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中的实地观察与培训
汪雅倩
【摘要】目的 评估新入职护士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医护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培训,观察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某医院新入职30~60 d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SBAR沟通能力实地观察表对2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实地观察与评估,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建立医护沟通的SBAR模型,并在工作中进行了运用,结果 经过培训后,30名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考核全部合格,新入职护士在医护沟通中能比较熟练并广泛使用SBAR沟通模式,医护双方满意度明显提升。 结论 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在医护间运用不足,系统、规范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SBAR沟通能力,更好促进医护间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SBAR沟通; 观察
新入职护士由于缺少社会阅历、临床经验,以及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在与患 者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据报道,临床护理工作中80%的纠纷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1]。因此,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沟通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2016年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中明确提出,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沟通交流能力。沟通能力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之 一[2]。
SBAR最初被应用于医护之间紧急情况下的沟通[3。]现在在日常医护沟通工作中正常使用。有学者就曾通过相关研究发现,SBAR模式能够在医护双方等级、文化程度、学科背景等差异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完成沟通,并且对发生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和处理[4]。在临床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传统交班模式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时,只作陈述缺乏对问题的分析。使得医生普遍认为护士受教育程度低、难沟通,不专业[5]。沟通能力是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6],在医护沟通时应用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率。本研究对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2018年新入职30~60 d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28名,本科1名、大专29名,年龄19~23(21.6±1.12)岁,入职时间32~51(42.15±1.91)d。
2 研究方法
2.1 制订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实地观察表
在查阅文献基础上,根据SBAR标准沟通模式的四个维度,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护理教研室在此基础上自行制订了SBAR沟通能力实地观察表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分为“有 / 正确”及“无 / 错误”两类,见表1
表1
SBAR能力实地观察表
观察项目 |
有/正确 |
无/错误 |
达到以下所有标准 |
未达到“有/正确”中的任何一项 |
|
现状 |
1、正确、完整陈述当前发生了什么事件 2、病人一般情况陈述正确 |
1、陈述不完整或不正确 2、未陈述 |
背景 |
1、病人的临床背景掌握准确,即知晓与病情相关的病史掌握 2、能准确向医生陈述 |
1、陈述病史与疾病无关 2、未陈述 |
评估 |
1、评估病情准确 2、陈述依据与患者病情相符 |
1、评估病情不准确或与病情不相符 2、陈述依据与病情不相符 |
建议 |
1、对病人当下的处置得当 2、向医生的建议合理并可实施,理由充分 3、充分尊重医生 |
1、处置不得当 2、给医生的建议不合理或者与病情不符合 3、给医生提建议时不尊重医生 |
2.2 评估新入职护士寻求帮助能力
2.2.1成立观察小组并选择评估者
遴选护理部及临床科室带教老师6名。遴选标准:①从事护理工作≥6年,护师及以上职称;②承担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1年;③观察力敏锐,善于发现问题;④在科室带教或者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及护理部双向评价为“优秀”的老师。
2.2.2评估方法
将遴选的老师分为3组,每组两名。每组教师分别于培训前与培训后对自己负责的1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实地观察,共观察30名新入职护士。培训前的观察选择在新入职护士入院工作后的第2个月进行,培训后的观察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内完成。在实施实地观察前,由护理部负责对此6名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包括实地观察内容、实地观察评估标准、实地观察评估的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教师的角色是作为第三者进行观察,观察中需避免对护士进行言语评判,避免在语言、表情等方面影响新入职护士的个人决策。观察时,采用统一SBAR沟通能力实地观察表进行观察与记录,每名护士被观察2次,每次观察时间为30-40 min。3组于同一时间开始分组进行观察,并于规定的时间内结束。培训前实地观察评估结果见表2。
表2
新入职护士培训前SBAR沟通能力实地观察评估结果
观察项目 |
有/正确 |
无/错误 |
存在的具体问题 |
现状 |
11(36.7%) |
19(63.3%) |
1、陈述不完整或不正确18名(94.7%) 2、未陈述1名(5.3%) |
背景 |
8(26.7%) |
22(73.3%) |
1、陈述病史与疾病无关12名(54.5%) 2、未陈述10名(45.5%) |
评估 |
10(33.3%) |
20(66.7%) |
1、评估病情不准确或与病情不相符10名(50%) 2、陈述依据与病情不相符10名(50%) |
建议 |
11(36.7%) |
19(63.3%) |
1、处置不得当10名(52.6%) 2、给医生的建议不合理或者与病情不符合5名(26.3%) 3、给医生提建议时不尊重医生4名(21.1%) |
2.3培训新护士SBAR沟通能力
2.3.1培训方案
护理部根据老师实地观察评估结果制定培训方案,建立医护沟通的 SBAR 模型,由实地观察老师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一次培训于第一次实地观察结束后2周内完成,具体培训方案如下。
2.3.1.1对发生事件的陈述能力,现状描述,即病人的一般情况(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目前的病情状况等)
在培训第一周第一天进行,内容包括:①病人“十知道”的汇报程序②分享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或者常见不舒适的案例。③讲授并示范陈述事件时应完整清晰,包括地点,人物,主要问题及患者求助的目的。
2.3.1.2对发生背景的判断能力,病人的临床背景是什么,即与病人病情相关的病史(病人的主诉、疾病史、过敏史、饮食情况等)
