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眼底血管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眼底血管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张小娟1,王小琴2,李应东3,邹蕴4刘翠清5

通讯作者:李应东

1.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甘肃 兰州7300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ICU

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系,     甘肃 兰州730000

4.新疆军区总医院)

通讯作者: 李应东( 1962-) ,男,博士生导师,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第一作者: 张小娟( 1983-) ,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本课题为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编号:1606RJYA233

【摘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水平、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眼底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的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种证型,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进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胰岛素水平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且肝火亢盛证组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总胆固醇在高血压病各证型间存在差异,且阴虚阳亢证组的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甘油三酯在高血压病各证型间存在差异,且肝火亢盛证组的高油三脂低于于其他3组;眼底病变情况在高血压病各证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发生眼底1级病变所占的比例最高;阴阳两虚证发生2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胰岛素水平;眼底血管病变;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并发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损害。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眼底病变。本文旨在通过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间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及眼底病变的差异,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新的依据。

1临床资料

2016年3月至2017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心内科、高血压专科门诊及病房的高血压病患者300例,其中男17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62.16±10.381)岁。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1]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分为以下4型:①肝火亢盛型。主症: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②痰浊壅盛型。主症:眩晕头痛、头痛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③阴虚阳亢型。主症:眩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滑。④阴阳两虚型。主症:眩晕头痛、耳鸣如掸、心悸气短、腰酸腿软、夜尿频多、失眠多梦、筋剔肉膶、畏寒肢冷、舌淡或红、苔白、脉沉细或细弦。

2观察方法

指标:所有患者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定,并计算体重指数。血压的测量方法:受试者休息15min后,取坐位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连续3次,每次间隔2min,取其平均值。

空腹胰岛素水平的测定:隔夜禁食10h以上,于次日清晨采血样。空腹血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放免法。

眼底分级:根据Keith-Wagener-Bavker法和Seheie法将本病眼底病变分4级:第1级:视网膜动脉痉挛期;第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期;第3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期;第4级:高血压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期。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

3结果

2.1高血压病各证型所占比例。

高血压病各证型所占比例 (%

证型

     例数

        比例(%

肝火亢盛证

     70

     23.0

阴虚阳亢证

     65

     21.6

痰湿盛证

     63

     21.0

阴阳两虚证

     102

     34.0

由(表1)可见,高血压病各证型组中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最高,痰湿壅盛证比例最低。

2.2高血压病各证型间一般情况比较。

高血压病各证型间一般情况比较 

证型

例数

年龄

体重指数

肝火亢盛证

70    

50.87±12.339

24.37±1.858

阴虚阳亢证

65    

54.49±10.733

23.71±2.391

痰湿盛证

63    

60.65±7.684

23.49±3.174

阴阳两虚证

102    

71.94±5.499*

23.64±2.321

P

 

P=0.000

P=0.081

*与其他证型组比较,P<0.01。

由(表2)可见,高血压病各证型组间在年龄存在显著差异,阴阳两虚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高血压病各证型组在体重指数不存在差异(P0.05)。

2.3高血压病各证型间性别分布比较。

 表3 高血压病各证型间性别分布比较(%

证型

例数

    男性%

 女性%

肝火亢盛证

70

57.1

42.9

阴虚阳亢证

65

61.5

38.5

痰湿盛证

63

38.1

61.9

阴阳两虚证

102

68.6

31.4

P

 

           P=

0.332

         由(表3)可见,高血压病各证型组间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高血压病各证型间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

高血压病各证型间空血糖、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 

证型

例数

血糖

胰岛素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肝火亢盛证

70

5.22±0.500

9.02±3.143* 4.45±0.472 1.85±0.961*

阴虚阳亢证

65

5.04±0.434

7.60±2.922  5.21±1.498* 2.04±0.872

痰湿壅盛证

63

5.24±0.424

6.77±2.467  4.80±0.917 2.66±2.052

阴阳两虚证

102

5.26±0.891

7.86±2.760  4.69±0.987 2.54±1.651

P

 

P=0.542

P=0.02         P=0.000      P=0.002

*与其他证型组比较,P<0.05。

由(表4)可见,高血压病各证型组间在胰岛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肝火亢盛证组高于其他3组(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组在总胆固醇存在显著差异,阴虚阳亢证高于其他3组(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组在甘油三酯存在显著差异,肝火亢盛证低于于其他3组(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组在血糖不存在差异(P>0.05)。

2.5高血压病各证型间眼底病变情况比较。

眼底病变情况在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比较 (%

证型

例数

1

2

3

4

肝火亢盛证

70

3752.9%

811.4%

1115.7%

1420.0%

阴虚阳亢证

65

4264.6%

1624.6%

69.2%

11.5%

痰湿壅盛证

63

4368.3%

1320.6%

34.8%

46.3%

阴阳两虚证

102

1918.6%

4746.1%

2221.6%

1413.7%

P

 

P=0.016

由(表5)可见,高血压眼底病变情况在高血压病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发生眼底1级病变所占的比例最高;阴阳两虚证组发生2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尤以眩晕论治为多。其病因病机多关乎风、火、痰、虚、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52.8%60%存在胰岛素抵抗[3-5]

本研究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火亢盛证组的胰岛素水平高于其他证型组,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本研究中肝火亢盛EH患者的胰岛素水平较痰湿壅盛组显著升高,与部分文献报道略有差异[7]。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以男性居多,平时社会、工作压力较大,且本次研究对象大多来源于北方,北方人喜高盐、高脂饮食,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故推断其存在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内脏脂肪积聚,肝脏游离脂肪酸增加,导致胰岛素清除发生改变和高胰岛素血症,肝脏氧化游离脂肪酸的换增加,可引起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8]。本研究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阴虚阳亢证组的总高于其他3组;肝火亢盛证组的甘油三酯低于其他3组。眼底病变为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眼底病变程度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且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发生眼底1级病变所占的比例最高;阴阳两虚证发生2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研究显示高血压病一般在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阴虚阳亢, 后期阴阳两虚或以阴虚为主, 兼挟有风、痰、瘀等。本研究证实肝火亢盛证患者发生眼底1级病变所占的比例高, 血管受损的程度较轻,而阴阳两虚型发生2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说明阴阳两虚是高血压病的危险证型,这也与高血压发展进程相一致。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

[3]Bonora E,Kiechl SWilleit Jet al.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metabolic disordersthe bruneck study[J].Diabets20104710):1643-1649.

[4]林金秀,陈达光,郑舒亮,等.原发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J].高血压杂志,200753):196.

[5]杜俭,王德治,龚艳春,等.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系统的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3115):437-443.

[6]Reaven GM.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 disease[J].Diabetes,2008371595.

[7]毛莉娜,祝炜,喻荣辉,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4921):24-25.

[8]Toft I,Bonaa KHJenssen T.Insulin resistance in 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body fat rather than blood pressure[J].Hypertension and metabolic disturbances2011115-12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