丰富的学生所需要的文化素质养分,但如何有效的供给给学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给养渠道是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模式,即中心扩散型、环抱浸润型和金字塔型。中心扩散型,就是以养分的提供者为中心,将养分普施给围绕的接受者。这种渠道的典型就是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生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师的知识传授获得丰富的文化素质养分。这种渠道最大的优势就是直接,以点带面,影响面广,学生能够快速得到规范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环抱浸润型,就是将养分的提供源施撒在接受者的周围,让文化素质教育的养分慢慢浸润、慢慢影响、慢慢作用。这种渠道的典型就是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打造。高职高专院校通过打造体现本校“一训三风”的校园文化环境,融入学校专业的行业背景文化和典型企业文化要素,让学生在校期间体验感受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渠道最大的优势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且长久绵长。金字塔型,就是以养分的供应者为塔尖,从上至下进行层级式的浇灌养分。这种渠道的典型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各类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将校级活动、系级活动和班级活动串联起来,教师直接指导校级学生社团活动,校级学生社团指导系级学生社团活动,系级学生社团指导班级活动,从而覆盖所有学生。指导教师提供活动内容和活动规范,进行过程控制,掌握活动评价标准,保证活动质量。这种渠道的最大优势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只要唤醒学生的文化素质意识、学校领导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素质养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多维叠加的实施渠道,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达到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要求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406/20140600660060.shtml
[2]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年4月10日)教高司[1998]2号.
http://www.110.com/fagui/law_118646.html
[3] 领导重视是关键.http://www.zgxxb.com.cn/jrpl/201109280010.shtml
[4] 刘珍杰等.高等职业院校素质课程调查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1-4.
[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强调文化自信.
http://news.youth.cn/sz/201710/t20171013_10865256.htm
[6] 沃斯特里科夫【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 人民出版社1956.02,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