在培训第一周的第一天进行,内容包括:①熟悉病人病史的重要性②病人阳性体征及异常
2.3.1.3对病人病情的评估能力
在培训的第一周第二天进行,内容包括:①讲授内/外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技巧②给出临床案例,护士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报告值、给氧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由老师进行点评并完善。
2.3.1.4对于病人当下情况处置能力及建议能力。
在培训第一周第二天进行,内容包括:①加强专科知识的巩固与学习,临床常见问题的处理。②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避免同时使用的药物。③给医生提建议的注意要点。④讲授常见疾病的护理处置。⑤给出临床上典型案例进行分享,由护士来给予相应的处理,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3.1.5建立适合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的 SBAR 模型
建立医护沟通的 SBAR 模型,组织护士进行全面学习,给出案例,由每名护士根据模拟的情景,分别写出需要向医生汇报的SBAR内容。检查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时,是否按照SBAR的内容执行以及发现执行中的问题。
2.3.1.6对汇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再次培训
于培训的第一周第五天进行。
2.3.1.7实施医护一体化情景演练
在培训的第二周第一天进行。沟通案例选取工作中典型案例,如①时间:2016 年 9 月 22 日,地点:呼吸内科病房,病历:病人闫 ××,胸闷憋气、咳嗽 6 天,加重 2 天伴发热,以肺炎、冠心病收入院。入院后医嘱给病人应用消炎,平喘、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治疗。病人有青光眼病史。如何利用SBAR沟通模式向值班医生汇报?
②1位护士正在值晚班,晚11时左右,一位肺部感染、慢阻肺患者家属报告患者突然胸闷、气促、反常呼吸。护士一人值班,值班医生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另外一位急症患者。值班护士如何利用SBAR沟通模式向值班医生汇报?
为使医护间的沟通更加和谐有效,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培训小组对医生至少进行1次SBAR沟通模式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实施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医生配合时的注意事项等。演练时医生积极参与,事先掌握案例,护士汇报时积极配合。演练结束后首先由演练者先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医生对其表现进行点评并指导。最后由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指导。改善后再次演练并拍摄视频,供全院学习。
2.4 再次评估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
于培训结束2周后对参加培训的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自然工作状态下的再次实地观察,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
2.5评价指标
2.5.1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SBAR沟通能力评估结果比较(表3)
表3
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SBAR沟通能力评估结果比较[n=30]
观察项目 |
正 确 培训前 |
人 数 培训后 |
X2 |
P |
现状 |
11(36.7%) |
21(70%) |
15.23 |
<0.0 01 |
背景 |
8(26.7%) |
22(73.3%) |
42.52 |
<0.0 01 |
评估 |
10(33.3%) |
25(83.3%) |
18.52 |
<0.0 01 |
建议 |
11(36.7%) |
24(80%) |
16.72 |
<0.0 01 |
2.5.2医护双方满意度调查比较
用自制的医护满意度调查表(表4)调查医护双方满意度,从信息准确简洁、沟通条理清晰、掌握患者病情、双方默契配合、护理人员准备充分分5个方面进行评价,该调查问卷总分15分,每个方面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依次记3,2,1 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表4
医护满意度调查表
评价内容 |
评价及分数 |
||
满意 3分 |
一般 2分 |
不满意 1分 |
|
信息准确简洁 |
|
|
|
沟通条理清晰 |
|
|
|
掌握患者病情 |
|
|
|
双方默契配合 |
|
|
|
护理人员准备充分 |
|
|
|
2.6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描述性资料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后对比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培训前后评估结果。
3 结果
经过第1次全面系统的培训及后期针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培训以及实施的医护一体化情景演练后,30名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考核最终全部合格。
4、讨论
4.1、SBAR沟通在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中的研究现状
4.1.1在国内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难以扩大覆盖面,SBAR标准化模式在护理实践中尚未普及应用。国内医疗现状SBAR沟通模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所要求[7]。在国内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不等,对于SBAR沟通模式的掌握能力也不一 样,SBAR沟通模式在国内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难以扩大覆盖面[8]。张倍倍等【9】在研究中发现,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实践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我们应在在建立标准化沟通模式 的同时建立健全培训体制,通过各种工具来多途径宣传SBAR沟通模式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应不断加大SBAR沟通模式的宣传力度,扩大培训体系。
4.1.2、尚无统一、标准化的SBAR模式评价指标
SBAR沟通模式强调重点注重结果缺乏针对性,在国内缺乏对SBAR沟通模式的细化的评价方式[10].本文通过使用自行制定的SBAR沟通能力实地观察表对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进行实地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3、缺乏适合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的 SBAR 模型
新入职护士作为刚进入医院的新群体,各方面能力都有待提升,现在的培训及科室工作中缺乏标准的针对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的 SBAR 模型。后期我们将制定并完善适合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的 SBAR 模型并合理运用。
4.1.4、SBAR培训模式及内容相对单一
目前的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法等,而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够针对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的四个维度采取采取相应的培训,后期我们将采取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反思教学、小组讨论、实训演练、临床实践等。
4.1.5、培训缺乏医生参与
SBAR模式是一种团队之间的沟通工具,而在护理实践中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较少,仅仅对护士进行培训尚且不够,尚未充分发挥SBAR模式的优势。实施SBAR沟通模式需要医生的配合、理解和支持,以增强护士的自信心。赵辉等[11]建议,为使医护间的沟通更加和谐有效,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培训小组对医生至少进行1次SBAR沟通模式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实施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医生配合时的注意事项等。本次运用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4.2新入职护士普遍SBAR沟通能力不足,且SBAR沟通在医护间运用不普遍、不规范。
从表2 可以看出,新入职护士普遍SBAR沟通能力不足,SBAR沟通的四个维度都存在欠缺,合格率较低。
4.3培训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SBAR沟通能力
本研究在实地观察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新入职护士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间的沟通现存的主要问题专门设计了系统课程,并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了规范化培训,效果显著,表3的结果显示,第1次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在SBAR沟通能力的4个维度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说明本培训方案中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的设计与安排是合理的、有效的。
4.4 SBAR沟通方式有助于医护和谐团队的建立
培训中调查发现,医生非常欢迎SBAR沟通方式, 因为护士能够主动地汇报患者相关信息,使他们能够快速地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特别是年轻医生,护士的报告可以帮助他们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从而对患者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置。 SBAR沟通方式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促进了良好医护团队的合作。
4.5培训难点及后期需完善之处
本研究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后SBAR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第一次培训后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后期实地考核后针对性采取培训及医护一体化情景演练后,才达到预期目标。本研究只针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了培训,培训覆盖面不够大,后期我们可以借此次培训成功的例子,后期制作专门视频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同时,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医护沟通中SBAR沟通能力的运用,后期我们可以更广泛的运用SBAR沟通,如SBAR沟通在交接班中的运用、SBAR沟通在患者转运中的运用等。适合新入职护士的SBAR沟通模型仍需不断探索与改进。
5、结论
本研究采用实地观察表对30名新入职护士工作情景下的SBAR沟通能力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其存在问题制订了针对性的系统化培训课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了培训,通过第1次系统化的全面培训和第2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情景演练等,参与培训的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全部通过考核。新入职护士医护沟通中能比较熟练并广泛使用SBAR沟通模式,由表5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医护双方满意度明显提升。5个维度即信息准确简洁、沟通条理清晰、掌握患者病情、双方默契配合、护理人员准备充分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此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新入职护士SBAR沟通能力,也极好的提升了医患之间的满意度,为医护双方更好配合工作打下了基础。
|
表5
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医护满意度结果比较(x ± s,分)
评 价 内 容 |
培训前 |
培训后 |
t |
P |
|
信息准确简洁 |
4.03±0.84 |
4.63±0.92 |
2.889 |
<0.05 |
|
沟通条理清晰 |
3.56±0.86 |
4.38±0.82 |
4.140 |
<0.05 |
|
掌握患者病情 |
4.03±0.84 |
4.63±0.92 |
2.889 |
<0.05 |
|
双方默契配合 |
4.17±0.66 |
4.78±0.95 |
3.164 |
<0.05 |
|
护理人员准备充分 |
3.98±0.84 |
4.42±0.93 |
2.106 |
<0.05 |
|
参考文献
[1] 路星星,赖粼,刘义兰.护患沟通满意度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7,32(13):92-95.
[2] 勾洋,石群,汤月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9):3241-3243.
[3] HeinrichsWM,BaumanE,DevP.SBAR ‘flattensthehierarchy’amongcaregivers[J].Stud Health TechnolInform,2012,173:175-182.
[4] RandmaaM,MartenssonG.SBARimprovescommunicationand safetyclimateanddecreasesincidentreportsduetocommunica-tionerrorsinananaestheticclinic:aprospectiveinterventionstudy[J].BMJOpen,2014,4:1-8.
[5] 孙丽丽,邓仁丽,沈 丽 娟,等.SBAR 沟通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3):12-16.
[6] McelroyLM,LadnerDP,HollJL.Theroleoftechnologyinclini-cian-to-cliniciancommunication[J].BMJQualSaf,2013(7):1-3.
[7] 贺莲英.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5):159-160.
[8] 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9]张倍倍、张艳、韩二环等.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全科护理,2016,14(6):1646-1648.
[10] 孙丽丽,邓仁丽,沈 丽 娟,等.SBAR 沟通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3):12-16.
[11]赵辉,姜海燕,范志红.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 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